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2014国内半导体企业热点回顾之【长电科技】

  随着千亿“大基金”落地,我国半导体产业崛起已是大势所趋。据某欧系外资报告称,中国大陆政府未来或将每年投入100~150亿美元来挹注半导体产业,缩短与国际大厂技术与市占差距。该报告还指出看好五大半导体“国家队”,国内封测领域龙头长电科技便是其中之一。回顾过去一年,长电科技的确颇不平静。

  “势”在必行 联姻中芯国际“兵团作战”

  2014年年初,长电科技对外宣布将与中芯国际分别出资2450万美元和2550万美元建立具有12英寸凸块加工及配套测试能力的合资公司,同时,长电科技将就近建立配套的后端封装生产线,共同打造集成电路制造的本土产业链。2月20日,双方正式签署了合作合同。

  中芯国际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CEO邱慈云表示,该项目投资总额预计1.5亿美元,初期投资为5000万美元,中芯国际、长电科技投资占比为51∶49。这看是两者合作的一小步,却是中国IC业的一大步。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直言,凸块加工过去放在后道加工,现合资公司将其放在前道加工,并实现整个IC前后道的结合,对IC产业生态系统将产生巨大影响。此次双方合作的重点是12英寸中道Bumping工艺。

  从产业来看,随着半导体业的迅速发展,倒晶封装技术已成封装业的主流。而倒晶封装随着产业对铜柱凸块及微凸块技术的需求而重新塑形,成为芯片互连的新主流凸块技术。从市场来看,随着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40纳米和28纳米等先进IC制造工艺的大量采用,终端芯片对凸块加工的需求急剧增长。从企业来看,在正值转变期的中道制程领域,各家代工厂正在大力推广凸块Bumping技术服务,台积电已经率先具备12英寸Bumping产能,英特尔预计2014年有超过50%的凸块晶圆采用铜柱凸块。

  从趋势来看,未来推进摩尔定律极限的晶圆级3D IC方案需要运用于微凸块技术支撑。

  在这一大趋势下,大陆Bumping加工业自然难以“置身事外”。邱慈云指出,Bumping属于IC中道工序,以往IC在大陆制造之后,大部分会拿去我国台湾和新加坡等代工厂进行Bumping,之后可能大部分会选择就近封装,只有少部分回我国大陆公司封装,不仅造成物流时间长、成本增加,也很容易造成客户的流失。随着大陆IC出货量激增以及客户需求的提升,12英寸Bumping成为产业链急需“补全”的缺口。

  合资公司落户江阴

  9月,长电科技与中芯国际联合宣布,双方签约建设的具有12 英寸凸块加工(Bumping)及配套晶圆芯片测试 (CP Testing)能力的合资公司将落户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合资公司落地江阴高新区,可利用当地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成熟的产业环境,快速建立起凸块加工、晶圆芯片测试为主的中段生产线,并利用长电科技就近配套的倒装(Flip-Chip)先进后段封装生产线,为40 纳米、28 纳米及以下先进工艺的终端芯片服务,加上中芯国际正在建设的12 英寸前段先进工艺技术芯片加工生产线,将打造国内首条完整的12 英寸先进集成电路制造本土产业链。这样的产业链将缩短芯片从前段到中段及后段工艺之间的运输周期,有效衔接各个加工环节,更重要的是它贴近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移动终端市场,从而帮助芯片设计公司明显地缩短市场反应时间,更好地服务于快速更新换代的移动终端市场。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