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扎堆智能硬件? 9成企业已死
导读: 一直以来智能硬件都是一个较为热门的话题,尽管从去年年底到如今有很多智能硬件消亡在路途中,但毋庸置疑的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因为智能硬件正悄然地发生改变。去年,智能硬件成为了投资者手中的香饽饽,只要有点概念就能迅速吸引到投资者的眼球,但是随着发展,如今智能硬件行业已迈入寒冬期。
一直以来智能硬件都是一个较为热门的话题,尽管从去年年底到如今有很多智能硬件消亡在路途中,但毋庸置疑的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因为智能硬件正悄然地发生改变。去年,智能硬件成为了投资者手中的香饽饽,只要有点概念就能迅速吸引到投资者的眼球,但是随着发展,如今智能硬件行业已迈入寒冬期。
在IT耳朵智能硬件沙龙分享会上,众清科技COO赵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于前两年,目前整个智能硬件行业冷却下来,开始更多地专注于产品和现金流。投资人投资也开始回归理智和冷静,整个智能硬件行业好似“闪了腰”一般,企业目前正处于过冬阶段,智能硬件的方向还是未来。
从2013年智能硬件浪潮兴起至今,相关数据显示,真正存活下来的企业不到10%。究其原因,赵冶表示需从多层面分析。
多因素下智能硬件风险大
支撑高估值的大数据商业模式根本不成立。赵冶告诉记者,投资人看项目,或是企业编写商业计划书,往往都把智能硬件app端客户数据和未来数据变现作为高估值的基础,但是相比于边界成本为零的纯软件免费app,动辄有几百万、上千万的下载用户,而智能硬件企业一年的销量才几万套,最好的也就二三十万套。目前,即便是已达到几千万上亿用户的app应用软件,也在昼思夜想,苦苦寻找着数据变现的途径。何况智能硬件卖掉几百万套,简直难比登天,99%的硬件企业都达不到。因此数据变现成泡影,估值基础不存在,造成前期估值虚高,后期企业融资无门,最终走向衰亡。
在智能的、需要带app数据的智能产品才能融到钱的大环境下,所有智能硬件团队都把产品强加上蓝牙或WiFi模块。然而事实证明,不是刚需的产品,即使获得融资,市场份额也无法打开,最终还是面临产品下架,企业出局。
“市场上,有不少企业对产品理解是贵即好。不过虽然产品设计、创意都很好,而且在产品定义时也明确目标客户,但企业并不了解客户心理承受价位,往往会出现定位不准确,以至于销量上不去。而在了解情况之后,已经来不及,很多优秀企业都牺牲在这一点上。”赵冶如是说。
BOM成本定价策略是互联网思维对智能硬件最大的绝杀,赵冶坦言道,小米倡导BOM成本定价策略,即在成本基础上上浮15%,作为零售价,一度成为小米收割胜利果实的利器。像小米和乐视这类巨无霸公司,官网商城拥有巨大流量,数百万的粉丝,创始人和品牌号召力强大,因此线上营销策略对他们来说如鱼得水。但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只有京东、天猫可以利用,推广引流都需要高额费用,毛利太低企业只能烧钱去做。然而,这种价格策略完全阻碍了线下零售的开展,结果是网上引流不足,刚需不够,线下渠道根本进不去,销量可怜,产品再创新也没用,最终只能财尽人散。
- 盘点柔性储能十大技术突破:改变智能硬件的未来(下篇) 2018-01-29
- 盘点柔性储能十大技术突破:改变智能硬件的未来(上篇) 2018-01-26
- 我国成功研制采用国产智能模块的燃料电池多能源储能系统 2017-09-15
- 华为推出AI芯片 人工智能战火烧到硬件领域? 2017-09-06
- 智能硬件撞上新零售 益佰年为零售业注入“智慧” 2017-08-19
图片新闻
- 即日-5.15 【有奖问答】 NI半导体测试应用有奖问答 立即参加>>
- 即日-6.16 【有奖问答】泰科电子传感器及医疗应用解决方案 下载白皮书>>
- 即日-6.8 CES亚洲消费电子展免费观展门票 限时抢票>>
- 5月16日 2018首尔半导体LED巡回技术研讨会-上海站 立即登记>>
- 5月16日 OFweek2018(第四届)中国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在线展会 立即报名>>
- 5月17日 2018消费电子自动化测试研讨会昆山站 参会有礼 >>
- 电子工程
- 猎头职位
- 视觉工程师广东省/深圳市
- 技术研发总监广东省/深圳市
- 高级电气工程师广东省/深圳市
- 封装工程师北京市/海淀区
- 光模块结构工程师(无锡)江苏省/无锡市
- 光模块光学工程师 (无锡)江苏省/无锡市
- 光器件物理工程师北京市/海淀区
- 销售总监(光器件)北京市/海淀区
- 电路设计工程师(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
- 结构工程师(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
我来说两句
请输入评论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