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自主研发光鲜背后:龙芯/申威为啥却卖不出去?

2016-10-24 10:41
来源: 与非网

  虽然2015年3月31日中国发射首枚使用"龙芯"北斗卫星,看似龙芯在市场也得到良好应用,而实际上15年来,龙芯未解决无人用问题,就像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兼龙芯总设计师胡伟武所说:“我们走过了太多的弯路。我们之前太过关注这些参数了,比如CPU的主频和核数要跟Intel、IBM、AMD看齐,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那就是没有建立自己的生态。”

  龙芯的问题可能出在:落后英特尔处理器性能上竞争力不大,批量太少价格无优势,而且整个社会的PC基础都是建立在Windows基础之上的,龙芯的产品兼容很难。

  在设计CPU的过程中,80%以上的功夫都用在CPU核上,因此,如何设计一个高性能的CPU核可以说是CPU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CPU和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也是我国信息技术中的薄弱部分。

  龙芯将GS132和GS232两款CPU核向高校和学术界开源,不仅是一项伟大的学术贡献,更有着深渊的产业意义,但将CPU核开源并不意味着一定就能把生态建立起来,同时也要考虑利弊双生,就像SUN将自己的CPU开源,国防科大以源代码为基础开发了飞腾1000和飞腾1500,这两款CPU还被用于天河1号和天河2号,但SPARC还是逐渐被边缘化,生态的建立如今也没能完成。

  龙芯产业化之路又要如何走通、何时走通,成了一条需要时间探索的路。

  申威

  在第47届世界超级计算机大会上公布的最新TOP500排名中,名列榜首的是我国“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系统,它比第二名美国的泰坦超算还快一倍多,该系统全部采用了国产处理器“申威26010”。

  申威处理器又称"SW处理器",源自于DEC的Alpha 21164,其研制得到了国家"核高基"专项资金支持。在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支持下、采用自主指令集,具体负责研发的单位是江南计算机所属于军方研究机构(总参56所),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处理器系列。

  相比从诞生之初就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龙芯,申威这款走全自主道路的芯片要低调得多。无论传统纸媒还是网络媒体,申威的曝光率远远低于其他国产芯,龙芯、海思、展讯,申威偶尔在大众眼中出现也是值得“赞扬”的一面,很少有“抨击”的情况出现。申威的低调也许与的军方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一路走来,申威的“芯”路例程又是怎样的?

  上世纪60-70年代末,中国在高性能计算机领域也曾有过自己的辉煌,哈军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大都有软硬件自己编译和制造的计算机。但是80年代因迷信“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市场换技术”等理论,放弃了自主芯片的研发转而大量外购国外芯片。而没有中国“芯”,在技术上始终受制于人的弊端越发明显。

  于是为解决在超算和国防、信息安全无“芯”可用的困境。总参谋部第五十六研究所(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于2003年开始着手设计中国人自己的高性能芯片。申威从此踏上了征途。

  申威1和申威2像是沙场试兵,对Alpha21164技术的加以消化吸收,而在SW1600上便做到了技术的融会贯通。但是SW1600单核性能有限,16核的可扩展性较好,可实现比较理想的多核性能加速比。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