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武汉高校科技成果大量流失,睿熙创服助力“破局”

8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获资助项目数量均进入前20名,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居全国第四位。

89所高校、95家科研院所,科研实力和科技成果居全国前列的武汉,但目前大概只有20%科研成果在武汉、湖北落地。

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就地转化对接服务不够,各方联动协同推进不力。为扭转这一局面,睿熙服务平台正式成立,力争5年内在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占比达到80%。

在此背景下,睿熙创服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5所高校的官方网站(武汉理工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两所部属高校官网并未找到相关数据),提取了近年来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料(其中中国地质大学为2015年至今数据,其余4所高校为2016年至今数据),共计130个样本。将从转化流向、转化的产业领域、转化周期、合作方式以及高校值得关注的科研成果领域这5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武汉科技成果转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科技成果怎么转化? 73.85%是“一锤子买卖”

在科技成果转化具体操作中,各个院校都在探索适合自身的专利运营方式。但“一锤子买卖”的专利转让仍是主要方式,据统计比例达到73.85%;而牢牢掌握专利控制权的方式不到30%,其中作价入股比重相对较高,达到14.62%。

武汉高校科技成果大量流失,睿熙创服助力“破局”

科技成果在哪里转化?54%流向外地

武汉科技成果转化,除了本地转化,大部分都流向了其他省份。从梳理的130个样本中,武汉5大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输出占比有达到54%,因为是不完全统计,实际输出占比可能更高。

5大高校的科技成果输出数量最多的3个省份分别为广东、四川和浙江,其中输出至广东的专利主要在信息技术领域,输出至四川的专利集中在机械制造领域,而输出至浙江的专利则在现代农业领域。

武汉高校科技成果大量流失,睿熙创服助力“破局”

哪些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快?珠宝业平均只要1

科技成果转化周期直接影响生产力和经济潜能,也值得关注。

从5大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周期来看(从科技成果申请专利到公布转化情况的时间),转化周期平均用时最短的是珠宝产业,只有1年;转化周期平均用时最长的是建筑工程领域,需要4.75年。

武汉高校科技成果大量流失,睿熙创服助力“破局”

其中,武汉大学在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数量较多,华中科技大学在机械制造、节能环保和信息技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较突出,华中农业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集聚在现代农业领域。

在汉高校科研成果潜力怎么样? 30%获国家奖励项目贴合武汉优势产业

高校获得科学技术奖励的情况也值得关注,从中可以看出科研力量的投入,以及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风向。

睿熙创服梳理了2015年和2016年武汉高校获国家级和省级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情况。从近两年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的项目涉及的产业领域来看,现代农业、机械制造和信息技术的占比较大,分别为20.75%、15.1%和13.21%。

武汉高校科技成果大量流失,睿熙创服助力“破局”

从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情况来看,生命健康、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机械制造5个领域获奖项目数量最多,占比分别为27.14%、21.43%、10%、6.07%、6.07%。

武汉高校科技成果大量流失,睿熙创服助力“破局”

结合起来看,现代农业、机械制造、信息技术和生命健康领域获奖项目较多。值得注意的是,武汉大力发展的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和智能制造三大优势产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比重接近30%,获省级奖励的比重超过40%。

科技成果转化如何不为他人做“嫁衣”,需要看当地是否有相关产业进行对接,是否有吸纳科技成果的能力?

从武汉高校科研项目获奖领域与武汉大力发展的优势产业契合的情况来看,武汉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仍有巨大的挖掘空间。

最后一个问题来了!

武汉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需要唤醒高校的创新能力。睿熙创服将如何破题?我们将拭目以待!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