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英伟达启示录:国内AI芯片公司别再抱着“人工智能”不放了

2018-03-29 08:43
来源: 亿欧网

目前,寒武纪已经拿下华为麒麟970芯片合作订单——将其人工智能芯片的设计专利植入麒麟970芯片,为华为的新型旗舰手机加速。而根据业内人士的估计,该款芯片的出货量将达到3000万片。

另一派创业公司的目标则是瞄准了形形色色应用场景的专用型芯片,包括面向智能驾驶领域推出AI芯片的地平线,主打安防场景机器视觉应用的深鉴科技,以及在自家语音领域研制芯片的云知声等。

它们认为,未来不会是一颗芯片打天下,必须按照需求设计相应的芯片,通过软硬件的深度结合,提高算力效率。而随着AI应用的深入,诸如边缘计算和终端计算力需求的出现,让人们在选择计算平台时有了更多考虑。

不过无论哪种方向的创业公司,他们看起来都不太畏惧以英伟达为代表的芯片传统巨头带来的威胁。目前的AI芯片主要针对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算法定制,所以芯片的硬件设计上比传统的CPU和GPU要简单,并非高不可攀。

而软件重要性的提升则是另一个原因。由于AI人才存在断层,客户对于AI芯片的要求往往不是芯片本身,而是包括了芯片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幸运的是,在国内AI芯片创业团队中,大多数负责人都是人工智能研究型学者或偏算法型人才。

所以客观来说,中国创业公司弯道超车的概率很大。

英伟达股价下跌带来启示:他们不买AI的账了

话题回到英伟达,在昨天公布了QuadroGV100 GPU和DGX-2超级计算机,以及最新在AI计算和自动驾驶上的进展之后,英伟达股价直降7.5%。而国外科技媒体的评论中最多的观点则是,没看到全新20系列高性能显卡,对英伟达很失望。

人们已经不买英伟达的账了?显然不是,失望大代表着期望大,人们依然相信英伟达的能力,他们只是不买AI概念的账了。

一直以来,AI芯片的定义都很模糊。广义上来讲,性能是评判的唯一标准,只要支持主流算法,尤其是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算法的芯片就可以称作AI芯片,GPU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一些性能不错的CPU和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也可算入其中。

但如果严格来说,AI芯片要围绕深度学习或者人工智能算法,对这颗芯片内部的架构和计算、存储单元进行专门设计。

崛起的GPU可以看做是一个中间产物,尽管不是为了人工智能而特意设计,但它的并行计算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贴合了深度学习算法的计算要求。因此,当全球高校和大公司实验室进行深度学习算法的研究时,GPU成为了他们的首选并进一步延伸到了产业当中。

不过产业和实验室有着一道巨大的鸿沟,成本。深鉴科技创始人姚颂曾算过一笔账,谷歌如果有1000万台服务器,每年一台的运行费用是1万美元,哪怕运营节省10%,100亿美元就能省出来。而为深度学习,或者更加贴近应用层的计算机视觉和语音技术专门设计的芯片,显然在计算功耗比上要更具优势。

归根结底,企业的出路还在于创新。

当“人工智能”还是创新的代名词时,拥有GPU的英伟达也拥有着耀眼的成绩;而当人工智能光环褪去,逐步落地产业,英伟达的故事很难就这么平淡地继续讲下去。

同理也适用于国内AI芯片公司,目前AI芯片领域还存在大量的创新空间。由于还不存在适应所以应用的“通用”人工智能算法,因此AI芯片也就没有确定的架构,新架构的出现必然将是一次巨大的商业机会;而在各个细分领域,当AI技术进入了应用落地阶段,对成本和功耗的要求,也是推动各类垂直应用AI芯片的迭代的重要因素。

目前的AI芯片领域的竞争更像是一场没有标定终点的赛跑,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跑得更快,让后面人看不见你。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