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分析:中芯国际和紫光国芯2017年报对比

近日,国产芯片企业两大巨头中芯国际和紫光国芯相继发布了2017年的成绩单。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国集成电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产业投资迅速增长,产业规模提升显著。年报数据显示,两家公司在营收上都有增长,从增长率来看,紫光国芯28.94%的增长率要远高于中芯国际的6.4%。归属股东净利润上,紫光国芯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6.73%,中芯国际下降52%

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预计达到4087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其中集成电路产业为3402亿美元,这里面存储器价格上涨的贡献最大。而在国内市场,集成电路产业的销售额为5355.2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分别增长24.7%/29.1%/18.3%,占比分别为38.3%/27.2%/34.5%


根据ICInsights发布的2017年全球前十大FablessIC厂商排名,紫光集团位列第十,全球竞争力大幅提升。紫光的狂野发展方式让我国半导体产业在过去几年实现了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但目前,我国IC产业对外依存度依然强烈,美国、韩国、台湾等地仍然占据着技术领先的优势。现在和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攻坚期。

中芯国际:28纳米增长创新高,加速先进制程研发

2017年中芯国际收入创新高达31.01亿美元,同比增长6.4%

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2017年晶圆付运量增加所致,晶圆付运量增加8.9%2017年的431万片8吋等值晶圆。该集团付运晶圆的平均售价由2016年的每片晶圆736美元减至2017年的每片晶圆719美元。而2015年每片晶圆的价格是742美元。

28纳米的扩大生产是中芯国际2017年的主要增长动力之一。来自28纳米的收入占比从年初的5%迅速攀升至年底的11.3%,同比增长了443%

此外,盈利下降主要原因是研究的投入增大和行政开支的增加。由于研究及开发开支增加34.2%至该年度的4.27亿美元,增加主要是由于在2017年进行高阶的研发活动所致;一般及行政开支增加25.8%至该年度的1.98亿美元;及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增加2.2%至该年度的3580万美元。

对于2018年,中芯国际表示,智能手机增长放缓,行业增长主要动力转为由先进制程的高性能运算产品为主,成熟制程的竞争愈加激烈,价格压力远大于原先的预期。目前公司正处于转型过渡期,挑战与机遇并存。今年是蓄势的一年。中芯国际将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先进制程与关键成熟工艺平台的研发,在技术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紫光国芯:稳步前进,从并购到自主研发

2017年紫光国芯营收18.29亿元,同期增长28.94%

从报告中得知,整个营收的主力还是智能安全芯片,产品销量及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并创历史新高,实现营业收入7.78亿元。特种集成电路业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16亿元。客户数量不断增加,新产品应用逐步推广。存储器芯片业务实现营收3.3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0%。晶体业务订单饱满,产品销量大幅增长,实现销售收入1.62亿元。

2018年,紫光国芯将聚焦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深入落实紫光集团芯云战略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和服务双领先,带动规模和效益双突破,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并持续推进核心业务的技术创新及产品升级,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对比分析

长期以来,中芯国际一直都是在世界顶级人才的带领下砥砺前行,从一开始的创始人张汝京博士到最近从三星挖过来的前台积电大奖梁孟松,一直在致力于产业的自我提升,经过数年的努力,已能够在28nm的制程稳定住良品率。现在已算得上国际上盈利能力较为出色的芯片代工厂,但这也是经历过惨痛的亏损代价之后才达到的层次。

中芯国际在年报中表示,自己在28纳米HKMG良品率提升上取得很大的进步,而且在14纳米研发上也有了一定的突破。不过此时的台积电和三星已经在7-10纳米的制程上比拼很久了,对比之下,差距貌似并没有缩小多少,甚至有越拉越远的趋势。

反观紫光国芯,从一开始就通过超高金融手段,想直接迈一大步跨过自建芯片厂的过程。在经历过国外收购失败,国内长江存储并购失败之后,现在已改为专注聚焦集成电路、内存芯片设计。相信紫光已经感受到通过资本并购完成技术飞跃的阻力是巨大的。

那么在自身研发还有很长过程要经历,资本并购遇阻的环境下,国务院2025规划中定下的2020年芯片自给率达到4成,2025年达到7成的目标要如何实现?要明白的是,2016年我们在关键大规模集成电路(内存CPU)的自给率几乎为零!压力可想而知!

毫无疑问的是,国家在政策上会持续引导、资本上大力的支持,未来国内集成电路的道路是光明的。但是越往核心领域,资本并购的阻力愈发明显,想要一蹴而就似乎也不太现实,中芯国际和紫光国芯还任重道远。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