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半导体行业的游戏规则:不逆势扩张是死,赌错路径也是死

就在4月25日,《华尔街日报》公布了美国司法部正在调查华为是否违反了对伊朗的贸易制裁的消息。据报道显示,目前华为已经收到来自美国商务部和司法部的行政传票;如果未来找到华为违法出口的不利证据,美国政府可能同样会对华为进行行政处罚和商业制裁。此外,英国、澳大利亚等美国传统盟友,也在此后相继宣布将停用中兴的设备和服务。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正在将中美贸易战的打击重心,从钢铝等传统行业转向了中国的科技企业。而围绕中国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崛起、中国制造2025,未来美国对中国相关产业的战略遏制,可能也只是刚刚揭开了“冰山一角”。

从这个逻辑上讲,未来中国对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需求无疑将越来越迫切。习总书记在近期考察时就曾特别提到:“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提出“要打通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力争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事实上,也只有科技这块“骨头”足够硬,中国在数字化技术上才有机会“站上来”,与国际巨头平等对话。2016和2018的两次中兴事件,注定将会极大的刺激中国政府加大对芯片、集成电路产业的投入,压制中国国内否定自主开发的不同声音;自主研发和加大半导体相关行业的资金投入将成为中国未来的“政治正确”,而这也为中国的风险资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

从“液晶逆袭”看半导体产业的游戏规则

事实上,中国当前“缺芯少魂”的窘境,与芯片行业特殊的产业结构高度相关。对于一般传统产业来说,行业结构是金字塔型的:即性价比高的中低端的产品市场份额较大,高端的份额较小。新入企业只要在中低端站住脚,实现盈利,就能利用成本优势通过价格战把技术先进的巨头大厂逼出这一块细分市场;而当先进巨头退守高端领域以后,虽然利润率极高,但是因为总市场份额小,总利润少了,就会影响他们继续投资积累能力,后来者最终逐渐追赶上,拉平技术差距,这也是中国此前屡试不爽的产业升级逻辑。

然而半导体产业则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态系统。从产值分布来看,电子设备及半导体产业产值一种呈倒金字塔分布,从下游的电子产品到半导体器件芯片,再到半设备和材料,产值越来越小,技术难度及行业壁垒却越来越大。其中性价比最高的是高端的新技术,所以高端产品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在CPU、GPU、内存及闪存这些领域,不使用最新的设计和最新的制程,生产出的半导体器产品根本没有太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对落后技术砸钱开产线起不了很大作用,成本价格战也就无从谈起。后来者如想要挑战巨头,不仅需要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巨额烧钱,而且还要忍受长期无法盈利的巨额亏损,因此整个追赶的过程极为艰难、风险也极高,这也正是摩尔定律下的游戏规则。(摩尔定律:即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图表:半导体产业的倒金字塔分布

资料来源:SEMI

那么后来者就完全有没有超越巨头的机会吗?答案是有的——事实上,半导体行业里的倒金字塔结构并非只有芯片一家,中国这几年在液晶面板领域的成功经验就很值得借鉴。19世纪后期,德国的物理学家率先发现了液晶能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产生多种弯曲的性质,到1968年,液晶开始被美国RCA公司运用到显示技术上,但由于当时的技术尚不能满足量产液晶电视的需求,美国人随即放弃了对液晶技术的继续研发。而与美国人的判断相反,日本企业认识到液晶显示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并创造性的将其使用在了电子表上,率先实现从盈利到投资的正向循环。从1973年到1995年,日本主导的液晶面板应用先后被普及到计算器、掌上游戏机等小型屏幕设备上。行业的领先地位使得日本企业可以不断且大量的投入研发,后来者基本没有与之竞争抗衡的机会;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上掌握最先进液晶面板技术的企业军集中在日本,日本企业占据着全球市场约95%的份额。

1992年,由IBM推出的第一代ThinkPad,首次将液晶显示技术运用到了笔记本电脑之上,迅速引爆了市场需求。由于之前日本企业主要生产的是用于小型屏幕设备的液晶,因此就必须投建新的更大尺寸的液晶生产线;然而另一方面,笔记本电脑需求的猛增使得大量新兴投资者开始进入这一领域,很快导致供过于求,液晶面板价格大跌,刚刚花费巨资在新生产线上的日本企业开始大量陷入亏损。由于此时液晶面板行业的发展历史还很短,日本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所谓“液晶周期”的存在,因此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大规模削减产量、裁减人员——事实上,与芯片类似,液晶屏幕也是遵从摩尔定律的——越大越清晰的屏幕,其销量就越好,利润也越高,因此下游企业对液晶屏幕尺寸的需求也随时间而增加——大约每3年扩大1.8倍,而谁能率先建成可以生产更大尺寸液晶面板的高世代的生产线,谁就可以取得绝对的竞争优势,获取大部分头部利润。因此,液晶行业也是一个倒三角的产业模型——即企业越是大规模亏损,就越要咬牙忍住继续烧钱投建新的生产线,才能迎来之后产量和利润的爆发。

图表:“液晶周期”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

日本在液晶领域的的退却给了韩国人机会,从1987年开始,三星集团以平均每年亏损1亿美元的代价,连续7年烧钱,豪赌液晶业务;而LG集团则从1987年到1994年,年均亏损5300万美元,持续亏损了8年。日本企业裁掉的液晶产业工程师,韩国企业会马上雇佣他们,再加上大力投资建设生产线,以三星、LG为代表的韩国企业终于在1995-1996年液晶产业第二次衰退周期中,以前所未有、不计成本的战略投资,把日本挤下了第一的宝座。截止1999年,三星的液晶面板出货量跃居世界第一,占据了全球液晶平板市场18.8%的份额,LG名列第二,达到了16.2%,韩国开始取代日本成为液晶领域的带头大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