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诺基亚的沉沦:行业软化导致宿命

  当诺基亚的信用评级被评为垃圾级的时候,当诺基亚第一季度亏损9.29亿美金的时候,当它2011年在传统优势市场中国销量下降70%的时候,特别是当它在全球全力推广Lumia系列手机的时候,它的前高管、塞班S60曾任高级副总裁威廉姆斯把无明业火发向现任CEO埃洛普,这让人有些莫名其妙——早干嘛了?

  比这更让人莫名其妙的是他的批评理由:埃洛普牺牲了诺基亚的摇钱树塞班系统,丢失了芬兰身份标志,去迎合“美国文化魔力”。这个指责,显然有些无厘头,否则,怎么看待爱立信退出手机市场,失去了瑞典标志?如何看待西门子退出手机市场,失去了德国标志?如何看待阿尔卡特退出手机市场,失去了法国标志?还是说索尼和LG、MOTO的衰落也因此失去了日、韩、美国标志?

  埃洛普显然不是乔布斯,在微软期间就不算成功,屡败屡战,到了诺基亚匆忙推出的WP7也是一个半成品,但是,如果把他当成微软注入诺基亚的木马,那不仅仅是阴谋论的问题,而且也太高估了这位前微软经理人对老东家的忠诚度,这不是水泊梁山。

  毁掉诺基亚的内在因素肯定首先源自其原有管理层:面对移动互联网起个大早,赶个晚集;首创了触摸屏技术,却被苹果摘果子;最早靠着半智能的塞班系统成功,却又被Android抄了后路;坐拥全球最强大的渠道,却不愿和三星一样给运营商定制……

  但是,对着历史去指责只能是事后诸葛亮,于事无补,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产业的趋势、这个行业的宿命,才能对未来有所借鉴。

  行业“软化”导致的宿命

  每个行业都有宿命。

  在全球服装领域,有着丰富的产品形态,除了LV、爱马仕这种高端品牌,有ZARA、优衣库这些快品牌,也有GAP、真维斯这些中档货,还有数不清的中产的中低端品牌,以及耐克、阿迪达斯等细分领域的品牌……总之,品牌数量数以千计,贴牌厂商数以万计。

  在汽车领域,有丰田、通用、大众、福特、现代这样的全系列厂商,也有马自达、奥迪、宝马这样只专注某些领域的厂商,还有法拉利、阿斯顿马丁之类更加细分的高端厂商,以及星罗棋布的中国中低端厂商……其品牌数以十计,产品类型数以百计。

  再看看家电行业,十年前,仅仅在大陆就有数不清的电视、空调、洗衣机厂商;五年前,日系的东芝、夏普、索尼、松下、日立等九大厂商,韩国三星、LG两大巨头,欧系的伊莱克斯、西门子、博世仍然并存……到如今,我们看到相当一部分日、欧厂商已经风光不再,大陆的家电厂商也减少了半数以上,在冰箱、电视、空调、洗衣机等领域,半数以上市场都被前5名所占据。

  跳跃一步,来到IT领域,搜索领域Google一家独大,社交网络领域Facebook气吞山河,电商领域Amazon遥遥领先;数据库领域,Oracle占据半壁江山,PC操作系统领域微软长期垄断;服务器领域,也是IBM、HP和Dell等不足5家主导;存储领域,EMC、IBM、HP等三四家占据绝对优势……

  如你所见,每个行业都必然会形成一定的最终格局,各有宿命,分散者如服装,最终群雄争霸;垄断者如互联网,往往数一数二才能生存。那么,手机行业的宿命在哪里?

  智能手机之前,手机行业更像是“家电+芯片”,抑或是“汽车业+电子”,主要依靠的是制造、渠道、芯片等核心部件、工业设计,这四个核心环节组成了产业生态链的主轴,本质是制造业,可以容纳数百家大小厂商;但是,智能手机之后,它正在演变成智能操作系统、核心零部件、App三大核心,越来越软化,成为“软件+互联网+核心部件”行业。

  也正因此,智能手机的市场集中度,即垄断程度未来可能更加接近软件和互联网行业,而不是制造业,现有的厂商数量会大大减少,恐怕将是这个行业的宿命。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