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华为
2012年,华为营收高达2202亿元(同比增长8%),未经审计的净利为154亿元(同比增长33%)。虽然爱立信、诺西、阿朗尚未发布去年的业绩报告,不过,从它们去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报告基本可窥,华为在盈利能力上,已超越爱立信,稳居全行业之首。华为在全球电信设备低低迷时,为何能独善其身?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对此,业界普遍认为,华为终端和企业业务的高速成长,是最主要原因。
但鄙人以为,这并非问题的本质所在。华为之所以能弯道超车,主要受益于业务与组织架构的调整。早在2010年底,华为就预言全球电信设备市场趋于饱和,依赖电信设备业务,将会触及天花板。于是,华为先知先觉,从这一年开始调整公司的人事与业务架构。并正式进入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领域,从B2B业务领域向消费者平台延伸。正是这次未雨绸缪,拓宽了华为的营收渠道,提升了其御寒能力。
紧接着,2011年1月,华为选举产生了第四届董事会、监事会。在13位董事会成员名单中,出现了7个新面孔。这环节很容易被人忽视,但这一动作恰恰是华为公司的发酵剂。通观中国上规模的企业,往往都存在大企业病,人浮于事——核心管理层缺乏新鲜血液补给,导致公司沉稳有余,活力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公司内部还会出现严重的内耗。
大量年轻有为的人加入董事会名单,意味着华为是一个“能者上”的平台。事实上,借这次结构调整,华为对公司内部各业务部门进行了重新梳理,更好地将战略落实到人,彻底激活了华为。华为终端公司CEO余承东,就是其中一例,这个口无遮拦的移动终端领域的新贵,让人们重新认为认识了华为终端。他将一项公司曾有意出售的业务,打造成公司的三项核心业务之一。截至去年第四季度,华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已跃居全球前三,仅次于三星与苹果。
余承东上任后,在终端公司推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为每个岗位找到合适的人,以最高要求打造华为终端。他主动与消费者接近,半夜发微博推广华为手机,让人看到了华为的另一面,并拉近了公司与消费者的距离。今天,华为终端不再只是网络的延伸,而是成了公司重要的业务承载平台。使得华为从电信设备制造商的框架中解脱出来,以更开放的心态参与市场竞争。去年,华为面向消费者的业务,贡献了484亿元的营收。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12点击了解>> OFweek产业研究院-2019超快激光器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建议报告
-
12月13日立即申请>> 中国(合肥·肥东)AIoT企业家政企座谈会
-
12月13日立即报名>> 2019中国(合肥·肥东)AIoT产业发展论坛
-
即日-12.14立即下载>> 戴尔科技智能制造精准白皮书限时下载
-
即日-12.15立即下载>> 干货下载【是德科技白皮书】现成的信号分析仪测量应用软件为您节省宝贵时间
-
12月25日立即报名>> 【在线研讨会】智慧出行:亚马逊AWS赋能车联网行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