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外来“狼” 国产芯片产业剑锋出鞘
面对外来个芯片商的冲击,本土化的芯片产业始终处于下游,面对像高通等巨头,中国芯片产业又何去何从?
去“IOE”需从基础芯片抓起
去“IOE”口号已提及多年,但效果并不明显,或许只有在发生诸如“棱镜门”这样的重大安全时间下才会旋起一叠波澜,波澜过后也就平静了。当前,我国通信运营商主干网节点、重要企事业单位的核心信息设备绝大部分仍是采用国外设备,并可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它们将继续采购这些外国设备。纵有国家政策支持,为什么国产设备还是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况,其中在基础芯片领域的劣势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国家意志将再次注入
芯片产业不仅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展现,而且关乎国家的信息安全,这些道理政府部分早已意识到。在2000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18号文”);2011年2月,国务院又颁布了《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新18号文”),这些文件突出了政府支持集成电路企业做大做强的思路。
今年11月份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确定将出台政策扶持集成电路芯片行业,该计划由工信部主导,目前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在四季度方案有望定稿,并送交高层审批;这将昭示着国家意志将再次注入自主芯片产业。
国产芯片产业开始“换装”,一场“大戏”在酝酿
紫光集团今年的两次收购项目一定收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眼球,2013年6月20日,紫光向展讯通信发出现金收购邀约,7月下旬,紫光与展讯方面宣布双方达成收购协议,收购总价约18亿美元;11月11日,紫光集团与锐迪科共同宣布,紫光集团将以现金方式收购锐迪科的全部流通股份,收购总价约9.1亿美元,双方已在当天正式签署并购协议。收购完成后的新紫光,将具备与联发科竞争的实力。
两民企被国企收购,背后是国家意志的支持,以此谋求自主芯片产业在国际上更加有利的地位;国产芯片产业开始“换装”,一场“大戏”在酝酿。
利大于弊,自主芯片产业前景有望
有业内人士担心,越来越多的民企被“收编”,今后是否会丧失高效的应变力和执行力?这些担心是不无道理的。但小编认为,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执行这些举措将会是利大于弊;因为有了国家层面的支持,自主芯片产业的资金、行业整合度、市场三个重要方面将得到改善,至于被“国企”后的一些问题,一则不是没有办法解决,二则那确实是后话。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12点击了解>> OFweek产业研究院-2019超快激光器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建议报告
-
12月13日立即申请>> 中国(合肥·肥东)AIoT企业家政企座谈会
-
12月13日立即报名>> 2019中国(合肥·肥东)AIoT产业发展论坛
-
即日-12.14立即下载>> 戴尔科技智能制造精准白皮书限时下载
-
即日-12.15立即下载>> 干货下载【是德科技白皮书】现成的信号分析仪测量应用软件为您节省宝贵时间
-
12月25日立即报名>> 【在线研讨会】智慧出行:亚马逊AWS赋能车联网行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