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设备实为信息采集终端 隐私难保
昨下午,联想集团中国总裁陈旭东表示,联想看好穿戴式设备并且有意进入这一领域。实际上,一场穿戴式设备卡位战已经上演,加入战局的名单可以列很长,比如谷歌,三星,苹果,果壳电子,奇虎360。那么,穿戴式设备的前景到底如何?是否会涉及到隐私方面的担忧呢?以下为笔者的一些思考。
1,穿戴式设备硬件有利润,国内还是停留在硬件收费的时代。这有点像电子书或者智能电视,中国人习惯了硬件收费软件内容免费,所以在中国,精明的企业家在给硬件定一个合理的价位以保证有钱可以赚。比如,咕咚手环售价399元,Jawbone UP 2代智能手环售价1088元。但也有以抢入口为目的而不急于赚钱的,比如360手环的定价199元,基本上就是成本价在销售。
2,国内软件收费的前景并不明朗。原因如上文分析,中国用户没有为软件付费的习惯,360能够打败杀毒厂商,淘宝能够在中国打败易趣,靠的就是免费和服务。
3,穿戴式设备的意义在于卡位,争夺入口,而不是单纯的赚钱。穿戴式设备被定位成一个信息采集终端,这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存储、分析,但目前并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
4,穿戴式设备暴露隐私,但用户不必过于担忧。实际上,隐私暴露在互联网上已经司空见惯,这并不是穿戴式设备时代才出现的问题,比如智能手机就有很多和隐私相关的应用。用户除非不使用,否则很难防范。
5,穿戴式设备的定义很多,笔者认为,其精准的定义应该是不需要手持,可以直接以某种方式和人体互动。当然,具备独立的计算能力和处理能力是必须的。
6.穿戴设备并不是必须依赖于其他智能设备。依赖其他设备往往是因为是为了获得更快的计算能力,或者更好的页面展示。
7,定制化会成为穿戴式设备的一个方向。目前,业内已经有了类似的做法,比如,360儿童卫士手环,是面向某一特定应用和特定功能的产品,功能、性能和系统都是定制的。
写在最后的话:实际上,穿戴式设备并不是一个新鲜概念,十年前就有智能手表问世。其实,用户的需求是存在的,如何将用户的需求和产品的特性结合起来,这才是至关重要的,而不是谁推出的早晚。这有点像平板电脑,微软是第一个吃平板螃蟹的企业但失败了,英特尔力推MID同样遭遇失败,苹果iPad问世并一举成功。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直播中立即进入>> 2019中国(合肥·肥东)AIoT产业发展论坛
-
12月13日立即申请>> 中国(合肥·肥东)AIoT企业家政企座谈会
-
即日-12.14立即下载>> 戴尔科技智能制造精准白皮书限时下载
-
即日-12.15立即下载>> 干货下载【是德科技白皮书】现成的信号分析仪测量应用软件为您节省宝贵时间
-
12月25日立即报名>> 【在线研讨会】智慧出行:亚马逊AWS赋能车联网行业
-
12月26日立即报名>> 2019深圳市生命健康行业年度发展论坛
-
10 华为推进鸿蒙系统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