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行业巨变 汽车产业要如何赢得未来?
回顾一下2013年的经济热词,“颠覆”一词成为这一年中产业精英和创业者们最为关注的主题。从马云与王健林的赌局到雷军与董明珠的赌局之间短短一年的时间,中国经济发生了许多足以用“颠覆”来形容的标志性事件。金融行业受互联网冲击而引发的变革、微信席卷全国形成的燎原之势、小米迅速崛起带来的制造业恐慌,新经济(310358,基金吧)对传统经济的冲击不断地触动着人们的神经。人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已经渗透到众多传统产业中,对这些产业造成了伤筋动骨的影响,许多企业不得不开启壮士断腕般地深度变革。
传统的汽车产业巨头们,似乎还没有感受到这种变化可能导致的“颠覆”性后果,依然沉寂在汽车帝国昨日辉煌的幻境之中。汽车产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从零部件生产、采购、组装、分销到售后服务的堪称完美的全球化分工体系,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紧密衔接、产业分工和布局臻于完善,依托庞大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汽车产业成为了一个铜墙铁壁般无比强大的经济体。
那些习惯了“制造业思维”的汽车巨头们,即使在新经济讨论了很多年以后,依旧不太相信汽车产业的格局能够有多大的变化,比起当年“柯达”和“诺基亚”的傲慢,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特斯拉来了,许多的不可能俨然已经成为现实。这时候人们开始相信,汽车产业或许完全有另外一种可能。更不可思议的是,一些原本跟汽车不搭边的企业,试图通过新能源和IT技术的渗透,来重新定义汽车,每年的CES展上都会冒出一些“毛头小伙”,带着他们的“玩具车”亮相,引得观众们一片喝彩。还有google里面的一群年轻人,他们甚至认为,汽车是可以不要司机的。
特斯拉和谷歌只是个开始,还不能代表新经济与汽车的全部。那么,作为传统汽车产业链上的价值瓜分者,面对新经济的来临,他们将面临何种机遇和挑战,并将做何选择呢?
1、主机厂商
作为全球化分工的始作俑者和最大受益者,主机厂商依靠庞大的资金实力和品牌营销能力,形成了一个以主机厂为核心、以全球采购为基础的产业生态体系。这种“中心-外围”式的模块化组织形式,很好地适应了传统制造业体系下的以资本为纽带、以实力论高下的分工格局。
然而,新经济的主流企业组织形式和商务模式却有很大地不同,它要求随时掌握用户需求,实现用户定制,快速高效地生产和流通,甚至采用免费的方式吸引用户,其中的任何一条,都是这些传统的主机厂商在短期内难以做到的。
主机厂商或许已经看到传统模式的弊病,奔驰、克莱斯勒和丰田等老牌汽车巨头已开始尝试与特斯拉进行深度战略合作,并利用特斯拉开放的充电网络,为自行推出的电动车用户提供终生充电服务。但是他们也认为,汽车企业和科技企业是有很大不同的,要像科技企业那样服务用户,恐怕是不太可能的。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2月25日立即报名>> 【在线研讨会】智慧出行:亚马逊AWS赋能车联网行业
-
12月26日立即报名>> 2019深圳市生命健康行业年度发展论坛
-
即日-12.31立即下载>> NI院校科研技术白皮书限时下载
-
1月3日立即申请>> 2020长江商学院智造行业创新创业沙龙
-
即日-1.13立即下载>> 德国康佳特嵌入式技术应用案例白皮书限时下载
-
即日-1.31立即申请>> 室外照明新产品OSCONIQ®P 3030(P7)免费试用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