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京“三落三起”为中国半导体崛起而奋斗
日前,一桩声明在半导体圈引起了轰动。
国产硅晶圆供应商上海新昇半导体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中表示:“张汝京博士决定于2017年6月30日为止不再担任新昇总经理职务,但他同意继续担任新昇董事”。本来是一单普通的人事调动,却因为当事人的背景在半导体人圈子里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张汝京博士不但是新昇半导体的创始人,还是国内最大、全球第四大纯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的创始人。
考虑到这两家公司对国产半导体的重要意义,加上外界传出的资方要求量产的压力,与张汝京博士本身的提高良率的思路不一致引致创始人的被动出走。干货与八卦汇聚,让作者本人不禁想抛砖,不负责任地对张汝京博士之前履历给大家来个综述,希望大家能够不吝赐教。
在德州仪器积累建厂经验
从公开资料中可以看到,张汝京194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第二年迁居台湾。1970年毕业于台湾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并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和南卫理公会大学分别获得工程科学硕士与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在职业生涯早期,张汝京曾在纽约州的Union Caribide公司做了数年的工艺开发。Union Carbide的中文名称为美国联合碳化物,创立于1898年,是美国的主要石油化工公司,现在是美国陶氏化工的全资附属公司。该公司在1970年开发的“硅烷法” (monosilane)工艺是生产芯片必备材料——多晶硅的制造方法之一。
在这里给大家补充一下,传统的硅芯片是用硅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沙子”制造的,但是这些沙子需要经过多晶硅——单晶硅——高纯度硅——晶柱,然后才被切割成硅片送到晶圆厂进行下一步的加工,所以多晶硅提炼是能够能够进行芯片生产的基础。
除了“硅烷法”外,另外还有“西门子”制程和“冶金法”这两种多晶硅生产方法,尤其是前者,经过改良以后成为现在主力的多晶硅生产方法。
也许正是这段时间的工作,让张汝京跟硅片建立了不解之缘。
到了1977年,张汝京入职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担任工程师,负责研发供空军使用的语音合成器。之后没多久,张汝京进入了德州仪器的核心部门,集成电路发明者之一——杰克基尔比所领导的DRAM团队,并一直在德州仪器工作了二十年。
值得一提的是,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当时也在德州仪器任职,当时他的职位是德州仪器资深副总裁,负责管理德州仪器的消费产品事业部,手下达4000人之多。从职位上看,张汝京是张忠谋的下级中的下级。当时他们也肯定想不到,数十年后,双方又会从事同一个行业,并会分庭抗礼,最后还分别成就了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半导体的基石,但这是后话。
前面提到张汝京进入了德州仪器的DRAM部门,而在部门掌握了DRAM的关键技术之后,张汝京作为德州仪器晶圆厂团队的一员,开始与同事一起,在意大利、新加坡、泰国和台湾等地区帮德州仪器盖了超过十个厂,而这些厂主要就是生产DRAM芯片。但是当时美国厂商的DRAM市场在日本的十数年冲击之下,已经支离破碎。虽然德州仪器尚未终止DRAM业务,但这块的营收也只仅仅有一些授权收入。
就这样支撑了多年,到1997年,德州仪器终于决定终止DRAM产业,并出售手中持有的海外合资厂股权,这就意味着张汝京在德州仪器所从事的业务,也走向了尽头。也就是在这一年,张汝京离开了工作二十年的德州仪器,走上了一段新的征程。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12点击了解>> OFweek产业研究院-2019超快激光器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建议报告
-
12月13日立即申请>> 中国(合肥·肥东)AIoT企业家政企座谈会
-
12月13日立即报名>> 2019中国(合肥·肥东)AIoT产业发展论坛
-
即日-12.14立即下载>> 戴尔科技智能制造精准白皮书限时下载
-
即日-12.15立即下载>> 干货下载【是德科技白皮书】现成的信号分析仪测量应用软件为您节省宝贵时间
-
12月25日立即报名>> 【在线研讨会】智慧出行:亚马逊AWS赋能车联网行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