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中国电子行业筚路蓝缕,久久为功:70年大事记

2019-10-09 06:02
来源: 与非网

1949年的今天,历经沧桑的中国人盼来了自己的节日——新中国成立。在战后恢复期内,经济基础极为薄弱,建国之初,可谓是一穷二白,科技事业百废待兴。当时,全国专门从事科技研究的机构仅有30多个,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不超过5万人。新中国的科学技术需要在一片近乎"废墟"的基础上重建,而电子行业的发展就好比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70年,筚路蓝缕,风雨兼程,从一片空白到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时代,是中国人的勤奋与“只怕落后、不怕失败”的执念支撑着中国电子行业的发展。

下面请跟着与非网一起来领略电子行业这70年来的艰辛与辉煌吧!

1949年

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郭沫若被任命为第一届中国科学院院长。

1950年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政务院关于奖励有关生产的发明、技术改进及合理化建议的决定》和《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暂行条例》,是关于科技奖励的首批法规性文件。

1951年

中国半导体物理奠基人黄昆返回北大物理系执教。

1952年

大连工学院电机系并入工程学校,5月西北通信工程学院成立,同年10月北京航空学院成立。

1953年

中国第一台全国产化电子管收音机在南京无线电厂试制成功,命名为“红星牌 502 型”, 结束了中国收音机依靠进口散件装配的历史。

1954年

1954年10月高教部第一批确定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

1955年

黄昆先生率先在固体物理专门化中增设了半导体物理方向,使北京大学成为中国最早培养半导体专门人才的单位。

1956年

公私合营后,北京地区形成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无线电生产合作社,隶属于北京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同年成都红光电子管厂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和第一支投影显像管。

1957年

北京电子管厂通过还原氧化锗,拉出了锗单晶。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和二机部十局第十一所开发锗晶体管。同年,中国相继研制出锗点接触二极管和三极管(晶体管)。

1958年

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命名为“北京牌”,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节目,由此中国电视工业开始谱写历史。

1959年

熊猫1501 型电子管收音机于1959年5月在南京无线电厂研制成功,在提升收听效果的同时兼具录音、电唱功能。

1960年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套1000门纵横自动电话交换机在上海吴淞电话局开通使用,同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1年

中国第一台开门式硅单晶炉制造成功,解决了“既可开门又可保持炉内高真空度”的难题。

1962年

中国拉制出第一根无位错的硅单晶,而这台硅单晶炉也荣获国家新产品奖。

1963年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无线电厂、元件厂、工业部门与研究单位等协调工作,参照夏普公司BX327 型收音机,成功地试制了一款晶体管收音机,命名为“牡丹牌 8402 型”。

1964年

我国研制出每秒运算50000次的电子管计算机,这是当时运算速度最快的电子管计算机,同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慈云桂教授等人自行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441B机,每秒运算达8000次。

1965年

在我国以中科院为代表的研究机构的努力下,中国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

1966年

上海元件五厂召开产品鉴定会,鉴定了以与非门为主的TTL型电路。标志着中国已经自主研制成功小规模集成电路。

1967年

面向工农兵的四款收音机:熊猫302型、工农兵403型、工农兵315型、红旗643型收音机面世,这些收音机具有功能单一、价格便宜、可带动扬声器等特点,满足了农村有线广播转播的需求。

1968年

国营东光电子厂(878厂)在北京建立,上海无线电十九厂在上海建立,并称为“北霸”和“南霸”。同年,上海无线电十四厂首家制成PMOS集成电路,拉开了我国发展MOS电路的序幕。

1969年

国营永红器材厂(749厂)成立,后调迁至华天科技。

1970年

国营东光电工厂(878厂)、上海无线电十九厂建成投产,形成中国IC产业中的“两霸”。

1971年

联合国第26届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

江阴晶体管厂成立,王新潮后担任江阴晶体管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改制后成立今天的长电科技。

1973年

我国7个单位分别从国外引进单台设备,期望建成七条3英寸工艺线,最后建成的只有北京878厂,航天部陕西骊山771所和贵州都匀4433厂。

1974年

为加速发展LSI(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中国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会议。

1975年

北大研制成中国第一台真正达到100万次运算速度的大型电子计算机-150机。

1976年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1000万次大型电子计算机,所使用的电路为中国科学院109厂(现中科院微电子中心)研制的ECL型(发射极耦合逻辑)电路。

1977年

为加速发展LSI(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在贵州省召开第三次全国性会议。

1978年

中科院半导体所成功研制4K DRAM。

1979年

上海元件五厂和上海无线电十四厂成功仿制了英特尔的8080八位微处理器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