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之鉴,大厂“芯”领神会
撰文 | 文烨豪
编辑 | 吴先之
近日,阿里云宣布,达摩院成功研发出存算一体芯片。腾讯造芯的波澜还未平复,阿里便再次出招,造芯似乎成为了互联网巨头们的新常态。
就拿2021年来说,百度宣布昆仑2芯片量产,阿里发布倚天710,腾讯则是一连拿出“紫霄”“沧海”“玄灵”三款芯片。
实力强的亲自下场,技术底子薄一点的互联网新贵们也挥舞着支票进行投资布局。美团投资了普渡科技、智砹芯半导体等硬科技企业;字节跳动接连投资睿思芯科、希姆计算、摩尔线程等芯片公司,互联网造芯大军已初具雏形。
乍看之下,造芯并不是一门好生意,可大厂却纷纷下场,背后到底出于怎样的意味。
一面是机遇,一面是责任
从某一时刻开始,互联网巨头们赖以生存的赚钱逻辑渐渐走不通了,比如流量、算法、烧钱补贴。
现如今,互联网市场不再如往日般稚嫩,不管是社交媒体还是音视频领域,都没有太多成熟、可复制的模式。
年初,主打音频社交的Clubhouse火遍全球,一度被认为是下一个极具潜力的模式,短短数日几十款国产Clubhouse产品蜂拥而出,试图在可能的风口中夺得先机。只可惜事与愿违,随着Clubhouse用户断崖式下跌,脆弱的音频社交模式也不再火热。
与互联网企业增量难寻的窘境不同,硬科技企业近年来越发滋润。以硬件巨头英伟达为例,其市值一度超过腾讯、阿里,股价在过去5年间增长了近20倍。另一边,AMD的增速同样喜人,市值连翻数倍之后,距离2000亿美元大关也仅一步之遥。
眼看仰仗流量红利的粗放打法行不通,热火朝天的硬科技市场突然香了起来。
来自某硬科技企业的江满告诉光子星球:“芯片是未来的所有东西的大脑,比如说你的人工智能,你的自动驾驶芯片,包括后续的生物医疗的,纳米机器人什么的,全都依赖于芯片,如果说你不搞上去,你的这些东西全部被锁死了。”可见布局硬科技,芯片是敲门砖。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发布昆仑芯片、阿里收购中天微成立平头哥、腾讯领投燧原科技,巨头涌入造芯赛道的时间,都集中在2018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同样是这一年,中兴、华为连遭制裁,“硬科技”概念上升到国家话语体系......
彼时,国内芯片自给率仅15%左右,因此不管是中兴还是华为,被制裁的背后都暴露出了国内芯片自主能力的缺失。在此国际形势下,国产替代的星星之火逐渐被点燃。
而国产替代浪起,互联网大厂作为头号玩家,一面是机遇,一面是责任。
海比研究院《2021 年中国信创生态》数据显示,中国信创生态市场规模将在5年内翻番,长期增量显著。某云计算厂商高管也曾在其产品发布会上表示,现如今各行各业都正在完成国产化的适配,这其中蕴藏着很大的市场机会。
面对如此机遇,一向敏锐的大厂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另一方面,鼓捣芯片并非易事,既烧钱,又难以获得短期回报。而互联网大厂资本雄厚,资源整合能力出色,正是企业造芯层面的不二人选,更何况还能顺应国家战略。
形势所迫之下,互联网企业纷纷回应号召。2019年,阿里平头哥一连拿出玄铁910、含光800两款芯片,而百度则是发布“百度鸿鹄”,并将前文所提到的昆仑芯片开发完成。
而从产品层面来看,ARM、x86作为芯片领域两大架构对垒已久,但翻看近几年国内互联网企业造芯历程,其中基于x86架构的产品寥寥无几,大厂似乎更为偏爱ARM。
关于这点,投资顾问刘戈谈到:“国内厂商基于ARM架构开发芯片无疑有国际形势的因素,毕竟x86架构被英特尔攥着,而英特尔又是美国企业,基于x86开发随时可能有授权与专利限制的风险。而ARM架构是英国的,且采用授权模式,风险相对较低,在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更适用。”
此外,阿里玄铁910既非x86架构,也非ARM架构,而是基于开源的RISC-V架构,信创意味更加明显。
因此,在国产替代潮下,不管是出于生意,亦或响应号召,造芯都逐渐成为了大厂眼里的一剂良药。
愣头青只剩独木桥
此药虽好,却难以熬制。
造芯并不能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集中于两种模式。像英特尔走的是垂直集成模式,集芯片的设计、制造与封测为一体,而像英伟达、AMD、苹果则是走的垂直分工模式,仅负责芯片设计,制造业务外包给台积电、三星等代工厂。
国内互联网企业作为新玩家并不具备自主造芯的能力,无一例外全为设计者的角色,制造环节仍需委托给代工厂解决。而随着摩尔定律即将触抵终点,通用芯片制程进化速率放缓,先进制程代工厂供不应求,大厂们不得不就产能问题与各代工厂周旋。
而另一方面,芯片制造领域核心技术壁垒众多,且极度依赖上下游产业链配合,大厂再怎么砸钱,短期也很难逾越芯片行业本身的规律,想要一步到位无异于天方夜谭。
益阳是一位从TMT转战硬科技的创业者,他告诉光子星球:“如果我今天开个拉面馆,可能马上就能融钱。但拉面馆能否成为麦当劳?不是不可能,而是没有那么明确的路径。像英伟达的GPU产品,它背后的技术积累可能长达十几年,所以造芯不像互联网那样砸钱就行,需要5-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不论英伟达、AMD,还是英特尔,通用芯片均为其核心业务的一环。从英特尔2021Q3财报来看,涉及PC业务的CCG(客户端计算事业部)营收占比高达53.6%,通用芯片对于硬件厂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缺乏经验的大厂们,显然无法同英伟达、英特尔等老炮在通用战场鏖战,即使强行着陆,也会因缺乏市场积淀而无法走量,导致成本难以下探,将战场拖入败局。
就拿阿里来说,即便“平头哥”吸收了中天微的技术积淀,首款芯片也未敢涉足通用芯片领域。而百度作为最先入场的玩家,早在2011年便开始基于CPU、GPU和FPGA研发AI加速器,但至今都没能拿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通用芯片。
来自某国资的罗立指出,这本质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一款芯片产品,得有足够长的时间来测试,足够多的用户来迭代使用,然后给到反馈,你才能把产品打磨好,但客户自身也有盈利压力,所以会产生很多阻碍。”
上述人士还提到,之前很多设备、芯片寄到下游企业,嘴上说帮忙测试,但实际上就是搁置在一边。如果是自研芯片,没有用户反馈很难发现Bug,产品就会存在问题。
通用芯片走不通,大厂不得不另辟蹊径,从专用芯片入场。相较于CPU、GPU等通用芯片,专用芯片设计门槛较低,对通用性与兼容性环境要求相对不高,且特定场景下的能效与性价比更优,这也使得互联网企业造芯成为了可能。
因此,大厂造芯伊始,便未曾想涉及被通用芯片占据的2C板块。最广阔的业务走不通,那跑在路上的芯片该被用于何处?
造芯下海,靠To B上岸
就大厂所造芯片而言,如何寻找合适的应用场景始终是难题。
以2019年问世的玄铁910为例,虽说开源的RISC-V也是国产替代的一大去处,由于采用诞生于2010年的架构,版本生态方面尚不成熟,直至今年初才实现能流畅的在安卓10系统上运行。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刘雷波曾对媒体表示:“边做边找落地场景,这在互联网行业里非常常见,即使没有需求也要靠自己把需求引导出来。半导体行业不太一样,我不认为哪个应用领域可以真的拉动半导体技术的发展。”
不过,造芯终究不是表面文章,想要真正创造价值,最终还是要落到实处。更何况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就能长期处于安定状态,应用成为了关键。
“首先你得去用国产芯片,不管是做各种研究还是拿去跑业务什么的,才能得到反馈,推进第二代、第三代芯片直到真正符合市场的需求。所以不仅是行业从业者,包括资本与市场也得团结起来,给国产芯片机会去用它。”益阳解释道。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谁会为这些芯片买单呢?
“芯片是硬件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产业互联网最核心的基础设施。”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一语道破。
产业互联网,正是B端的时代,也是当下互联网企业仅存的增量空间之一,尽管B端用户量级不及C端,但其纵深需求却远超普通用户。除自用部署外,将所造芯片配置到To B业务似乎成为了大厂专用芯片唯一的出路。
To B战场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各路玩家较量的除了技术能力,还有着诸多考虑因素。
刘戈告诉光子星球:“某些企业利润本就微薄,可能无法负担产业互联网的成本,所以还是需要市场机制的调和。比如某某技术会带给企业何种变化,创造多少价值?成本仅需3元便能创造10元的价值,企业当然乐意去做,但如果创造10元价值背后的成本就要200元,那产业互联网肯定搞不成。”
某证券行业技术负责人小东也在同光子星球的交流中,报以类似观点。在他眼里,有的技术是好用,可成本确实太高。
“证券行业受监管要求,客户数据不能传至公有云,而行业云往往集中在交易时段使用,不像公有云可以互相错开,所以还不如自己买设备建虚拟化环境,成本反而更低一些。”小东坦言。
因此,即使是主打技术的To B板块,企业考虑的永远也是成本与效益的统一,这便为大厂造芯留足了空间。
对此,硬件工程师李晓谈到:“过去几年,通用芯片迭代非常频繁,每代产品相较上代都有着很大的效能提升,所以如果一味将业务铺在上面,未来升级成本很可能覆盖过去所有的提效成本,并不划算。因此对于大规模业务,专用芯片几乎是必须的。”
作为产业互联网的服务方,互联网企业想要俘获更多市场,依靠自造芯片降本增效成为了关键。因此,翻看近几年大厂所设计的芯片,尽管用途各不相同,但却有着业务强相关的共性。
可见,大厂自研芯片大多自身业务高度耦合,正如阿里云智能总裁、达摩院院长张建锋所言,阿里做芯片并不是为了进军半导体,而是聚焦、完善云计算业务。价值得以体现,大厂们苦于落地的芯片似乎也将由此靠岸。
终
就像前文所说,造芯并不是一门好生意。
即使寒武纪这样的专业派玩家,也面临着持续亏损的压力,更何况跨界的互联网大厂,就算自研芯片上了岸,也很难赚到钱。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大厂造芯就是噱头与伪命题,毕竟钱也并非万能的价值尺度。拿倚天710来说,虽不外售,但却标志着阿里造芯逐渐从专用芯片过渡为通用芯片,道路已经开始向外蔓延。
就像刘雷波所说,大厂造芯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总比不理睬芯片要好,关注半导体总归是件好事。
而另一方面,一番番反哺与反噬的互联网旧事也无时不刻地刺激着大厂们,毕竟没有人想成为下一个联想。
因此,互联网巨头下场造芯,或许少了几分狡诈,而多了些许馈还的意味。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