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鲁勇:这里有最优质的土壤,中国5G必将引领全球
随着国内外5G建设和商用的步伐不断加快,关于5G的争论也越来越多,比如5G的真实能力如何评价,NSA、SA两种建网模式孰优孰劣,5G行业应用究竟如何发展等等。国内公众还有一个特点关心的问题,即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中国5G能否继续保持领先?
2019年北京国际通信展前夕,华为中国地区部总裁鲁勇接受了飞象网记者的采访,对上述问题做了详细解读。鲁勇表示,5G不会带来什么神奇的力量,人们也不应该夸大5G的能力,它只是一种具有低时延、高带宽等特点的移动数据传输平台,可以支持智能世界的信息联接,同时也扮演着行业智能化转型“中间件”的角色。“我们要对5G的定位以及5G对行业数字化的促进关系有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5G特点为行业服务。”鲁勇说。
对于中国5G的发展前景,鲁勇认为,中国有最大规模的用户群体,全球顶尖的运营商和通信厂商,大量优秀的网络应用创新团体,以及来自国家的坚定的政策支持,这一切为中国5G提供了最佳的发展环境。“中国有5G发展最优质的土壤,相信未来中国5G将引领全球。”鲁勇信心十足地说。
5G商用,个人应用先行,行业应用为价值点
从已经推出5G商用服务的国家来看,初期都是以消费者个人应用为主。鲁勇认为,个人应用的发展先于行业应用将是5G商用的一个规律,同时也只有广大公众逐步接受5G,才能促成5G的尽快成熟,所以个人应用对5G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点和关键点。
根据经济学上的创新扩散模型,创新事物要在人群中持续扩散下去,首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采纳这种创新事物,比如总人口的10%-20%。对于5G来说,鲁勇认为可以先开发出一些吸引个人用户的内容和应用来,比如5G+VR能让人们如亲临现场一样欣赏演唱会、体育赛事,对于个人消费者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如果说个人应用是5G的基础点,那么行业应用就是5G的价值承载点,只是人们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和推进5G行业应用。鲁勇预计,1-3年内,人们就能看到5G在智慧媒体、智慧教育、智能电网、城市安防等领域产生商业价值;3-5年内,5G在自动驾驶、智慧工业、智慧医疗、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也将崭露头角。随着时间的推移,5G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相融合,产生更多的更多的5G创新应用,从而构建起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跨行业融合创新的生态系统。
鲁勇告诉记者,5G要发展行业应用,就必须洞察行业对5G信息传送和疏导能力的“原子需求”,比如机器视觉类应用对5G上行带宽有较高的要求,远程操控类应用对5G有低延时的要求。同时,5G还要与这些需求所涉及的其它技术和能力一起,形成端到端的5G+行业解决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5G就是行业的中间件,需要深入场景实践,结合AI、云等技术,才能催生基于5G的全新的行业应用。”鲁勇说。而这一切需要依靠运营商、网络设备厂商、行业客户,以及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共同参与,特别是5G要向行业解决方案合作伙伴虚心学习、紧密合作,才能将5G与信息化技术结合起来满足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形成5G+行业解决方案。
推动5G发展的四个关键
要推动5G快速发展,鲁勇认为必须做好四个关键举措,即标准打通、安全落地、流程对接和AI应用,只有这样才能让行业客户安心引入5G技术,并真正获得预想的收益。
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内部标准,因此在5G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打通通信技术在这些行业的内部标准,从而降低5G产品研发和规模复制的难度。华为目前是制造、医疗、电力、AR/VR、超高清、公共安全、无人机等行业5G标准的责任人,先后完成了面向医疗行业的医院组网标准、面向无人机的低空组网标准、面向制造业的5G工业无线标准等。
行业客户对于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极为关注,因此5G必须解决“公网专用”的安全可控问题。鲁勇举例说,电力行业乐于引入5G技术来改善流程、提高效率,但是行业特殊性使得电力企业对低时延、高可靠和安全隔离有非常严苛的需求。华为采用5G切片技术为电网公司(改为企业)虚拟出了一个无线专网,不仅实现了更高强度的安全隔离,也实现了高度可靠的5G网络授时、5G承载配网差动保护等业务。
为了促进5G在行业标准中的落地,华为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流程运作,推动在每个行业设立 “5G+行业”专题组织,从流程上打通企业作业系统与运营商服务平台,强化业务对接能力。以电力行业为例,2018年初以来,华为联合南方电网和运营商,共同推进5G国际标准制定、行业白皮书、5G终端及模组研发、测试等工作。鲁勇告诉记者,目前三方已经完成了客户、运营商、华为各自切片平台的对接,带动5G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前进了一大步。
AI能够有效减轻各个行业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与5G、云一起,被认为是驱动数字经济的三大核心引擎。三者结合,可以通过VR/AR为娱乐、医疗、教育、制造等行业带来全新的变革,为电力行业带来电网保护、无人机巡检、智能抄表等高效应用,为制造业带来基于机器视觉等技术的远程自动操控应用,这些都能让相应行业取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从而带动企业更加积极地使用5G业务和应用。
面向未来看待NSA/SA
业界近期一直在争议NSA、SA两种建网模式是否有优劣之分,在鲁勇看来,两者只是在定位和使命上有差异。NSA模式肩负尽快开通5G服务的使命,可以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产品满足大带宽需求,SA模式则承担着建设全能力5G网络的使命,可以为迅速发展中的行业应用市场提供带宽、时延、端到端切片、边缘计算、内容计费等特性和功能。
“从面向未来、面向行业数字化的角度出发,华为建议运营商建设SA先进网络。”鲁勇说。
鲁勇告诉记者,目前华为已经构建起了完整的SA链条,其它厂商的SA能力也在迅速跟上,因此运营商部署5G SA网络已经不存在任何障碍。在SA建网方面,华为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成功经验,可以帮助运营商建设高质量的SA先进网络;在网络能力层面,从基站、传输到核心网,华为在全球首家端到端支持双模建网;在网络安全和供应安全方面,华为自研的基站芯片、性能先进的麒麟990终端芯片,都支持2G、3G、4G、5G NSA/SA,是真正的全网通。至于手机终端,华为支持5G NSA/SA双模的商用手机已经规模发货,其它主流芯片厂商也会在2019年底推出支持5G SA的商用芯片,随后各个品牌支持5G SA 就会规模上市了。
5G发展,还要看中国
最近几个月来,受国际环境影响,中国通信产业与国外的技术交流、商业合作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很多人担心中国5G会因此受到打击。鲁勇则认为,中国有5G发展最优质的土壤,因此未来几年,中国5G将继续引领全球前进的脚步。
首先,中国有全球最大规模的移动用户资源,8.29亿中国网民、8.17亿手机网民,为发展5G提供无可比拟的市场基础;其次,中国现有的4G网络位居世界领先,运营商也都在积极部署5G网络;第三,中国拥有世界顶尖的通信企业,中国厂商的5G专利申请数、标准提案数量位居各国之首,中国品牌的5G智能手机也最多,超过了10款;第四,中国在移动互联网创新、市场应用方面也领先全球,人们已经习惯了衣食住行娱均通过手机来实现,手机支付金额攀升了2539.7万亿元;第五,中国通信厂商、运营商在5G行业应用方面的经验也领先世界,在工矿、制造、安防、急救、医疗、教育等领域,华为与运营商、产业合作伙伴完成了大量应用探索和实践。
“综上所述,中国未来5G市场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建立的商业价值,都会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鲁勇说,“我们坚信5G的发展要看中国。”
尽管目前的国际环境对中国通信厂商很不利(带来一些困扰),但从中国政府、运营商到华为自身,都坚持以开放合作的态度来发展5G。比如国内5G从规划启动、三阶段测试到设备招标,都对西方厂商开放。在国内5G份额上,西方企业基本维持了4G时代的城市数量,并且在5G核心网招标中获得了40%的份额。鲁勇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态度,只有以开放合作的态度来发展5G,中国才能把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5G技术、最先进的5G产品与解决方案应用到中国的5G网络中来,并为5G应用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华为自身也坚持全球化道路不动摇,坚持通过全球化分工协作,引入业界最好的零部件,整合成最好的产品交付客户。“鲁勇说。
在IMT-2020(5G)推进组三阶段测试中,华为与西方厂商合作完成了从芯片到系统级的互操作测试,同时华为海思也与西方厂商合作完成了华为5G终端芯片与各厂商设备的互操作测试。鲁勇告诉记者,这意味着华为手机与各厂商的网络设备、华为网络设备与各厂商的终端芯片都可以正常适配,使用起来不会有任何障碍。
在即将举行的2019年北京国际通信展上,华为将以“5G引领”为主题,面向三大营商布设三个外场展区,举行8场主题演讲、主办2场论坛,集中展示华为在5G领域取得的最新成就。包括华为在5G芯片、标准、专利等领域的自主研发成果,宏站、微站、室分、鲲鹏IT支撑系统等端到端的产品能力,城区、郊外、地铁、高铁等全场景组网能力等。参观者还将看到华为最新的5G终端、模组、智能家庭与智能生活产品,视频彩铃、VR/AR、全场景直播等5G个人业务等。在开幕式论坛上,华为常务董事丁耘将发表题为“共建最好的5G”的主题演讲,参加本届通信展的观众届时可以全面了解华为5G近期的思想和动态。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