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芯片攻坚战已打响,中芯国际能否摆脱台积电阴影?

2020-11-12 15:31
港股研究社
关注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推动半导体产业的持续发展,今年更是印发了"新18号文"从财税、投融资、研发、进出口等方面提出31条具体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高了政策的补贴面,使得更多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企业有机会受惠。

北京时间11月11日,国内芯片代工厂排名第一的中芯国际于港股盘后公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业绩报告,虽然三季度外部环境并不乐观,但从财报的核心指标来看,均录得了不错的增长。受财报利好,中芯国际股价翌日开盘小涨,截止发稿,涨3.79%,报23.30港元。

Q3交出亮眼答卷的中芯国际,何时才能逾越与台积电的"鸿沟"?

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国际今年年内的股价涨幅已经高达94.72%。不过,尽管中芯国际本季度业绩表现出色,但放眼整个行业需要面对国内外的竞争压力依然不小,即便是有着内地芯片老大的标签,与行业龙头台积电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港股研究社将结合最新财报数据解读中芯国际和台积电之间究竟还有多远。

亮眼财报背后,是腹背受敌的中芯国际

整体来看,中芯国际最新出炉这一份成绩单中各项财务指标都有了一定的涨幅。

Q3交出亮眼答卷的中芯国际,何时才能逾越与台积电的"鸿沟"?

Q3中芯国际销售额为10.825亿美元,首破十亿美元大关。相较于2020年第二季度的9.39亿美元增加15.3%,相较于2019年第三季度的8.17亿美元增加32.6%。按不同地区来划分,北美洲收入占总收入的18.6%,中国内地及香港占总收入的69.7%,欧洲及亚洲占总收入的11.7%。

不过三季度中芯国际毛利环比有所下滑。中芯国际Q3毛利为2.62亿美元,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2.49亿美元增加5.4%,较2019年第三季度的1.7亿美元增加54.3%。并且报告期内中芯国际的毛利率为24.2%,相比2020年第二季度为26.5%,2019年第三季度为20.8%。

中芯国际2020年第三季度流动负债由第二季度的38.36亿美元上升至42.8亿美元,与此同时流动资产也由上一季度的91.83亿美元上升至报告期内的141.47亿美元。在流动资产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也由二季度的31.3亿美元升至本季度的86.19亿美元,现金流的情况也比较健康。

Q3交出亮眼答卷的中芯国际,何时才能逾越与台积电的"鸿沟"?

所以综合营收、毛利和现金流水平这几大主要财务指标来看,中芯国际第三季度的业绩表现还是在稳定增长之中的,值得资本市场的肯定。但是放到整个行业来看,中芯国际仍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一方面,受外部环境影响,中芯国际将面临上游设备及生产原物料短缺而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对于存货利用率高、订单饱满、库存压力较小的中芯国际来说无疑会影响未来的销售情况。

另一方面,截止2020年第二季度,在全球晶圆制造市场里,台积电以51.5%这一超过半数的市占占据着头部位置,中芯国际的市场份额甚至不到台积电的十分之一。

除此之外,三星、格芯、联电在这一领域也领先中芯国际,高塔半导体、华虹半导体等企业也是步步紧逼,严峻的竞争环境也给中芯国际带来了极高的竞争压力。根据最新的业绩报告显示,中芯国际2020年第三季度的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由第二季度的5.07百万美元,增加至6.47百万美元。

Q3交出亮眼答卷的中芯国际,何时才能逾越与台积电的"鸿沟"?

随着芯片攻坚战的打响,面对一直以来都以行业领跑者的高姿态示人台积电,中芯国际距离摆脱追赶者的"低姿态"还有多远?

芯片攻坚战已然打响,中芯国际能否摆脱"台积电阴影"?

行业内,芯片衡量单位数字越小,芯片功率越高,功耗越小,发热量越低,运行速度越快。但同时也意味着生产难度更大,工艺水平越高,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更高的成本。

现在全球能实现14nm的厂商仅6家,能实现10nm以下的全球仅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第4家就是中芯国际。十月中旬,据《珠海特区报》报道,芯动科技首个基于中芯国际先进工艺的芯片流片和测试成功,意味着国产的7nm芯片制造技术已经得到突破,中芯国际距离行业龙头更进一步,但事实上,二者之间仍有不小的距离。

1. 中芯国际与台积电中间隔着"制程"鸿沟

台积电第三季度的财报数据先于中芯国际一个月公布,按美元计算,台积电三季度营收为121.4亿美元,同比增长29.2%,环比增长16.9%;毛利润约合66.3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394.12亿元增长36.6%,较第二季度的1646.23亿元增长15.7%;毛利率为53.4%。

通过对营收、毛利以及之前提及的市占等几大主要财务指标的对比可以发现,中芯国际目前还是远远落后于台积电的。

Q3交出亮眼答卷的中芯国际,何时才能逾越与台积电的"鸿沟"?

造成两者之间鸿沟的主要原因则是横亘其中的制程。中芯国际目前还处在产能爬坡阶段。从财报数据来看,三季度0.11-0.35微米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9%,40-90纳米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6.4%,14/28纳米仅有14.6%,落后制程占比高。

反观台积电,三季度公司5纳米晶圆出货量占据了总晶圆营收的8%;7纳米、16纳米晶圆分别占据了总晶圆营收的35%、18%;先进工艺晶圆占据了总晶圆营收的61%。奠定了台积电的高端路线,比如下半年5nm的麒麟9000、苹果A14处理器,这也意味着台积电的盈利水平也会高于多服务低端机型的中芯国际。

更重要的是,中芯国际年内在7nm技术上有所突破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获得了业界的一致肯定,但是其想要投入量产还需要一段时间。

而台积电也没有原地踏步,预计3nm将在2021年开始风险试产,2022年下半年大规模投产。11月份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台积电2nm工艺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预计其2023年下半年风险试产良率就可以达到90%,可见短期内中芯国际在研发水平上还是无法摆脱追赶状态。

2. 重金投入无底洞或将进一步拖累中芯国际盈利能力

另外,中芯国际三季度的毛利率下降2.3%,一部分源于下半年由于子公司中芯南方进入折旧期,短期降低了中芯国际毛利率,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2017-2019年中芯国际不断扩充产能,加大固定资产投入,使折旧费用不断增加,并且中芯国际的 28/14/7-8nm落后台积电达3-5年之久,其先进制程代工比台积电刚推出时的价格低 30-40%,还要面对每个节点设备投资增加30-40%,造成折旧费用大幅上升。

就报告期内数据来看,中芯国际的折旧及摊销由2.11亿美元上升至本季度的2.49亿美元。未来设备投资递增,折旧费用大幅上升,再加上持续的研发投入,都有可能拖累其盈利能力,进一步拉开与台积电的距离。

Q3交出亮眼答卷的中芯国际,何时才能逾越与台积电的"鸿沟"?

除此之外,动荡的管理层与极高的员工流失率也是中芯国际一直以来被业内诟病的一大原因。"张汝今时代"落下帷幕之后,中芯国际在短期内经历了江上舟、王宁国、杨士宁、邱慈云、梁孟松等多位管理者的更替。

管理层内耗同时,根据统计,中芯国际员工流失率为22%,而上海工厂的员工流失率更是高达52.2%。而2015-2019年,台积电的离职率也稳定在5%以下,仅为中芯国际的五分之一。

有数据统计,我国芯片行业缺口达30万。预计到2021年,我国芯片行业仍然存在26.1万人的缺口,没有人才的储备和积淀,给中芯国际未来的发展也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而在市值上,目前中芯国际在港股的市值为1797亿港元,台积电市值为4713亿美元(折合成港元大概为36526亿),二者在市值上的差距仍有着20个中芯国际的距离。

综合来看,中芯国际最新的财报中还是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是碍于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内部的资金压力,中芯国际想要摆脱"台积电阴影"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打磨。

文章来源:港股研究社,转载请注明版权。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