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为什么美国对中芯国际“网开一面”?
作者:文雨
关了两个多月“禁闭”,中芯国际终于被放出来了。
2月25日,摩根率先透漏了这一重磅消息,并在最新研报中将中芯国际股票评级从“中性”调至“增持”,上调港股目标价34%。报告称,美国设备供应商近期恢复了对中芯国际的零组件供应和现场服务。
面对媒体和投资者追问,3月2日,中芯国际在互动易平台上表示:“公司会尽最大努力,持续携手全球产业链伙伴,保证公司生产连续性及扩产规划不受影响”。
这一回应基本默认了被“解禁”的事实。
中芯国际在去年12月20日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仅仅过了两个月,为什么美国就选择对中芯国际“网开一面”?
【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首先需要明确,对中芯国际解禁不是美国良心发现,就如同之前对其封锁是利益驱动的,当下解除封锁的背后也是利益使然。
要知道,华为被美国制裁的时间和力度要强得多,目前依然没有对其松绑,这就足以说明问题。
至于中芯国际此次被解禁,席卷全球的“芯片荒”是一个重要因素。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全球芯片的供给形势逐步严峻,目前已经严重影响了下游相关企业,特别是车企的生产。
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2月份,日本近海海域发生强震,美国半导体重镇得克萨斯州遭遇罕见暴雪,半导体企业被迫停产加剧了本就处于失衡状态的全球芯片供需格局。
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导致全球产业链形成了一个难以割舍的整体,哪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向产业链纵深传递。
受制于芯片供应不足,2月8日,通用公司对美国堪萨斯州Fairfax工厂、加拿大安大略Ingersoll工厂、墨西哥San Luis Potosi工厂实施完全停产措施。
福特公司则表示,芯片短缺可能会使公司第一季度的产量减少20%。2月21日,大众汽车集团也发出预警,其位于沃尔夫斯堡的全球最大工厂目前有9.3万辆高尔夫车型订单正面临芯片持续短缺的挑战。
供不应求自然引发涨价潮,全球已有超过40家上游半导体厂商宣布涨价,直接推升下游企业成本。
从综合效果上看,芯片短缺已经严重影响了欧美国家的工业利益,给本就脆弱的全球经济泼了一盆冷水,而这是西方国家不愿看到的结果。
相较于智能电动车、5G应用、光伏和风电等新兴产业对芯片形成的强烈需求,供给端的产能限制似乎才是导致芯片荒的一个更重要因素。
如果进一步探究,晶圆代工产能不足,特别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8英寸晶圆的产能短缺是问题关键所在。
来自SEMI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8寸产线的数量为188条,而到2020年年底,8寸产线数量也仅增长到191条。
SurplusGlobal的测算结果表明,目前市场约有700台二手8英寸晶圆制造设备出售,但需求至少在1000台以上,设备短缺制约了相关厂商短期的扩产。
台积电是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拿下全球近56%的市场份额。而目前公司已经处于满载运行状态,已经没有产能可提供给客户,加上评估晶圆代工市场价格走势紊乱,公司已暂停对客户端报价。
在此背景下,同样作为晶圆代工厂的中芯国际被重新“委以重任”也就不奇怪了。截止到2020年上半年,中芯国际美国客户占比23%左右,其中包括高通、博通等知名公司。
批准中芯国际许可证,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全球半导体短缺现状,也能为美国企业带来利益。
不禁让人想起丘吉尔那句名言: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进步与差距显著,风险与机遇同在】
中芯国际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在国产替代的浪潮中被寄予厚望,其追逐的对象正是全球晶圆代工的霸主——台积电。
对比之下,中芯国际差距仍非常显著。
根据全球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数据,2020年,全球芯片代工行业收入约为82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3%,台积电一家公司的营收就达到了454.2亿美元(1.34万亿新台币)。
而根据中芯国际的业绩预告,公司2020年的营收约为271.70亿元人民币,和台积电相差了几十倍。
拓璞产业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台积电目前以55.6%的市场占有率稳居榜首,比排在第二的三星高出39.2个百分点,中芯国际排名第五,市占率仅为4.3%。
▲图片来源:拓璞产业研究院
台积电不仅在盈利规模上绝对领先,其毛利率水平也明显占优,从国信证券发布的研报中可知,台积电的利润率水平在业内独一档。
▲图片来源:国信证券
截止到2020年底,台积电毛利率为53.10%,而中芯国际截止到去年三季度的毛利率只有24.53%,不及台积电一半。
在晶圆代工行业,制程越先进,单个产品的附加值越高,代工企业毛利率也就越高。
按照行业认知,28nm是成熟制程与先进制程的分水岭,28nm及以上被称为成熟制程,28nm以下被称为先进制程。
2020年Q4,中芯国际28nm以上产品营收占比超90%,而同期台积电28nm以下的先进制程产品的营收占比达到62%。
虽然和台积电差距显著,但中芯国际进步很快。
公司于2006年、2009年、2011年分别实现了90nm、65/55nm、45/40nm的升级和量产,2015年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实现28nm量产的企业,从而实现了中国大陆高端芯片零生产的突破。
2019年,公司实现14纳米FinFET量产,14nm是目前国内晶圆代工领域可以实现量产的最先进制程。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在2020年全球半导体成熟制程市场中,中芯国际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1%,占比超过三星电子。
对于中芯国际的未来,风险和机遇同在,而且是显性存在的。
在风险层面,技术封锁是一场持久的考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为了维护其固有的技术壁垒可谓煞费苦心。
例如,作为芯片工业皇冠上明珠的光刻机就成了中芯国际最大的痛点。世界上只有荷兰的ASML能生产制造7nm以内制程芯片的EUV光刻机,中芯国际很早就向ASML提交了采购订单,但始终未能获得许可证,这直接阻断了中芯国际向更先进制程的推进。
这一次的“解禁”也只是针对14nm及以上设备的供应许可,至于10nm及以下技术节点的出口许可则并无进展。
而台积电完全没有这方面担心,可以优先获得最先进的设备。最新的消息显示,台积电已经在计划3nm芯片量产,2022年将3纳米工艺的月产能提升到5.5万块,并在2023年将产能进一步扩大到10.5万块。
尽管如此,中芯国际还是见缝插针的寻求技术突破的机会。
3月3日,中芯国际发布重磅公告,公司已经和阿斯麦(ASML)重新修订了阿斯麦批量采购协议。
据此,阿斯麦批量采购协议的期限从2020年12月31日延长至2021年12月31日。值得注意的是,双方签订协议的时间为2月1日,当时正值美国政坛新旧交替之际。
遗憾的是,在这12亿美元的订单合同中似乎依然不包含EUV光刻机。
如果说西方的封锁是一把刺向心脏的矛,那么庞大的国内市场则成了中芯国际坚强的后盾。
中国是全球半导体的第一大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超40%。只要本土企业能够实现技术突破,那么国产订单的替代就顺理成章。
事实上,中芯国际的业绩也主要靠国内市场撑着,财报显示,2017年中芯国际的国内收入占比还只有44.53%,但到了2020年上半年就提升到了64.47%。
从资本市场的表现看,中芯国际在科创板上市之后并未获得市场的热捧,近期的利好消息也没能吸引大资金的介入,倒不是投资者对于公司存在偏见,而是其估值放眼全球范围内也已经明显偏高。
截止到3月9日,中芯国际的PE(TTM)达到115.63倍,而作为行业龙头的台积电也才只有32倍左右。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截止到3月9日)
中芯国际的遭遇是中国芯片产业命运的一个缩影,西方国家为了维护建立在技术壁垒上的产业优势而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但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无芯之痛“是中国所不能接受的。
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回答提问时表示:“卡脖子”的重大攻关项目将按照揭榜挂帅的要求予以推进。
科技层面矛盾的激烈对抗在所难免,但事物的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中国进步与突破却从未停止,这一次的芯片之争,我们依然下注中国。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2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村田用于AR/VR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1月9日立即预约>>> 【直播】ADI电能计量方案:新一代直流表、EV充电器和S级电能表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即日-1.1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ImSym 开启全流程成像仿真时代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