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寒武纪股红绩冷,存货、应收账款连增背后,“参天大树”之问

2023-04-06 16:11
首条财经
关注

七年太短,只争朝夕!

作者:牡丹

编辑:李鹏

风品:刘峻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CHAT-GPT大火,为资本市场带来久违春风,也吹热了“AI芯片第一股”。

截止4月4日,寒武纪收盘价215.49元,相比开年的54.56元,累计涨幅近300%。

然与火爆股价相比,企业业绩却令人失望。一个月前2022年业绩快报显示,营收接近0增长,归母净利亏11.7亿,相比2021年的8.25亿亏损,扩大了41.4%。

拉长维度,寒武纪已连续六年亏损,合计亏额超40亿元。且还存在核心业务频繁调整、存货高企、应收账款连增等烦恼。

面对绩股冰火两重天,不禁疑问,这个“国货之光”真实实力咋样?上述股价翻番可持续么、是否昙花一现?

1

亏损魔咒背后 存货、应收账款连增 “将军梦”多远?

2018年,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曾豪言:“如果智能时代真的到来,难以想象智能芯片不诞生新巨头。我不讳言,寒武纪想当这个将军。”

时隔4年,寒武纪如愿了么?

基本面说话。2017年至2022年,企业归属净利分别亏损3.807亿元、0.41亿元、11.79亿元、4.35亿元、8.25亿元、11.66亿元。持续亏损、且近三年亏额持增。

有投资者评论道:“仿佛像一个无底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摘掉‘U’(科创板未盈利上市企业标识)?”

语言够犀利,却也良药苦口、值得企业深思。智能芯片赛道火热的B面,是高迭代强竞争,持续亏损肯定不是加分项。

2019-2021年和2022年三季度末,寒武纪存货分别为0.51亿、0.91亿、2.87亿、4.21亿。

同频攀升的还有存货周转天数,2022年前三季达到863.6天,远高于2020年和2021年的160.5天和250.7天。

另一厢,库存也在高企。2022年三季度末,库存商品账面金额为1.75亿,相比2020-2021年末的0.47亿和1.28亿,增幅分别为272.34%和36.7%;

跌价准备同样大升,2022年三季度末库存商品跌价准备为4010万,相比2020-2021年的132万和1342万,增幅接近30倍和2倍。

即使卖出去的货款,也有回款压力。2019-2021年和2022年三季度末,应收账款分别为0.65亿、2.08亿、4.78亿、5.32亿,持续高企。

2022年前三季,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515.9天,远高于2020年和2021年的106.8天和171.2天。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存货、库存、应收账款高企,不止让现金流承压,也暗含坏账减值风险,折射出企业市场话语权、产品竞争力、变现力亟待提升。

不算多夸言。以2022年为例,寒武纪预计全年资产减值损失1.08亿元到1.32亿元,同比增加340.49%到438.38%,主要系公司增加战略备货、处于生命周期末期的云端产品销量减少以及2022年边缘智能芯片产品销售不及预期,导致存货及库龄增加所致。

预计信用减值损失为5400万元到6600万元,同比增加507.44%到642.42%,主要系公司对个别大额应收账款进行单项计提。

2

研发费投入有多豪?

 质量成色、市场耐心之问

如此成绩单,显然是有些拿不出手的。

对于亏损,寒武纪曾多次提到与研发费有关。2019-2021年研发支出分别为5.43亿、7.68亿、11.36亿,复合增长率为44.6%。分别为营收的1.22倍、1.67倍、1.57倍,远超同期芯片设计上市公司的中位数仅17.26%、17.76%、16.38%;

2022上半年达到6.29亿,同比增加51.45%,更是营收的3.66倍,是排名第二龙芯中科的近8倍,同期行业占比中位数仅16.03%。寒武纪豪横之姿无需赘言。

2021年,英特尔研发投入的营收占比为19.22%,超威为17.31%,英伟达为19.57%。三巨头均远低于寒武纪。

细观支出,主要用于职工薪酬。2019-2021年和2022年三季度末研发人员分别为680人、978人、1213人和1273人,硕士及以上占比超75%。人均薪酬也水涨船高,2019-2021年分别为41.65万元、45.27万元和60.88万元。

对此,寒武纪表示,一方面行业对高端人才争夺较激烈,为增强岗位吸引力,公司调整了薪酬;另一面,近年新招人员多拥有高学历学位,薪酬水平较高。

客观而言,身处新兴前沿赛道,作为技术追赶者,重视研发投入本无可厚非,然除了一掷千金,效率质量、精准度更重要。

连年烧钱背后,寒武纪坦言,与英伟达相比,竞争劣势体现在基础系统软件方面:优秀的人工智能芯片产品需要有完善的软件生态进行支撑,英伟达GPU芯片产品在智能计算市场占据优势地位得益于CUDA软件平台及相关生态的完善;

公司目前自主研发了基础系统软件平台,但其生态完善程度与英伟达等国外巨头仍有一定差距。

叠加上述存货连增、库存、应收账款高企,不禁疑问,寒武纪投入产出是否成正比?研发质量成色几何?效率精准度、精细化水平有无提升空间?

看看大手笔募资,是否也辜负投资者热情呢?

上市前,寒武纪先后进行6轮融资,合计募资46亿元。登陆科创板又募得25亿元。

2023年乘着ChatGPT春风,新一轮募资已在路上。2月1日,寒武纪公告称,经上交所审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早在2022年9月,其就披露了这次定增情况:计划募资26.5亿元,超过了上市时的募资总额。

寒武纪表示,定增募资将用于建设先进工艺平台芯片项目、稳定工艺平台芯片项目、面向新兴应用场景的通用智能处理器技术研发项目等。上述三个项目建设期均为36个月。

做大做强之心溢于言表。然玩味的是,2023年3月16日,寒武纪披露了股东减持公告。持股1.49%的股东古生代创投拟减持不超1.49%公司股份;持股1.85%的股东国投创业基金拟减持不超1.85%公司股份。

拉长维度,虽然开年以来股价涨势强悍,然和2022年高点297元高点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往期看,寒武纪股价大起大落,一度跌至2022年4月的46.59元低点,相较发行价缩水近三成。

冷热之间,折射出市场的分化观望情绪。说千道万,不如白银一片。市场不缺热钱,但市场信心是有限度的。

3

核心业务、大客户多变 

仍在关键较劲期

深入基本面,最大暗雷其实是不稳定性。核心业务五年三换、大客户变化,都让寒武纪的未来走向不乏迷雾。

遥想2018年,在一场与《甲子光年》的对话中,当陈天石被问到“大家对寒武纪最大的误解是什么”时,其回答是:如果要有,只有一条,寒武纪不是IP授权公司。

然拉长时间线,2018年前,寒武纪一共推出四款产品:思元100(MLU100)芯片及云端智能加速卡、寒武纪1A、1H、1M处理器。

后三者不是具体的芯片产品,而是终端智能处理器IP,公司将这些知识产权授权给芯片设计公司,后者再通过设计工具软件完成芯片研发、设计。

这也是寒武纪的矛盾尴尬所在,公司对外声称是一家AI芯片企业,做的却是IP授权买卖。2017年和2018年,企业IP授权业务的总收入占比为98.95%、99.69%。

好在2019年和2020年,寒武纪营收主力不再是IP授权,变成了智能计算集群系统,具体营收3.26亿元。

然2021年,营收大头又变为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前一年贡献70.96%营收的智能计算集群系统,全年只有158万元收入。

进入2022年后,核心业务又变了。上半年云端产品线占总营收比75.87%,新晋为公司第一大业务。而昔日占主导的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占比仅1.18%。

核心业务一变再变,是否有利市场用户沉淀、口碑沉淀呢?战略定性几何?

看看大客户的一波三折,或也有无奈与急迫。

2017年至2018年,华为海思分别贡献了771.27万元营收、1.14亿元营收,占寒武纪当期营收比超97%。彼时,企业营收主要来自终端IP授权业务。

可伴随华为海思自研,双方“甜蜜期”结束。2019年,华为海思对寒武纪贡献的营收降至6365.8万元,营收占比大降至14.34%。受此影响,当年寒武纪净亏扩至11.79亿,同比扩大27.72倍。

2020年,寒武纪没有披露前五大客户名单,第一大业务变成智能计算集群系统。

2021年,第一大客户名为“江苏昆山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当年报提到,“第一名客户为本期新增客户,剩余四名为往期客户,本次前五大客户与上年同期前五名客户均不重复”。

换言之,不依赖的背后,大客户变化较频。

行业分析师刘锐玲表示,经过数年发展,寒武纪仍在关键较劲期、依然算不上一家成熟头部企业。一边研发持续豪投,一方面核心业务、大客户不稳定。伴随存货、应收账款大增、连年亏损,摩擦着市场信心线,如何提升商业化水平、优化核心竞争力显得刻不容缓。

4

一场价值长跑 苍天大树野望

当然,人工智能业亏损是常态,寒武纪并非特殊案例,核心困题在于,市场一日千里,如何高效高质商业化?

就拿分道扬镳三年多的华为海思来讲,其依托华为整体的技术优势和商业渠道,已在芯片设计业具备全栈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布局。

好在,得益于多年深耕探索,寒武纪已形成一定特色优势。其表示,与英伟达和华为海思相比,公司在人工智能芯片微架构、指令集等核心技术上有一定特色和优势。如芯片架构针对人工智能应用及各类算法进行优化,有效提升产品能效和性价比。

不过对于这种说法,市场上也有质疑声。

半导体产业研究机构InSemi Research首席分析师徐可认为,“目前还没有看到寒武纪有实力做AIGC,虽然寒武纪的AI芯片与互联网厂商有一些合作,但合作规模也并不大。”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表示,当前寒武纪所处AI芯片设计行业竞争压力很大,国内芯片设计企业有上千家,有芯片设计能力的巨头也与寒武纪也形成了竞争关系;寒武纪生存空间很有限,其能够生产很多类型的芯片,但很难找到应用场景。

上述言论足够犀利,或有偏颇处,却值寒武纪冷思。

在首财君看来,芯片国产替代浪潮下,理论上寒武纪不缺发展潜力,但要充分市场挖掘,首先打破头部垄断难度较大,厂商要有技术、资金、人才、产业链等方面的深厚积累,即需要打造一个系统生态闭环、成为参天大树,而这远非一日之功;且应有场景仍在爆发前夜,相应市场的参天大树培育也需时间周期。

从此意义上说,寒武纪的核心业务频变,也是发展活力、发展韧性的表现,撑过“死亡之谷”、熬过基础沉淀,待到行业春天便能大展宏图。

也许,对一家处于新兴战略赛道、技术密集型企业而言,短短7年衡量成败有些仓促武断。正如2020年陈天石所言:“Intel今年52岁,AMD今年51岁,NVIDIA今年27岁。寒武纪只有4岁,和行业前辈比起来还只是个孩子。罗马并非一天建成,前辈标杆也都是筚路蓝缕走过来的,我们有远大的志向,但长跑才刚刚开始。”

没错,相比方兴未艾的AI赛道、前景无限的CHAT-GPT领域,7岁的寒武纪依然年轻,依然有无限可能,依然是一场价值长跑,国产替代大潮下,也呼唤真正的行业“参天大树”。

这或是寒武纪开年股价大涨的根本逻辑所在,外界也应给其更多耐心信心。

不过,投资人段永平有句名言:好的企业和企业家都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没有理想做不大,不理解现实走不远。

对寒武纪、陈天石来说,做好理想现实间的平衡又何尝不重要?国产替代非一日之功,除了满怀信心、仰望国货之光,更要正视差距、高效进化、日拱一卒才能迎头赶上。

从蹒跚起步到参天大树,寒武纪、陈天石还有多远?

七年太短,只争朝夕!

本文为首财原创

       原文标题 : 寒武纪股红绩冷 存货、应收账款连增背后 “参天大树”之问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