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IPO估值要破千亿、净利润却不超5%,总在抽“风”的小米风口史(上:起风篇)

2018-05-03 01:19
张书乐
关注


一个高技术色彩的小米,在普罗大众版的众多小米手机+极客色彩浓郁的各种小米装备的映衬下,已经扎根消费者心中,至于业界怎么看,不太重要,消费者一般不看业界评论。

小米早期产品中,能够代表这一思维的,或许是小米手环。

作为小米生态链的一个早期典范。被小米投资前,华米还是一家名为智器的公司,主要业务是平板阅读器和互联网发行,团队常年驻扎在合肥。老板叫黄汪。

而在2014年7月22日,华米的产品以小米手环之名,高调亮相小米新品发布会,以79元的超低价格和长达3月的待机时间,这两个极致单品概念,瞬间击穿了消费者购买欲求的钢板。

至于黑、橙、红、绿、蓝、青六种配色腕带,那已经是次要内容了。

小米手环改变了什么?没改变太多,只是将可穿戴设备从极客玩具拉回到了人间。过去动辄数百上千元,电力还不太持久的手环,一下子变成了大众消费品。

至于功能,还是计步器+睡眠检测仪,而效果有多强,这个就公说公有理了。

华米和小米手环的案例,其实充分展现出了小米生态链的风格。按照雷军的说法:投资生态链,投资些start-up,或者投资一些大公司,让别人去做。按照我互联互通的要求,能够连在一起,就OK。我再选些好的,在小米网上帮你卖。 

但要想卖得好,用户体验思维,将决定其最终的命运。比起其他小米生态链产品,手环依然保持着爆款特征。

数据显示,小米手环2017第一季度市场占有率登顶全球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可穿戴设备厂商,同时小米表示全球购买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人中每7个人就有1人购置了小米手环。

电商才是小米的大风口

2011年,小米销售收入5.5亿元,2014年跃升至743亿元。

在很多人看来,小米成功的关键在于高性价比,包括国外媒体。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在2014年就曾以《小米,一个靠模仿苹果建立的帝国》为题,如此描写:雷军一直以苹果为学习对象,为自己树立乔布斯追随者的形象。他还在销售数百万台外形酷似苹果手机的智能手机……公司的产品定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他们想买智能手机却买不起太贵的。一位小米手机的用户说:“我选择小米是因为这款手机性价比高。”

当然,同时这篇报道也承认:雷军之所以能吸引大批的信徒,关键在于小米科技是中国市场上最快迈进年收入10亿美元大关的公司,就连亚马逊也花了5年时间才实现这一目标。与此同时,小米还能实现盈利。

性价比真的是小米的杀手锏吗?雷军在2017年一篇名为《小米如何成功逆转》的文章里,回顾小米的坎坷时,给出的答案更为精准:

小米整个商业模式就是为了高品质、高性价比。高性价比是效率革命,要提高效率在当时的市场情况下只有电商能够完成小米要的效率。

2017年成为小米产业投资部合伙人的潘九堂,早前一直以分析师的身份为小米模式背书。他在2012年举例称:一部成本在500元左右的中低端智能手机,由于广告、零售店的店租以及人工成本,代理商和零售商的加价分别为300元和500元左右,最终的零售价达1500元左右,几乎翻了三倍!

彼时,正是小米手机刚刚以电商渠道的1999元高性价比,颠覆传统渠道高配手机必然高价位的阶段。“去年1999元的定价,的确就是我们当时的成本价。”黎万强信誓旦旦的言语背后,是小米网在电商领域的快速扩张。

电商渠道销售手机,能比传统渠道便宜一半的价格。这在当时成为了手机行业的共识,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都开始走向了电商模式,只是小米首先站在了风口上,获得了最大的利益释放。

对此,周鸿祎曾有过一个经典论述:

所有手机走线下渠道卖都卖得特别贵,因为渠道要赚钱,因为有营销的费用,所以在互联网上卖价钱能够直降一半。有时候不怕神一样的队友,就怕猪一样的对手。我经常说小米为什么发展到今天,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没有对手?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跟进,推出同样配置、同样价格的手机。

时至今日,雷军依然对当时的机遇感到幸运:2010年一个小创业公司拿着三千万人民币做手机,进入了全球竞争最激烈的行业……

手机行业普遍定价是成本价的2-2.5倍,就是你需要花很多钱才能做的动线下市场。原来我们做电商接近零毛利就可以做。

2014年始,小米开始通过不同的渠道对外发声,宣称从2010年创立计时,小米科技用不到四年的时间,成为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2013年,小米已经成为中国第三大电子商务公司:当年小米科技年销售约316亿元,全年销售手机1870万台。仅2013年12月份,小米实现销售约323万台。”

而在这篇流传甚广的官方通稿中,还有一句话颇为让人侧目:“雷军四年前决定做小米科技时,电商渠道曾考虑过第三方电商,比如凡客,但最终还是决定自建电商渠道,如今它成为了整个小米的核心竞争力,这多少出乎雷军的意外。”

成功或许是偶然的,但它也将成为崛起之后的桎梏。

<上一页  1  2  3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