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山寨猛于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神话

  西方有抄袭吗?当然有。现在做消费电子产品的很多公司都在向苹果偷师,但它们拷贝的对象不是具体设计,而是其整个品牌生态系统和服务策略,因为现在愿意为品牌体验付费的顾客越来越多。而中国的“山寨”或许要意识到,打造更好的体验并不意味着添加更多花俏的功能,而是善于整合来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使它们不仅独特而且比同类竞争者更有优势;而且应当利用对手的弱势,不管是审美文化和交互模式,还是外在形象、内在技术和服务合作,来规划产品的差异化发展。如果中国能够如人所愿,遵守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游戏规则,“山寨”是否具备创造性的制造能力,将是其未来存亡的关键。

  此前,在华外企必须在遵守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同时适应本地环境,否则会付出高昂代价。一些最基本的保护手段包括:控制生产,建立强大的组织文化,重视法律武器,谨慎对待供应商和合作伙伴。鉴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试图积累自己的知识财富,未来的政策导向可能会有利于版权、商标、专利的保护。

  但如果外部环境很难改变,除了眼睁睁看着利润和原创设计被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市场所吞噬,那些跨国巨头还能做些什么呢?其实“山寨”超音速般的样机研究、旋风式生产跟进、开放型组织结构,以及作坊的品牌形象建立都值得研究和学习。再者,收购“山寨”公司开展零散的创新项目,比请代工企业或者自行研发便宜得多,这样就能把更多资源放在品牌体验整合上,在中国市场进行更深入和广泛的探索。还有一种选择,那些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精英 “山寨”会带来长尾效应,迫使原来的市场老大们调整传统的产品开发模式来适应更为激烈的竞争。

  如果做一个乐观的总结,即使“山寨”真的猛于虎,其“猛”也是指它反映出的“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型之势,以及它带动和激发创新的潜在之力。

        编辑论道:

        山寨并不可怕,也不可耻,关键在于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认知山寨,实现山寨的真正价值。其实,纵观全球各个发达国家在技术和创新原始积累的时候,都少不了对其它国家的最新技术的模仿和参考,也只有在不断的模仿基础上才能提高和成就自身的技术创新理念和技术素养,这是在短时间内提高技术认知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捷径。可是,事物都存在两面性,我们在模仿别人好的、有创意的技术时,应该抱有一个在尊重原作者创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这样的山寨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只是一味直接地参照和拷贝别人的劳动成果,不但不尊重原创者的劳动成果,还给整个行业环境带来极坏的恶性循环,到那时,可就真的“拷贝之风盛行导致民族才智枯竭,国家创新能力积弱”而忧心忡忡。山寨会否成为提振民族创新源动力,还是创造力的洪水猛兽?中国山寨会走向何方?在于你我的选择。

电子工程网编辑:David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