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芯片出口禁令看赚钱与基础技术发展间的悖论
图片来自“123rf.com.cn”
近来美国商务部对中兴的出口禁令让很多人重拾对核心技术的关切(尤其是芯片),但事实上核心技术的发展有其内置的规律,并与经济利益最大化间有着本质冲突。
更难做≠更赚钱
纯从技术角度看,炼钢一定比互联网难做,但显然炼钢并没有做互联网赚钱。如果说这种对比让人感觉完全没可比性的话,那可以类比硬件产品与互联网产品,结论还是一样。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叫《硬件创建新世界,软件拿走利润》的文章,专门论及这一话题。
做硬件要系统控制供应链,控制产品质量,控制销售渠道,做好售后服务维持庞大的员工队伍,做软件链条则比这个短很多,但如果类比Dell和微软你会发现同一时期微软的利润会是Dell的3倍以上,并且这种差距越拉越大。
如果把这种对比放到芯片公司和社交网络公司上,结果就会更加明显。按照美股的市值来算陌陌(2011年成立)这样的社交网络公司,市值是400亿人民币,2017年净利大概是23个亿,而全志科技(2007年成立)的市值在94亿人民币左右,两者市值相差4倍,全志2017年净利润是2000多万人民币。关键是两者人数相近。
社交网络公司所做的事情偏软,更多的是产品和运营,芯片公司做的事情则偏硬和偏系统,要设计生产芯片,并维持比较长的销售支持链条。纯粹以难度和技术含量论,显然的芯片更难更复杂,但以赚钱论似乎越偏应用赚钱越容易。
至少从表象上看,这事还不是个例,而是非常普遍的状况。高通几乎是芯片的龙头企业,但2017年净利润是25亿美元左右,谷歌则大概是285亿美元,Facebook则是159亿美元。同样是有点不如意的微软和Intel,Intel 2017年净利润是96亿美元,微软是212亿美元。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把视角拉高一点就可以看到更多:
一直以来,纯虚的领域创造财富的速度都比实业容易。在过去可类比的是金融与制造业,最近则是上面说的硬件与软件。前者的后果是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最终很多产业都会转移,留下的只是金融、保险等。后者的体现是成就软的企业更加容易,成就硬的企业更加艰难。从赚钱的角度看,一定是钱生钱是最为畅快的途径,作为赚钱的道具芯片、硬件这些东西太重了,数字显然是更好的载体。
经济价值与非经济价值
行业的发展一般是这样,在行业发展的初期,那高投入、见效慢的领域是有发展机会的,因为这个时候利润可以维持在相对比较高的水平上,一旦进入到后期那有统治地位的企业就会出现,这时候想再做一家Intel这样的企业就会非常艰难,难度既有技术上的也有市场上。技术上的是因为没那么多试错机会了,市场上的是因为别人已经有了规模效应和生态,后来者不管在价格、性能、生态上都会处于劣势,基本没有机会。
也就是说如果是单纯从经济价值的角度看,那大家必然追求投入小,见效快,利润高的行业,根本不会在产业后期反过来去做芯片这样的基础设施。
而对中兴的禁售核心含义在于它提醒企业,经济并不单纯是经济,也提醒着企业数字经济骨子里是很脆弱的。类似的事情一样可以发生,比如腾讯违反某种禁令,那微信必须在所有iOS上下架等。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因为即使明知有风险,但绝大部分企业并不真的能够为此采取行动,甚至也不知道应该采取什么行动。腾讯这样的企业真的要做一个自己的操作系统么?大多企业估计更愿意把这类风险归结为需要靠运气化解。也就是说企业还是会很自然的在自己主营业务或更赚钱的领域上不断强化,做游戏的继续做游戏,做广告的继续做广告,这就是市场经济。也就是说互联网公司做金融是可以的,但做电视就会比较困难,做芯片就会更困难。前者是往赚钱更容易的方向发展,后者则掉过来,违背企业的根本基因。
这样就必然催生一个结果:局部最优,但整体并非最优。
错过窗口期的资本补偿
如上所说,如果错失窗口期,那再发展芯片这样的产业,事实上必须有某种角色为此进行补偿,否则纯靠赚钱不赚钱上的市场考量,那理智的企业并不真的会做这样的领域的。
这样一来关键就在于谁会对这样的领域进行补偿?
华为是很特别的企业,在很早的时候就非常的居安思危,持续的在芯片这领域进行投入。这其实是不错的模式,因为这样做先天能规避掉某些启动这样基础设施型产品根本跨不过去的核心障碍。比如凭空做出芯片来,那会缺落地场景,没落地场景就没人愿意投入做支撑。
而在华为这样的场景下,因为落地路径比较清晰(华为能卖出东西去),那企业只要坚持投入,其实是能解决问题的。但这事本质上依赖于企业决策层的整体再平衡,具有极大的偶然性,也看大企业是否真的有决心有魄力来做这事。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产品公司很多,但真下沉的企业并不多。
也就是说一旦错过窗口期,那想再补出芯片、操作系统这样带生态的产品来,单靠企业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
最理想的状态是,在行业初期就已经有一匹企业已经介入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这样一来到最后不管是谁胜出,那全局上看都可以解决上面所说的问题。这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通信等行业已经是不可能了,但在人工智能这样的行业则机会正好。
人工智能赛道可以类比成Wintel联盟还没形成的时期,现在显然的需要新的芯片和系统,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企业上国内外也并没有本质差异,反倒是在语音交互这样的赛道上本土企业有着本质性的优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理论上讲是真的可以做出自己的芯片,自己的系统,打造一套全独立的生态系统的。
小结
这篇文章说了些比较让人费解的内容。总结下是这样四点:第一付出和回报的比例在不同赛道是不一样的;第二企业先天的属性里只会做赚钱越来越多的本行,或者向更容易赚钱的赛道扩展;第三纯从经济维度下看基础设施类产品没做的意义,但在非经济维度下看结果完全不一样;第四在行业中后期,补基础设施非常依赖于大企业或者超大企业;第五最有机会补全整个链条的机会其实是人工智能行业。(李智勇)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ImSym 开启全流程成像仿真时代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即日--2.7了解详情>> 【森海塞尔】TeamConnect系列产品——提升视听之体验,塑造音频之未来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