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从“学习”到“引领”,源自中国的“渐变”会掀起新手机设计潮吗?

2018-04-02 10:39
刘旷
关注

从“学习”到“引领”,源自中国的“渐变”会掀起新手机设计潮吗?

智能手机给人们的视觉冲击越来越强烈。回顾智能手机的配色发展史,其实我们能够发现手机配色的变化远比手机配置或者是硬件更为有趣,因为这背后往往揭示了手机产业发展的阶段、市场竞争成熟度,以及消费者对于手机的认知变化。

一开始,在功能手机时代,诺基亚、摩托罗拉带给我们的印象还是素雅的,配色大多离不开黑白银,红色等惊艳的色系更是不多见。这一原因很简单,人们当时对手机的概念不强,对其功能的需求大于其他。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手机配色逐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开始走向多变的发展道路。

2013年,苹果将香槟金颜色用在了iPhone5S上,后在中国被称作“土豪金”,一时间引领了当时智能手机配色的潮流,消费者由此也对手机配色的敏感度变得更高。而后手机厂商们对于手机配色的创新似泉涌一般,各种配色开始出现。比如去年OPPO R11的热力红、荣耀9的知更鸟蓝、红米Note 4X的初音蓝绿色等等。

然而在手机配色史的背后,其实也暗含了手机发展的一些规律。

手机色彩潮流背后:行业发展的“内化”,厂商话语权的“外化”

手机配色为什么能够流行起来,有两个直接的原因。

其一,智能手机行业已进入成熟期,消费需求从“功能”升级到“精神”。

手机作为一项伟大的人类发明,在各项功能未完善前是一种功能性工具,人们对其的需求也仅仅局限于通讯。智能手机出现之后,手机开始成为人们的贴身之物,因为其开始具备更强的娱乐属性,在触摸屏的智能化操作之下,人们开始享受到不一样的乐趣,比如游戏、音乐、视频等等。

随着越来越多竞争者的加入,手机在百家争鸣时代进入同质化的发展阶段,这背后其实正是行业发展成熟所导致的阶段性的“红利真空”。面对这种需求疲软,厂商在功能瓶颈难以突破的大背景下,有的厂商还聚焦于价格战、配置战,只为更多的盈利和市场份额。可实际上,仍聚焦于底层的功能性需求是无法俘获消费者的,因为消费需求已经升维,到了更多的审美与价值认同阶段。这也使手机竞争重心逐渐转移,迎来了“大设计时代”。

比如手机边框从宽到窄再到曲面、手机屏幕从宽屏到全面屏、颜色从枯燥简约走向丰富,这些设计跃迁都在迎合着人们对手机审美的变化。

另一方面,在泛消费者教育完成后,细分市场也日益得到各厂商的注意。正是如此,多样化的消费者以及多样化的手机厂商组成了一个多样化的手机生态,譬如精准锁定年轻时尚受众的OPPO,切中极客宅男群体的小米,再如专门为中国市场推出红色系的苹果,这些有的放矢地外观设计,手机配色俨然成为差异化受众与满足高阶需求的必选之路。

其二,手机配色潮流往往由实力厂商所引领。

功能机时代,诺基亚、摩托罗拉是市场的主导者,其中诺基亚更是一度占有了40%之上的市场份额,正因如此市场上的直板、滑盖等类似的按键手机都跟随采用了素雅配色,当然技术所限与竞争重点也是背后原因之一。

随后,在苹果引领的智能手机潮后,各厂商的外观设计与配色又开始向苹果靠拢。某种程度上说,其实苹果以市场领导力垄断了消费者的“审美”,于是苹果在制造了独一无二的“土豪金”配色后,引发了市场上各种金色的跟随潮,也算是开启了智能手机配色的新时代。

我们可以发现,市场主流的配色潮流,实际上都由市场中风头无量的实力厂商所引领,一是由于市场地位带来的潮流效应,二是这些领导者往往都形成了相当清晰的品牌效应,很容易在消费者中获得认同,三,当然这样的配色也必然需要得到实力背后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落地的支持,而这样的设计与研发资源也通常掌握在少数的头部玩家手中。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