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大时代:半导体产业链条急速升温
在中美贸易战即将宣布停火的时候,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突然变脸让即将平息的波折再次翻涌,对华加征500亿美元关税的同时,遏制中国对敏感技术的投资。
技术,是美方在这次贸易战中举足轻重的砝码。贸易战发生后中兴事件爆发,美国对中国在技术领域的压制让越来越多的人清醒过来,这当中就包括企业家和投资人。
下一个硬骨头
2018年4月16日晚,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由此中兴事件爆发。中兴事件背后是中国在半导体产业上对美国的全面落后。“中国芯”不可避免的成了很多人关注的重点。
继阿里巴巴收购国产芯片公司中天微以后,又一股产业力量进入芯片行业——家电产业。格力与康佳都在近日高调宣布进军芯片行业。其中,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即便是花500亿元也要造出来,后者则是成立半导体科技事业部,正式进军半导体行业。康佳集团总裁周彬表示,要用5-10年时间,跻身国际优秀半导体公司行列。
“董大姐”语出惊人登上头条不是稀奇事,康佳的跟进似乎让外界感到了不一样的氛围,家电业要变天了。中国家电研究院总工程师鲁建国对投中网记者表示,中兴事件的爆发触碰到了中国企业家最敏感的神经——企业尊严。
与智能手机、通讯器材这类产品相比,家电产品对芯片的要求并不高,早年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曾被问到“为何不做芯片”,董明珠坦言:“芯片非常便宜,才几块钱一个。”中兴事件的爆发让她警惕起来,芯片虽然便宜,技术却一点也不廉价。芯片是家电产品的上游供应链,一旦受制于人,影响的是整机制造。一直将掌握核心科技作为slogan的格力显然在前些年并没有掌握住核心技术。
鲁建国称:“中国家电产业过去一直是重整机、轻零部件的状态。在企业做大的同时,并没有及时补强,没补强的部分就包括芯片产业。”
明势资本是国内少有的在半导体行业有所建树的早期投资机构,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芯片产业,更是其背后更大的半导体产业。明势的投资经理Matt此前曾在半导体行业从业6年,对于该行业内部有着独到理解。
在他看来,国内的半导体企业正在打响一场技术攻坚战,“现在仍需进口的半导体元件,有一些已经是需要啃的硬骨头了。需要意识到,目前中国在半导体元件上的生产制造,仍处于早期。”
计划之内,意料之中
中国家电产业对于芯片的探索可以追溯至1999年,彼时多家家电巨头尝试向芯片领域拓展延伸,如海尔于2000年在北京、上海成立两家集成电路公司,以及TCL投资芯片公司,并成立并购基金。除此之外,创维、美的与长虹都在芯片产业上有所尝试和发力。格力和康佳,并不是最早发展自研芯片的家电巨头,却因为这次中美贸易战备受瞩目。
Matt在谈及国产芯片现状时表示:“目前来看,国产半导体行业已经迈过了早期技术积累的阶段,相对简单的外围器件,我们已经实现国产化。甚至我们在传感器技术上,已经做到领先并成为国外知名品牌的供应商。近20年来的发展还是有目共睹的。”
对于家电企业现在选择公布进入半导体行业的消息,鲁建国表示,这并不是一时兴起,显然是有所计划和准备。据了解,早在2017年,格力就成立了微电子部门,研发自有芯片。
对于家电行业而言,芯片是刚需,在仍以进口为主要渠道的今天,自研芯片意味着广袤的市场。而此前困扰芯片发展的资金问题,也随着家电巨头们的做大得以有效缓解。
在Matt看来,芯片本身的制造难度,并不是简单用钱可以弥补。半导体制造方面,包括上游机械设备、硅基材料甚至粘合剂都需要进口。“我们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但是生产能力相对落后很多。”
随着中国智造2025计划的发布,由国家牵头引导的产业升级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2014年时,相关部门发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并设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重点扶持集成电路产业。鲁建国认为,产业升级带来了基础工业的快速发展,让芯片制造的成功率提高不少。
“家电行业下决心了。”鲁建国说道:“中美贸易战发生,让此前还在决策阶段的事情加速完成,促进了企业领导对核心技术的重视。现在是最合适的时间节点,发布芯片计划彰显实力的同时,还可以响应国家号召。”
对比来看,国外家电巨头,如松下、三星以及通用等,其芯片制造能力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家电产业进行芯片研发本身就是意料之中的事,家电巨头们在这个问题上已经不能再选择性的视而不见。
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芯片发展历来都需要时间锤炼。以华为为例,其在芯片行业的研究已经经历十多年,如今仍未成为国际主流,很大程度上说明芯片研发具备很大的不确定性。
“一部整机的设计和研发或许一两年就可以完成,但是一个成功且成熟的芯片却需要花费很多年,并且迭代还会很迅速。”鲁建国说道。
大时代
随着中兴事件爆发和各方产业资本的聚焦,以半导体开发为核心的产业链条正在升温。Matt表示:“一级市场上,半导体公司的融资速度加快和估值上升是很直观的体现。”
“我们坚信一个行业的内延式发展和它本身的价值,而不是简单看短期效应,并且我们相信这个热潮大概率会很快退去,行业重新回归正常。”Matt如是说。
作为市场化机构,如何为出资人带来实在的回报是最重要的。纵观美国、韩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可以发现,以国家出资为代表的非市场化基金,才是真正可以引领行业快速发展和前进的源动力。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国家大基金共投资49家企业,累计有效决策投资67个项目,累计承诺项目投资额1188亿元,实际出资818亿元,分别占一期总规模的86%和61%。
在中兴事件爆发后,曾有人指责中国的投资机构对半导体企业不够重视。Matt则认为:“美国的风险投资行业早在2000年时,就已经很少涉及半导体投资。巧合的是,美国风投行业早于中国20年出现。”
对于中国的投资行业来说,投资半导体不仅预示着大额投入、不确定性以及至少10年以上的投资周期,更主要是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产业分工愈发明确,产业玩家也越来越集中,这个相对已经非常成熟的行业并不适合财务投资人进入。半导体行业的烧钱程度并不亚于任何一次互联网的烧钱大战。
但是,这不意味着芯片产业没有机会。
Matt认为,“半导体行业正在从平行整合发展至垂直整合,这是一个纺锤型的发展周期。数年以前,以IBM为代表的垂直整合型公司,既具备芯片设计能力,还具备自有工厂,整机也是他们的业务。但是随着垂直整合发展到平行整合,高度细化和垂直固定领域的各类企业构建了一个平行世界,一台电脑用的是数家企业的产品。但是以苹果为代表的企业正在将平行世界观改写,它控制了整机、掌握了系统,甚至在自研芯片。这是行业再次向垂直整合的信号。”
在充分平行整合的基础上,行业发展效率已经无法达到最优。如果一直生存在平行世界,每个垂直领域都只有最多三家企业可以活下来,这对于创业者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挑战难度。
但是,一旦平行被打破,创业公司的机会也就会到来。
当科技巨头们将目光锁定在丰富自己生态的时候,固定细分垂直领域势必会有孵化新巨头的机会,即便不能成为巨头,也有机会成为别人投资和收购的标的。在这一点上,财务投资人对产业投资人存在一定依赖。
对于产业投资人和财务投资人来说,投资芯片行业需要两条腿走路。在鲁建国看来,两条腿走路意味着投资和并购一个都不能少,前者可以长期保持竞争力,后者可以实现快速提升。
Matt认为:“一方面需要做好自己本身研发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大量吸收人才和技术。国际上对中国在核心技术上的封锁还非常严重。”
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在全球层面,虽然半导体产业只有个位数增长,但是随着该产业的发展,出现了技术由美国至韩国流动的趋势。中国市场有能力和机会去创造出一批有价值的企业。他们,都将诞生在这个时代。(作者:刘洋)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