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式摄像头,会偷偷看你一眼!
要服务还是要隐私?
但这只是理想情况,很多情况下,App调用的可不只是摄像头这一项,每一个智能手机用户都应该对App的权限设置不陌生,不仅是摄像头、麦克风,GPS定位、拨打电话、编辑发送短信等等一些列与App或有关或无关的功能都在申请权限。如果用户不允许,App的某项功能将无法使用,更有甚者,整个App都将无法使用。
因此,在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与服务优化成为一个悖论。用户要想服务体验得到提升,大数据必然申请更多的权限,尽可能多地挖掘用户数据、隐私,以完善用户画像,但如此一来,隐私保护就成为问题。而且,这其中的分寸并不好把握。要不然,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怎么会表示:“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开放,也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
现实是,当前不少App所要求给与的功能权限,严重威胁了用户的隐私。部分手机App“越权”获取的用户信息,已成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渠道,并由此衍生出规模庞大的“黑灰”产业链。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仅在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民因为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达915亿元。
以曾经引起广泛关注的“民航旅客订座系统”(Eterm系统)为例,一位信息卖家对新华社记者表示,每月只需300元就能够获得该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只需输入身份证号就能查询包括航班、座次等信息。对于是否涉及违法问题,卖家说:“我自己是航空公司的代理商,到时候就说我把账号给自己的员工使用就行了,这有什么好怕的?”
是不是细思极恐?天天夸耀着大数据带来的各种便利,了解用户需求,但实际上很多都是建立在用户最敏感的隐私之上,而且是非法获取的隐私,安全性十分堪忧。
隐私咋就那么纠结?
除了上述因为有着提高用户服务体验而获取隐私的需要,实际上,用户隐私保护问题屡屡发生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首先,与iOS系统相比,安卓系统的开放性特征使得App获取用户更加容易,而且谷歌每年发布的Android版本对于权限管理API都有些许的变化,这使得25.3%的Android应用存在越界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的情况。
其次,用户对隐私保护不甚敏感。回想一下,当你想要使用的App要获取某项权限的时候,有多少人给予了永久授权,又有多少人能够不厌其烦地对每一款软件的每一次授权提醒认真阅读,并每次认真选择是否授权?答案恐怕没几个。
更何况,不少用户也会从费正规渠道下载App,这些非正规渠道App通常是非法获取用户隐私的罪魁祸首,并利用拿到的用户隐私信息换取利益。
再次,黑客恶意攻击和设备漏洞。2016年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公开收录的1117个物联网设备漏洞影响设备的类型中,网络摄像头、路由器、手机设备漏洞数量,分别占公开收录漏洞总数的10.1%、9.4%、4.7%。这些漏洞为黑客的恶意攻击埋下了极深的隐患。
最后,犯罪成本太低。如果是个人违法获取他人隐私,比如本文所着重探讨的偷拍、窃听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500元以下罚款;而如果是商业主体,如果泄露个人信息,根据《网络运营法》最高可被处以50万元罚款,甚至停业整顿、关闭网站、撤销相关业务许可或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恕我直言,这个处罚是不是在挠痒痒?不如罚酒三杯,怎么样?
用户的服务体验和隐私保护并不应该对立,使用者完全有权利两者兼得,只不过现在从国家到企业,再到个人层面需要做的还很多,而如果要切实改变这一状态,必须得从国家法律层面着手。
老道相信这一对立局面肯定会改变,希望vivo NEX能成为这个改变的开始。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