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登陆科创板!“中国芯”二十年浮沉, 独家复盘中芯国际控制权纷争史

2020-07-17 09:15
AI世界
关注

4

中芯危机时刻:权威悬空 四方失衡

上演错中复杂的股权争夺大战

2011年6月27日,中芯国际董事长江上舟因病去世。

中芯国际一开始是由张汝京注册在开曼,算是国际资本,可以说是一个美籍台商带着一大批美籍和台湾工程师搞起来的。这就让中芯内部存在着三股不同势力:大陆势力、创办人势力、资本势力。

江上舟在世时,有他在中芯坐镇,还可以多方平衡,至少能撑着不让矛盾爆发。但董事长突然辞世,权威悬空,为了争夺控制权,股东矛盾激化,公开决裂,引发内讧,大量中层技术骨干流失,一度陷入停牌。

当时中芯国际的台湾派领袖是王宁国,王宁国和张汝京一样,出生在大陆,成长在台湾,成功于美国,随后回到大陆来帮助大陆发展半导体产业。江上舟是力挺王宁国的, 可是当张汝京辞职,江上舟去世,支持王宁国的大佬都不在了,直接导致股东大会上在中芯内部声望最高的总裁兼CEO王宁国落选。

这背后的手笔出自大陆派代表,即大股东大唐电信,大唐希望扶持自己的人马杨士宁当上中芯CEO,以控制中芯的发展方向。由此“王宁国”和“杨士宁”,这两位所代表的两大派系势力互不相让,让这出难堪的权利恶斗公开化。

好在,江上舟在去世前埋有伏笔,把张文义引入中芯国际的董事会,张文义是江上舟清华电子系同学,曾任电子工业部副部长,曾先后担任负责投资建设中国大陆第一条8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的上海华虹集团董事长。张文义跟江上舟一样,都是有技术背景的管理人才,也是江上舟战略的最好执行者。

2011年7月18日,中芯国际集宣布,张文义先生获委任为中芯国际董事长、执行董事及代理首席执行官,未来将继续物色适当的人选填补首席执行官的职务。

张文义临危受命,凭借他的经验和人脉暂时稳住了局面。

此时张文义推荐一人,让他从外面空降到中芯国际担任CEO,这可谓是中芯一个极重要的转折开端。

2011年8月5日,中芯国际宣布,邱慈云(Chiu Tzu-Yin)博士获委任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

没人怀疑,邱慈云是一个可以令投资人、股东、员工都能满意的CEO,他不仅是曾追随张汝京从台积电出走,创立中芯的最重要副手,还是一手把华虹NEC推至中国最先进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的执行人。另外,邱慈云本身是台湾人,又是技术出身,这就稳住了企业内部一批台湾派的人心。

所以,邱慈云的接替,将企业引向一个派系相对平衡,内斗大幅减少的良性发展之路。

而这场争夺的两个主角,王宁国和杨士宁以双双出局收尾。

平稳乱局之后,张文义功成身退。2015年3月6日,中芯国际宣布,周子学博士获委任为中芯国际董事长、执行董事,于当日生效。芯

5

守城大将邱慈云

开疆先锋梁孟松

说起邱慈云,他是个务实派,他所用的战略是:

1、注重更成熟工艺的应用,暂不追求最先进的制程;

2、放弃张汝京创建之初的盲目扩张战略,转而保持高产能的良好良率;

3、将重点放在国内市场,依托国内市场发展。

在他的带领下,创下连续三年盈利,连续十三个季度都盈利的佳绩。

邱慈云上任时,中芯市值118亿港币,2015年7月他获得最佳CEO奖时,中芯市值317亿港币。

市值成长了将近3倍,四年里的年复合率更是高达28%。彻底改变了中芯在全世界眼中“老亏损户”的形象。

2017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总额一跃超过了 4000 亿美元大关,与 2016 年相比增长幅度高达 20%,并且有着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而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也因政策、资金、需求等元素的快速增长,在这一轮高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这一年,中芯也迎来了新的变化。

2017年5月10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 61岁的CEO邱慈云因个人原因请辞。由大陆背景的赵海军出任公司新任CEO。赵海军是中芯国际的老人,曾担任首席运营官。

同年10月,中芯国际宣布前台积电资深研发处长梁孟松入职中芯,同样任职CEO,带领中芯国际朝28纳米、14纳米先进工艺制程冲刺。

赵海军负责制造,梁孟松负责研发,中芯国际自此开启双CEO模式。

这里要重点提一下梁孟松。梁孟松是个技术奇才,在美国参与发明的半导体专利技术就多达181件,而且全都是最先进和最重要的关键技术,此外在台美两地发表的技术论文也多达350篇。他不仅是台积电张忠谋手下开发14纳米的干将,也是三星反超台积电的功臣。

彼时,时任董事长的周子学,要让“守城”的中芯,由守转攻,从技术上去挑战台积电。他出面力邀梁孟松加入,经过长达一年的接触,梁孟松才加入。

梁孟松加盟中芯国际后,中芯在工艺上推进很大,2018年10月中芯国际宣布14 nmFinFET工艺研发成功,2019年2月再度宣布12nm FinFET 工艺也将问世。

从制程工艺的发展来看,28nm到14nm是一道关键节点,业界也据此划分企业制程能力的先进与否。而如今全球范围内具备14nm制程能力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厂,只有台积电、三星、格罗方德、联华电子、中芯国际5家。中芯国际已经能够代表中国大陆自主芯片制造的最先进水平。

2020年4月9日,华为麒麟710A面世,这款芯片是华为设计、中芯国际代工,是真正的中国芯

6

20年时间底色浸染

实现芯片不再受制于人

回顾中芯国际走过的20年艰难之路,历经4任董事长、5轮CEO的交替,这其中有三位重要人物,张汝京,邱慈云,梁孟松。

张汝京打下了江山,邱慈云稳住了江山,而梁孟松则是壮大了江山。

根据TrendForce数据,在2020年第一季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营收排名中,台积电位列第一,市场占有率为54.1%;三星排名第二,市场占有率为15.9%;中芯国际排名第五,市场占有率为4.5%。

这已经非常不容易了,20年跌宕起伏的精神延续至今,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浸染上特殊的底色。

2019年四季度,以中芯国际14nm良品率提升到可商用为标志,中芯国际代表了中国第三次冲击半导体产业高端制造业的决心和实力。

随着中芯国际公布最新的技术路线图,我们看到,10nm/7nm已经进入到客户导入阶段,下一步,就是流片及量产了。

至此,世界上只剩三家7纳米的玩家了,一家台积电,一家三星,一家中芯。

尽管,在更进一步的7纳米领域(性能比14纳米提高20%,耗能降低50%),中芯仍然挑战重重,年底试产,但离量产还比较远。

成为真正不可替代的半导体国产之光,中芯国际的路还要走很远,但庆幸的是,这条路越走越清晰了。

作者:东玉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