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新能源,To B放量,出海,数据....埋在2023年的“彩蛋”会有哪些?
编者按:
又到了回望一年的时刻了,时间的齿轮总是这么旁若无人的向前。
站在2022年刚结束的节点,我脑海中下意识地就想起了汤姆·斯托帕德的戏剧《阿卡里亚》中的那一句话:
“未来是无序的,自从我们直立行走以来,这样的门已经裂开五六次,这是活着最好的时代,几乎所有你自认了解的东西都是错的”。
在2022的魔幻现实里,任何超脱飞扬的认知和思想都容易怦然坠地,用“失意”一词来诠释2022,似乎都是轻的。
不可控的无力感贯穿2022的始终,人间悲观者越来越多,这种情绪甚至蔓延到了2023。
无论是个体的命运:2022见识了太多猝不及防的离去,内卷的人的开始躺平,发声的人悄然沉默,珍惜生命成为最高纲领。
还是宏观的叙事:投资疲软、居民资产负债表收缩、消费预期回落、通胀不消、全球产业链转移、供应链脱钩、俄乌冲突和能源危机....黑天鹅和不确定性在撕裂着每一个人的信心。
世界以汹涌吻我,我们又该如何回击?
剥离混沌,2022的前情回顾,总归不是一无是处,有一些风向正在发酵,一些枷锁也在放开,或许都是在给2023埋下“彩蛋”,而这些彩蛋将勾连出2023的年度脉络。
2023,药不能停
AI制药、创新药研发......紧扣人类命运,“生命健康”是最大的基本面
2022,给人们上了一堂残酷的“生命教育”课。
死亡是多么的真切,健康才会显得多么的可贵。
前段时间,缺药的匮乏感让屯药开始成为人们的惯性,反映在二级市场上,熟悉的吃药喝酒行情又回来了,截至2023年1月5日,生物医药指数涨幅达4.13%,生物医药ETF(159859)涨2.84%,势头迅猛,虽然后几天有些许回落,但并不妨碍整体大盘的向好。
从去年二三季度披露的公募基金季报来看,虽然医药仍是持仓偏低的行业之一,但在2023年年度卖方行业热度排名中,医药生物排在了第三位。
来源:天宏指数基金
这种集体预期的抬高,早在去年2月份就窥见端倪,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25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中高速增长,前沿领域创新成果突出,创新动力增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药械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国际化水平全面提高。到2035年,医药工业实力将实现整体跃升;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全面形成,产业结构升级,产品种类更多,质量更优,实现更高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在前沿领域,《规划》中明确“支持企业立足本土资源和优势,面向全球市场,紧盯新靶点,新机制药物开展研发布局,积极引领创新,这也被视为我国医药产业发展重心由me-too、fast follow向first-in-class转变的显著信号。
在医药供给侧,随着医疗秩序的恢复,常规医药复苏及创新药研发将会成为双主线,尤其是创新药代表着医药行业最前沿、最精尖的细分领域,重磅的创新产品既是行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同时也紧系人类福祉。
时至今日,人类依然有很多重大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尚未攻破,包括阿尔茨海默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基因缺陷以及艾滋病等。
2022年11月29日,渤健和卫材共同开发的阿尔茨海默新药Lecanemab(仑卡奈单抗)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正式公布,经过18个月的试验,仑卡奈单抗组患者痴呆评分下降至1.21,而安慰剂组为1.66,该药使患者认知下降速度减缓了27%,这也被认为是,降低β淀粉样蛋白可改善患者认知水平的有力佐证。好消息是1月6日,Lecanemab(商品名:Leqembi)正式获FDA批准上市,这也是继Aducanumab后,全球第2款获批上市的Aβ单抗,这一次,我们距离控制老年痴呆症又近了一步。
而在肿瘤防治上,2022年12月13日,Moderna在研的mRNA-4157联合可瑞达(俗称K药,默沙东的PD-1抑制剂)开展的黑色素瘤术后防复发的辅助治疗2b期临床试验达到终点,将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了44%。按照Moderna的计划,2023年mRNA-4157的三期试验,将覆盖更多癌种。而mRNA联用PD-(L)1的一线组合疗法,为抗癌征程划上了里程碑式的意义。
目前,国产PD-1/PD-L1进展加速,自首款国产PD-1特瑞普利单抗上市至今,国内已有 14 款癌症免疫疗法 PD-(L)1 单抗产品获批上市。除去百时美施贵宝的纳武利尤单抗、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阿斯利康的度伐利尤单抗、罗氏的阿替丽珠单抗4款进口产品以外,其余均为国产。其中,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复宏汉霖的斯鲁利单抗、乐普生物普特利单抗等 5 款均在今年获批新适应症。
与此同时,在过去几年里,人工智能撼动制药行业的潜力也已变得非常明显。在新药物发现需要经历“发现靶点-验证靶点-发现先导物-优化先导物”的这一过程中,通过利用AI的归纳推理能力和算力优势,分析实验数据优化药物研发环节,物理层面演绎分子结构从而加速筛选优化先导物,以最高效率从众多药物分子可能性中,去设计和筛选最合适的分子,拉短进入临床试验的周期,比如DeepMind的AlphaFold 是一种能够预测蛋白质结构的人工智能,它解锁了2亿多种蛋白质结构,这几乎是自然界中所有已知的蛋白质,可以说是为分子生物学的新型研究扫清了道路。
肉眼可见,叠加医保谈判、出海阻力减少等关键因素的落实,创新药研发和AI制药这两个领域将会迸发出最令人惊喜的能量。
新能源是大国拐点也是产业之光
核聚变、可再生能源、储能、新能源车......上下游每个细分领域都是朝阳赛道
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中提到一个关键概念:技术大爆炸,技术飞跃的可能性是埋藏在文明内部的超视距引擎,一旦点燃,人类文明的尺度可能会骤然提速几百年甚至几千年。
科幻虽是假想,但放在现在依然适用。新能源,往更具体的细分而言,可控核聚变技术确有可能会是“技术大爆炸之火种”。
自1958年科学家向世界公布核聚变研究以来,人类孜孜不倦地希望通过在地球上复制核聚变的过程,来获得几乎无限的清洁、安全和廉价的能源。而在此之前,科学家迟迟未能攻克第一道拦路虎:如何让核聚变产出的能量大于触发反应所投入的能量。
而在去年12月13日,美国能源部证实美国科学家已经实现了核聚变产出大于投入的“净能量增益”后,这一历史性的突破为一劳永逸地解决能源问题送上了真正的曙光,尽管离投入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这表明核心物理学原理已被攻克,这一消息无疑给工业界和科学界带来了双重轰动,也进一步催化了可商业化聚变能源技术的探索热情。
国内除国家队研究院(如隶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西南物理研究院(SWIP)和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的科研任务路线外,也涌现了一批民企开始专注小型化、商业化、快速迭代的可控聚变能装置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研发,比如成立于2021年的能量奇点和星环聚能,两家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在去年拿到了数亿元融资,在核聚变商业化之路上,最核心的两大方向便是全高温超导材料和聚焦于下一代的高性能聚变装置的先进磁体系统。
作为人类的终极能源,如果有一天能大规模应用核聚变,无疑意味着地球能源结构翻天覆地的重构。除此之外,在新能源序列中,氢能、光伏、风电等都是被寄予厚望的选手,锚定在产业链上,氢能行业也逐渐形成了“制、储、运、加、应用”的庞杂产业格局,在每一个环节上,有相关技术突破的中小公司或转型形成全产业链生态覆盖能力的公司,都将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比如在制取氢环节,美锦能源、宝丰能源等玩家纷纷从化石能源领域转型至此,并将触手伸至加氢、氢燃料电池等环节,在储氢环节,压缩气态储氢技术、储氢罐的核心零件以及其他甲醇储氢和吸附储能等技术攻关,都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而不可忽视的是,新能源撬动的新能源车依旧位于最可见的风口上,伴随持续动力切换的结构调整,新能源将会进一步向三四线城市和下沉市场渗透,以及还有更多元的改善性需求带来的增长,其对应的生产工艺,包括新能源燃料电池、大算力芯片、感知硬件、智能座舱以及一体化压铸等先进性的技术,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是朝阳赛道。
无论是双碳逻辑下的必然,还是行业“造神”的潜力,新能源都是不可错过的战场。
点亮科技树——永恒的日不落命题
ChatGPT、AIGC......新工具撬动新业态
去年年末ChatGPT一举引爆了全网的狂欢。
“文明的本质就是把个体本身的功能逐步让渡给工具,这种让渡率越高,社会就越发达。”很显然,ChatGPT和AIGC正在迭代成为新的生产力工具,并且有望谱写新的商业故事。
ChatGPT自然语言模型的高质量对话模式,撕开了传统搜索引擎机制的铁幕,今年谷歌内部启动了「Red Code」红色警报,围绕ChatGPT,全面调整了明年在 AI 领域的工作。根据《纽约时报》,谷歌 CEO Sundar Pichai 组织了一系列会议商讨人工智能战略。谷歌内部包括研发、安全和信任等多个部门的团队被重新分配工作任务,辅助开发新的 AI 技术原型和产品。
为什么ChatGPT会给谷歌造成威胁?有必要理解一下搜索引擎的本质,传统搜索引擎的模式是输入关键词来索引不同的网页和信息,很多时候,“所搜非所求”,而且需要经过大量过滤、筛选、提炼才能整合出有效的信息,这并非搜索体验的理想形态,而ChatGPT对自然语言理解能力的精准度,可以直接对一个问题生成相匹配的回答。
譬如,想知道炼乳或者脱脂奶是否更适合做南瓜派,ChatGPT 给出一段分析,就比搜索引擎给出的一堆菜单更好。
ChatGPT为搜索引擎的故事引入了新的变量,从搜索到生成,搜索引擎正在经历商业范式的转变,或将开启搜索模式的代际革命。
而ChatGPT只是AIGC的冰山一角,AIGC不止于文本生成,在图像生成、绘画、音乐、编程、虚拟人、游戏、内容审核上开始彰显更多的应用可能性。
如今,来到了从技术到产品化的微妙时间点,如何以技术的杠杆来撬动商业模式的创新,这将决出下一个爆款产品乃至产业新巨头。
TO B开始放量
数字化to b,产业服务to b......,继C端后,B端市场成为更明朗的增量池
一个明显的感知便是C端似乎已经没有新故事了,红利黄金期已过,互联网10年都没有改变本地生活,支付、电商、短视频曾经的光环归于平淡。
一个生态的扩张到极限后,也是另一个生态的开始,相较于C端而言,To B模式离现金流更近,且B端客户的LTV(客户终身价值)更高,客户形成使用习惯以后的转移成本也高,流失率低,To B市场转而成为替代性的增长选择。
我们知道,中国的To B基因一向没有发育好,追溯到互联网的发家史,Web时期诞生了微软、苹果操作系统,移动时期诞生了苹果、安卓操作系统,包括数据库和中间件这些底层核心基础设施,其实没有一个来自中国,这也是国内To B和国外To B生态有很大差距的根本原因,尤其在PC电脑发展时期,美国从军工开始到民用普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落后了很多年,直到大众互联网热潮以后,我们才逐渐参与进来,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为首的商业To B早已形成了客户习惯,而我们才从头开始,以至于很多底层商用的To B系统依然还是国际对手占据主流,比如数据库管理系统,基本是金融银行、电信、政府这些大企业集团使用,这些企业对商用系统的性能要求较高,多数政企倾向于采购技术沉淀了多年的国外商用管理系统,比如Qracle、IBM、微软这些公司旗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这种情况虽然压缩了国内的To B热情,但同时也让中国的To B市场并没有那么拥挤,至今还是一块未“开啃殆尽”的大蛋糕。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国产核心技术领域的发力,云计算、大数据、AI等新兴技术领域终于有了更多国产厂商的身影,以阿里云为首的To B模式开始抬头,大数据分析、中台等方面也开始涌现一批优质供应商,再加上国产信创化的背景和去IOE的趋势,属于国产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这些底层技术类解决方案的机会终于到来。
同时,To b的SaaS产品的功能逻辑更容易找到PMF(Product Market Fit,产品契合市场),只要满足企业客户的确定性需求即可,不像To C产品那样,为了贴合大众,在功能上不断做A/B测试,这也为To B市场的开掘增加了天然的优势,比如飞书、钉钉、腾讯会议等用户量较大的SaaS产品的快速崛起,就说明了这一点。
除此之外,围绕自身流量产品的付费客户打造增值服务,也已成为大厂们押注的新的布局策略,比如腾讯为微信打造的企业微信生态,字节跳动为抖音打造的MCN和广告主生态,美团为外卖商家打造的收银机生态,阿里为零售客户打造的阿里妈妈、菜鸟生态等,京东基于B2B供应链打造的支付科技等,都开始将Cash cow的角色分摊到To B市场了。
当然,数字化转型和数据合规的刚性需求,同样也是To B市场的催化剂,To B的商业交付未来会成为企业活得更好的增量筹码。
三驾马车,出口拉动力回暖
从“出口”到“出海”,看得到的第二增长曲线
谈宏观的话,2023的出口效应无疑是回落的,海外加息,供应链本土化和逆全球化等各因素无不掣肘着出口这驾马车。
但捕捉微观的机会,才是取胜的内因。
可以看到“RCEP政策红利、欧洲制造业去化、全球去碳化及能源博弈”的背景叠加下,我国出口仍会有结构性亮点。
一是集成电路和机器零件等传统工业品出口有望扩张。在RCEP的框架下,未来一个时期,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集成电路、汽车零件、存储设备等产品可以享受较大力度的关税优惠。
二是欧洲制造业去化将对我国的化工、交运等行业带来出口替代机会。由于欧洲能源成本大幅上升导致制造业转移外迁,我国的化工和机电产品已显示出一定的替代效应。去年三季度末,美国从我国进口的化工产品比重上行至11.5%左右,而自欧洲进口比重降至8.5%左右,去年前三季度德国等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则创历史新高。
三是明年在外商直接投资的推动下,我国在化学制品、运输设备、机械制造、药品等领域的出口将获得供给替代和份额增长的机会。
前面我们提到的国产PD-1的出海竞争早在2021年便开始打响,2021年1月,百济神州PD-1以22亿美元授权给诺华,诺华自研PD-1效果不佳选择重金引进替雷利珠单抗。2021年2月,君实生物PD-1以5.3亿美元授权给Coherus,能预料到的是,出海将继续成为今年我国药品领域的焦点。
四是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等新能源相关品的出口增长有望加快。前段时间,中国的取暖神器卖爆欧洲,网友纷纷调侃电热毯、小太阳居然都成为了欧洲朋友们的“稀罕物”,这一话题显然也折射出了在倡导碳中和、能源供应链脆弱的危机下,能源缺口成为全球通病,目前我国承担了全球超过50%的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的生产,去年前10个月,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出口分别增长了116.2%、87.1%、78.6%。去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新能源汽车约70万辆,占汽车出口总数的近30%,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已达 67.2%,今年,我国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的韧性优势毫无疑问将会继续放大。
而欧洲、东南亚、南美,将会是承接出口的大盘,而在RCEP互惠关税的助推下,东南亚或将成为出海的桥头堡。
数据“二十条”出台
数据合规、数据安全、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围绕“数据”的发展势能不会减
如果要押宝,数据赛道当之无愧。
“老生常谈”了两年,从2020年纳入为新型生产要素开始。去年年底,“数据二十条”新政又出台,再次强调了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足见国家对数据的顶格期待。
“数据二十条”提出构建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初步形成我国数据基础制度的“四梁八柱”,包括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的分类分级确权授权制度,以及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等,有望进一步促进数据的流通将变得像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一样规范和通畅。
“二十条”中还特别提到,要做大做强数据要素型企业。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引导创业投资企业加大对数据要素型企业的投入力度,鼓励征信机构提供基于企业运营数据等多种数据征信服务,支持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开展信用融资,探索数据资产入表新模式。
显然,数据要素型企业以及围绕数据要素型企业的上下游服务商都将是最大的受益方,前者主要是平台型或高科技型轻资产企业,核心业务依赖数据要素原料,比如互联网企业,以及人工智能类企业,后者则是垂直数据产业,服务于数据要素的收集、存储、流转、交易、分析、融合,比如数据中心、数据安全、大数据、数据确权、数据存储、隐私计算等板块,二者都将吃到即时的红利,而且可以预见的是,数据政策的长尾效应将会一直持续。
而对数据征信服务的鼓励,将会为信用经济打开全新的市场空间,并催生出一个丰富的数据和信用生态体系,其中数据入表,将带来数据资产审计和数据融资等新的业态变化,落在个体职业发展层面,将是新的技能培训方向和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二十条中也多次提到“保护个人信息”“保护个人隐私”等,并将个人信息数据作为三大类数据之一。在第六、第七、第十二条,专门为个人数据的确权授权运营、个人数据权益保护,以及个人数据的收益分享等,给出了制度性要求,这种制度安排或将催生出“个人数据信托”这样新的商机,个人资产账户中可能也将多出数据资产这一栏了。
END
原文标题 : 创新药,新能源,To B放量,出海,数据....埋在2023年的“彩蛋”会有哪些?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