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长江存储崛起背后

众所周知,今年的存储市场,确实是跌到了谷底,如果有人在今年买SSD以及内存产品,一定能够感受到这一点。

拿SSD产品来说,以前1TB的SSD需要1500-2000块钱左右,现在按照档次不同,大约在200-400元左右,降了最高90%的价格。

像DDR4内存也差不多,以前16GB要500多,现在只要100多,应该是史上最低价了。

为何今年存储芯片跌的这么狠?一方面是因为经济不景气,手机、电脑、电子产品等销量不佳,导致市场需求不振。

而存储芯片厂商们没有减产,所以存储芯片供过于求,大家为了清库存,不得不降价促销,过去芯片产业就一直是这样周期循环的,目前正是最低谷,只是比以往跌的更狠一点。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国产存储芯片崛起,比如NAND产品有长江存储,DRAM产品有长鑫存储,国产存储芯片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也打破了国际定价权,所以对价格也形成了较大的冲击。

不过大家也清楚,去年10月份,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开出了最严的半导体禁令。美国的目标非常明确,针对逻辑芯片、NAND闪存、DRAM这三项最重要的芯片都进行了限制,具体表现为:

1、18纳米以下DRAM内存的生产设备禁售;

2、128层以上NAND闪存生产设备禁售;

3、14nm/16nm及以下逻辑芯片的生产设备禁售;

今年美国更是联手日本、荷兰一起围堵中国芯片产业,目的就是希望中国芯片产业无法进入先进工艺,只能使用成熟工艺,这样就必须依赖从美国进口,那么美国就能够实现自己的芯片霸权。

那么这些个禁令对长江存储这样的国产存储芯片厂商,究竟有多大的影响?上图是网上找到的一张最近五年,长江存储对半导体设备的招标数据。

从图中可以看到,美国的份额占比是42.4%、曰本29.5%、中国大陆占比15.7%、韩国3.5%、荷兰2.7%,也就是说美国、日本、荷兰占比高达76%左右,也就是三分之二。

真正实现自产化的设备占比只有16%左右,还不到6分之一。

当然,以上数据不知道具体准确率,但想来差不了太多,毕竟一直以来,国产设备的自给率并不太高,特别是先进工艺,国产更多的还是处于成熟工艺,16%的比例比较合理。

很明显,长江存储对国外设备依赖度非常高,而这其实也是当前国内芯片产业的整体现状,那就是大部分的突破和技术实现,均是在采用美国、日本、荷兰的设备的基础之下进行的。

这样的突破和技术,就会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只要美国、日本、荷兰等国进行卡脖子,有可能一卡就倒了。

所以对于国产芯片产业而言,重要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或掌握,更加需要的是产业链的整体突破,就是指不依赖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外设备下的技术突破。

只有这样,国产芯片产业才真正实现了自主可控,而依托于别人设备/技术的突破,实际上并不可控,所以背后的国产供应链需要与前端芯片企业一起加油才行。

       原文标题 : 长江存储崛起背后:美、日、荷设备高达76%,国产设备仅16%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