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样]产能已经过剩?如何维系供需平衡?
前言:
[新三样]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落后产能的淘汰和优质产能的崛起,即所谓的结构性过剩。
此外,尽管存在规划,但产能的投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会经历一个轮动调整的过程。
作者 | 方文三
图片来源 | 网 络
[新三样]发展面临的阶段性问题
据数据显示,2023年以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额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大关,同比增长29.9%,远超总体出口增速的0.6%。
同期,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增加值分别实现了13%和12.9%的增长;
其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亦分别增长了19.4%和32.2%,均显著超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整体增速。
然而,我国新能源产业亦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重复建设、内部竞争激化以及企业运营压力增大等问题,这导致阶段性和结构性供需失衡的现象。
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不少车企通过[价格战]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
当前,国内汽车市场活跃品牌众多,品牌数量的增长使得资源分散,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压力。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23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集团市占率较2022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
据乘联会统计,2024年一季度共有67款车型进行了降价,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达到55款。
②在锂电池领域,产能利用率出现显著下滑,电芯、锂盐等关键材料的价格降幅超过50%,导致部分企业经营困难。
然而,这种困境更多地反映了阶段性和结构性供需失衡的问题。例如,在应用场景上,4C快充电池的需求持续增长;
在形态上,大圆柱电池的发展势头强劲,规划产能已超过300吉瓦时;
在材料上,高镍三元、磷酸锰铁锂电池等仍面临供应缺口,而低镍三元、普通的磷酸铁锂等材料则存在过剩现象。
③在光伏产品领域,供需失衡问题尤为突出。2023年,国内多晶硅、组件等光伏产品的价格降幅均超过50%。
受此影响,86家光伏产业链上市企业的营收和净利润合计分别下滑了95.1%和72.1%。
超过半数的企业销售净利率出现下滑,六成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降低。
与此同时,光伏企业纷纷追求垂直一体化发展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对细分链条中缺失产能的复制,导致了产能的快速堆积。
产能并非过剩而是供需需要平衡
根据国际能源署《电池和能源安全转型》报告预测,电池技术对实现气候和能源发展目标具有关键作用。
到2030年,电池装机规模需增长6倍才能达到既定气候目标。同期,电动汽车领域电池应用规模亦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2023年,全球新增电动汽车1400万辆,动力电池部署规模同比增长超过40%。
国际能源署测算显示,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将达到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约为2022年的4倍。
由此可见,从需求端的巨大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领域产能远未[过剩]。
彭博社分析指出,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多数领先汽车出口商的产能利用率均处于国际公认的正常水平。
美欧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企业效率不如中国企业,而非中国[产能过剩]。
关于绿色能源相关的外贸[新三样]产业,其产能过剩的问题并不存在。
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数据,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预计需求量将达到4500万辆。
而中国在2022年全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仅为705.8万辆,这仅占2030年全球预计需求的八分之一。
即便以每年20%的增速进行推算,中国的产量在2030年亦不可能超过全球总需求。
因此,从市场供需的角度看,[新三样]产业并未展现出明显的世界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
从经济学的逻辑出发,即使中国的总产出超过国内总需求(实际上这一点并未得到验证),也并不等同于产能过剩。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各国间的国际化专业分工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而带来相关产业在生产上的规模报酬递增效应,从而增强贸易各国的比较优势,实现互惠互利。
因此,一国的生产超过其内需,是国际贸易的正常现象,不仅不应受到指责,反而应得到各国的支持,特别是WTO的支持。
只有当中国的总产出严重超出世界总需求时,方可视为产能过剩。
对于[新三样]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的观点,美国和欧洲目前正积极出台政策,增加在这些产业上的投资与产能,这恰恰反映出他们自身的供给能力不足,而需求又旺盛。
此外,从中国的出口产品构成来看,2023年[新三样]产品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并不显著,低于4.5%,甚至不及[无线电广播设备]这一单一产品类别的出口占比(7.3%)。
从国际市场的占比来看,光伏组件的产量占比超过80%,锂电池占比52.3%,而新能源汽车的占比仅为23.4%。
相较之下,中国在冰箱、洗衣机等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空调更是超过80%,服饰家具等产品的市场份额也都在30%以上。
[新三样]产能需要关注的要素
在[新三样]产业中,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风险相对较高,但动力电池的产能过剩状况已有所缓解,新能源汽车行业虽竞争激烈,但总体并未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迹象。
然而,这并不否认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投资过度的现象,部分地方因脱离自身条件盲目发展新能源汽车项目而失败,造成巨大损失。
由于汽车行业资本密集、产能门槛高、产品差异化大等特点,除少数获得重大资本支持的企业外,实力不足的进入者往往因无法达产而项目烂尾,但总体市场竞争格局仍属正常范围。
光伏行业因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目前光伏产能过剩的风险主要集中于民营企业,这与过去重化工业产能过剩中涉及的国有企业体制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利用率普遍维持在80%左右,处于正常水平,不存在产能过剩现象。
在锂电池和光伏领域,尽管产能利用率有所下滑,部分企业面临经营困难,但更多表现为阶段性和结构性供需失衡,通过扩大内需、布局海外市场等措施可有效应对。
近期在发展方向上供给端传递出明确信号
在近期的重要会议上,一方面警示新能源行业投资需避免过热,另一方面强调不应仅聚焦于新能源行业,传统产业的转型亦能培育新的增长点。
对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等新三样商品的支持,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在锂电池领域,工信部于5月8日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的意见,旨在加速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优化行业供需格局。
在光伏领域,政府鼓励行业兼并重组,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并加大对低于成本价格销售的恶性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从需求端看,国内外市场呈现共振,呈现边际好转趋势。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新三样产业有望加速清理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回归健康发展轨道。
特别是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的光伏行业,行业拐点有望加快出现。
尽管[新三样]的出口表现令人瞩目,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其发展环境仍面临显著的不确定性。
受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以及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增强等外部因素影响,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格局正在迅速变化,这种变革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
此外,在市场需求的强劲推动下,短期内可能会出现相关产能的过度扩张,从而加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若无法妥善应对上述挑战,特别是在市场需求逐渐趋于稳定后,可能引发新的产能过剩问题,对[新三样]的持续发展构成潜在的负面影响。
结尾: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供给与需求之间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平衡状态。
需要明确的是,产能并非直接等同于产品,适度的产能超前建设实际上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常态现象,特别是对于新能源产业而言,这一特点更为显著。
部分资料参考:持志以恒2020:《中国[新三样]是否产能过剩?如何应对?》,长江产发智库:《陈柳:[新三样]的产能过剩需要区分看》,中金点睛:《新宏观策略研究(四):宏观范式转变下的[产能过剩]之辩》,两江棒棒:《中国[新三样]的产能过剩问题》,光伏Time:《[新三样]叫停?光伏大扩张时代走向终结》,经济日报:《[新三样]走俏也要居安思危》,New Economist:《张文魁:[产能过剩]问题的实质与对策》,财经杂志:《解决产能过剩,有标准答案吗?》,秦朔朋友圈:《当中国[新三样]崛起时,欧美在紧张什么?》,财富FORTUNE:《除了卷出去,[新三样]还能从哪获得动能?》,经济观察报:《辨析产能过剩:情况复杂,小心分析》
原文标题 : AI芯天下丨分析丨[新三样]产能已经过剩?如何维系供需平衡?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2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村田用于AR/VR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1月9日立即预约>>> 【直播】ADI电能计量方案:新一代直流表、EV充电器和S级电能表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