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冠罪与罚:关于代工产业未来的思考
我们一直没有甩开工厂的包袱
记者:HTC原来是做代工的,但是现在已经基本上只做属于自己的品牌了。你怎么看HTC?
杨荣山:在IT行业,要做品牌应该有几个因素:第一就是尽量有真正的核心技术,这样你才能创造出让消费者感到差异化的产品,有了产品你才能建立渠道,你有了渠道才能推广品牌。
HTC是一个特例,它有家族的背景,这个企业能为了一个项目投入很长的时间,也可以一次性投资十几亿台币,要是一般企业的话,钱早已经烧光了。但是因为王雪红家族的原因,她可以不断地投入,通过量的积累来实现质的突破。
其实台湾很多企业都是这种打法。联发科开发手机的芯片也遇到很多困难,开发方基本上都要放弃了,后来出现一个突破,你看现在整个山寨手机几乎都是他的天下。HTC也历经了很长的研发时间,才做到今天这样的地步。
记者:唯冠在当时后悔做品牌了吗?
杨荣山:唯冠在当时一直想跳出纯代工的行业,但企业转型是很困难的。一个企业如果要把代工和品牌融合在一起,它本身的价值观会有偏差。所以你看台湾的宏,华硕,最终都要把品牌和制造分家。基本上应该可以说,一个企业没有办法真正既做好代工,又做好品牌。唯冠这一路走来其实想跳开去做品牌,但又甩不开工厂的包袱,我们当时的财务能力不够去把唯冠分割成一个代工和一个品牌。但做品牌你必须要不慌不忙地长期建设,这和工厂需要营业额和产能有所冲突。
记者:刚才你说到代工和品牌有冲突,那为什么唯冠还执意要做品牌呢?
杨荣山:我们当时也思索过,纯代工是非常不适合企业发展的。而转型未成功也是我们今天青黄不接的主要原因。唯冠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代工企业,所有的产品都是我们设计的,我们去接受人家贴牌。跟标准的OEM有差别。去做贴牌的的话价格比较有话语权。而做纯粹代工的企业成本完全公开,在成本上外加多少钱就是他们的价格,设计是根据别人给你的规划来实现。就好像苹果的iPhone,他的规划虽然是富士康帮他设计完成的,但不是他的创新。所以富士康对价格一点话语权也没有。我们当时是希望有价格的话语权,所以做OBM(代工厂经营自有品牌)。但是这样我们必须去承担价格涨或跌的损益。所以唯冠2001年到2008年一直在寻求一个转型。不愿意去做一个纯代工。原因是我们知道纯代工是没办法跟人家竞争的。富士康就是标准的代工,购买的是最好的设备,生产效率很高,其他代工企业根本没办法跟他竞争。因为代工什么都是透明的,富士康掌握了成本的差异化,其他企业是没办法竞争的,所以我们必须去做品牌。
记者:唯冠当时在资金方面存在问题吗?
杨荣山:唯冠最开始没有巨额的资本。最开始我们只有一百万台币,合二十几万人民币,后来才一直积累,然后走银行的融资。唯冠1997年在香港上市,但香港对代工业产业给的估值非常低,大概5倍到8倍之间的,所以可以融资的金额是非常小的。
代工是安于现状的做法
记者:为什么台湾的代工企业如此密集?是什么原因促使这种类型的企业在台湾形成产业集群的?
杨荣山: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台湾的市场很小,台湾的企业缺乏去海外打品牌这个概念;第二就是当时台湾的政治地位非常微妙,如果想进入国外,很多国外的商家不太认可。所以台湾当时基本上没有什么品牌的概念,一直在做代工行业。直到七八年前才开始有台湾的代工企业意识到做品牌的重要性。
记者:你对代工行业未来的发展有什么看法?目前成本的升高会不会让这个行业衰落下去?这个行业是不是已经饱和了?
杨荣山:因为成本的优势而取得的市场并不是真正的核心技术和创新,这样的企业始终要面临巨大的挑战。代工企业在国内现在应该是很饱和的,产能来讲在国内基本上是产能过剩的。 记者:中国的代工企业要想做出自己的品牌需要做什么?
杨荣山:代工和品牌之间要有取舍,如果你有能力,就切割成一个代工和一个品牌,否则就只能在两个里面选择一个。你要做品牌你就需要不断地创新,把产品做得更好,让品牌更有含金量,追求规模的同时不应该牺牲价格,因为在人们来看,品牌越好,价格越高。
记者:我看到有一个说法是越是经济危机,纯代工行业过得越好。
杨荣山:纯代工的风险比较可控的,虽然你的利润低,但品牌商会承担部分的风险,比如说存货、跌价等。
三年来雄心未减
记者:在你的短信中你说希望能够倾诉一下这三年的心路历程,那么你走过了怎样的三年?
杨荣山:2009年唯冠出现了财务问题,到现在也有三年了,一方面我们围绕着iPad商标在奋斗,另一方面唯冠也再寻求企业的转型。但最重要的是,唯冠作为一个台商企业,一个具备相当规模的企业,必须要负自己应该负的责任。我们目前确实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在2008年,一年的时间,账面上的跌损超过20亿元,现金流失也有二十几亿元,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
记者:当时出了什么问题?
杨荣山:2007年第四季度,深圳唯冠每个月的营业额平均有两亿美元,存货正常维持在45天,还有墨西哥厂、捷克厂,这些厂也有我的存货。整体存货维持在45?60天,库存达到了四亿五千万美元,而2008年短短半年屏的价格跌了60%,我的库存有七成以上是屏,这就意味着光屏我就丢掉了2亿美元。再加上市场急冻、银根紧缩,同时还有未收回的款项,造成唯冠的资金链一下就断裂了。
记者:现在很多媒体报道,唯冠之所以出现财务上的问题,是因为有一笔大的款项没有收回来,这是唯冠最终资金链断裂的主要因素吗?
杨荣山:相对于有款项没有收回来,屏的跌损对唯冠的影响更大,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当时台资的IT企业一周只上两天班。而且没有薪水,如果没有政府做的家电下乡项目,对台湾一些企业进行支持,台湾的企业绝不会恢复得那么快。而且当时金融危机对IT这种不是必需品的行业冲击最大,经济危机时你可以不升级手机和电脑,但还是要吃饭的。
记者:你这三年有什么感受?
杨荣山:任何企业从高峰跌下来,都会感受到人情冷暖,这是肯定的。这三年唯冠还是怀着壮志试图去扭转颓势。但是我们低估了当一个企业的财务信誉受创以后,它的减损是难以预估的,所以三年来,我们在寻求一个突破。最近唯冠因为iPad产生了很多负面的评价。我不便去评论最终是什么样子。如果是唯冠获得胜利,苹果付出的代价事实上已经偏离了iPad商标是不是唯冠创造的利益,而是苹果在跟我们协调转让的时候就进入中国,这样的商业行为,创造的利益是不是应该分享?过去我们跟摩托罗拉合作,使用他的品牌,要付出相当的品牌使用费。我们只是要表达这三年来我们在尽一切力量维权。
但对于唯冠来说,想要浴火重生并不是要依赖苹果的培养,虽然这样的一个企业要重新起来确实是不容易的。这三年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独立,但是负债后再进行转型确实非常困难,投资人会对你有一种畏惧感。现在讨论这个还有点言之过早,毕竟我们还没有转型成功。但我们希望在今年之内会有一个突破,想去证明,不靠苹果的赔偿,唯冠依然可以重新站起来。
记者:最开始iPhone商标在国内是汉王注册的,三百多万美元转让给苹果,你怎么看这个消息?
杨荣山:我们为iPad开1000万美元,是因为我们研发投了很多钱,是一个值钱的概念,而当时苹果还没有推出iPhone,所以并没有那么值钱。对唯冠来说,唯冠毕竟是一个上市公司,有那么多的股东,我去替我的股东征求利益,也是作为公司经营团队应该做的事。
记者:你怎么看唯冠未来的发展?
杨荣山:唯冠有一个辉煌的历史,在广东的显示器行业,唯冠称得上是桃李满天下,很多从唯冠出来的员工都在从事显示器的行业。所以我们要继续维护唯冠的声誉,延续唯冠的历史,虽然最近几年来我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跌倒谷底,却还希望能够重新站起来。
记者:创维的黄宏生转型去做电动汽车,你打算重新创业吗?
杨荣山:我也还在继续努力,还是会从事跟电子有关系的行业,可能会是能源这一类,也就是电子能源。
摩托罗拉有宽带,我们有智能机,我们在液晶电视有很多的创新,当时摩托罗拉认为唯冠的创新非常好。
一个企业如果要把代工和品牌融合在一起,他本身的价值观会有偏差。企业想既做好代工,又做好品牌是不容易的。
对于唯冠来说,想要浴火重生并不是要依赖苹果的培养,我们想去证明,不靠苹果的赔偿,唯冠依然可以重新站起来。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ImSym 开启全流程成像仿真时代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即日--2.7了解详情>> 【森海塞尔】TeamConnect系列产品——提升视听之体验,塑造音频之未来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