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泄露门”继续发酵,Facebook面临巨额罚单,或引发政治经济连锁反应

2018-03-22 08:34
来源: 镁客网

针对此次“泄露门”事件,Facebook于今天凌晨1点在内部举行了员工会议,由Facebook一位律师保罗·格雷瓦尔(Paul Grewal)出面主持,并对员工的提问进行回答。

截至目前,扎克伯格一直没有出面对“泄露门”作出回应,甚至没有出席此次内部员工会议。对此,官方说法是,其正与COO和团队一起加紧寻找此次事件的真相和制定下一步该采取的措施。

虽然Facebook官方推责,而扎卡伯格玩起了“隐身”,但该有的“处罚”还是一个不少。

当前,英国议员已经向Facebook发出信函,要求扎克伯格到议会作证,解释Facebook与剑桥分析之间的关系,并且还要求他在本月26日之前给出回复。

与此同时,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也对Facebook发起调查,调查其对于个人数据的使用是否违反了2011年达成的一项和解协议(Facebook在隐私设置变化时要事先征得用户同意)。如果违反,那就意味着Facebook可能将面临2万亿美元的罚单。

另外,欧盟执委会也发起了对Facebook的调查,看其是否违反史上最严格个资法GDPR,如若违反,Facebook或还将面临2千万欧元或全球营业额4%的罚款。

目前,因为“泄露门”事件的影响,Facebook股价在周一大跌近7%,周二续跌2.5%,抹平了今年以来的全部涨幅。截至发稿,Facebook的实时市值为4884.76亿美元。

纵使在巅峰时期,Facebook的市值也没达到过2万亿美元,更何况如今每况愈下的局面。也因此,对于Facebook来说,这些罚单或许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Facebook引发连锁效应,美国政府、经济大受干扰

在Facebook事件爆发之后,投资者等群体担心政府将加强对于社交媒体的监管,也因此,除了处于漩涡中心的Facebook,其多个“友商”均遭到了股价下跌的情况:Twitter股价跌幅达到了9%;Snap的跌幅为4%……

事实上,早在2015年的时候,Facebook就发现了Kogan利用APP收集并泄露Facebook用户数据的“不正当举动”。彼时,Facebook的处理方法是将这款APP从平台移除,并要求剑桥分析销毁数据。

从整个事件来看,Facebook拥有两大原罪:一则是允许第三方收集并使用Facebook的用户数据以作他用,另一则是明知用户数据泄露,却在处理的时候草草了事,甚至不告知用户一声。

在事件爆发之后,“数据安全”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块大石。在Twitter上,“卸载Facebook”、“注销Facebook账户”等等已经成为了人们的话题中心。

当然,不管是卸载应用,还是注销账号,对于用户而言只能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以往用户在平台上所发生的一切行为,早已成为一串串数据被存储在Facebook的数据库中。

对于互联网应用来说,用户粘性就是它们能够存活的关键。此前,《赫芬顿邮报》和民意调查机构YouGov曾联合针对“美国人对Facebook的信任度”开展调查。结果显示:28%的人表示“完全不信”,34%的人“不太信”,32%的人“有一点点信”,3%的人“很信任”,3%的人则不确定是否相信。当“泄露门”事件爆发之后,这一不信任数值或许就会无限接近于100%了,从而让用户在未来拒绝共享自己的数据。

一直以来,对于应用软件收集用户数据这件事,因为造成的干扰并不大,人们多只是“心中有数,嘴上不说”。但是,当Facebook将此事摊在明面上说开,再兼之事情爆发的严重性,用户之间也恐慌了,其对于Facebook的不信任也已经上升为对互联网应用的不信任,譬如被Facebook台风尾扫到的Twitter、snap等等。

与此同时,由于此事又与2016年美国大选牵连甚广,连带的,不少人也开始对当年的大选结果存疑——特朗普团队是否真的利用Facebook的用户数据对民众的心里实施了干扰?如果真是这样,现在的特朗普真的在当年凭实力获得了民众的认可并获得了最后的成功吗?

到目前为止,扎克伯格还没有回应,事情真相到底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结果。不过,因为一个人的爆料,从Facebook到美国社交科技公司,再到当前美国政府,每一环都受到了民众的关注和质疑。不管是看美股的跌势,还是看民众的信任,毫不夸张的说,在此次事件中,Facebook和美国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最后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渐渐逼近,“数据”已经成为了“动力源泉”之一。

毋庸置疑的,此次Facebook引发的“泄露门”事件必将引起人们在数据隐私方面的安全恐慌,从而引发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危机。

国内同是如此,此前,因大数据、用户隐私问题,人民日报三评今日头条、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大数据“杀熟”……这些事件与Facebook的“泄露门”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平台半强制性的收集用户数据并进行分析利用。

对于这些大数据乱象,国内一家AI数据服务公司的负责人称,利用大数据侵害他人权益是一件非常不友好的行为,而我们也都知道,行为发生的原因是利益的驱使。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建立数据行业规则,确保数据安全的同时,也能确保数据源不收侵害。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