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安腾往事:横跨1/4世纪,史诗级的失败

安腾是英特尔和惠普主导的高性能关键应用的处理器,这个项目从1994年立项到如今已经已经24年之久,经历了近1/4个世纪,安腾项目最终虎头蛇尾,可以算是芯片史上一个史诗级的失败。

安腾往事:横跨1/4世纪,史诗级的失败

大话西游中,紫霞仙子说:

我的意中人是一位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身披金甲圣衣、驾着七彩祥云来娶我。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着这结局……

这一句痛彻心扉的感悟,曾经让多少男男女女你为之动容。

惠普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角色:早早之前,他就猜中了如意郎君英特尔的潜力,并和他定下海誓山盟,一起开发安腾,一起艰苦奋斗,直至君临天下。

但造化弄人,百转千回,惠普押对的未来服务器市场拥抱开放工业构架的趋势,傍对了英特尔这个才初露锋芒的英俊小伙。但英特尔最终用X86服务器一统天下,惠普却在新时代抱着自己和英特尔的骨肉一起走向衰弱。

一、再见安腾

2017年5月12日,英特尔发布了安腾9700系列处理器,并宣布这将是最后一代的安腾处理器了。至此,一个曾被被认为将颠覆产业的产品彻底落下帷幕。

安腾处理器是英特尔和惠普合作开发的面向高性能关键应用的处理器产品,其采用的IA64指令集架构类型被称为EPIC,虽然只是个简写,但这个和“史诗”同名的指令集架构类型,也显示出其鼓吹者的野心。

令人遗憾的是,安腾平台从来就没有达成自己原先的承诺,也没有成为真正行业的领导者,甚至从一上市就备受怀疑,几乎每一代处理器都延期,合作伙伴不断中途跳车逃跑,整个平台最后成了惠普一家公司的独角戏。

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从1994年惠普和英特尔宣布启动处理器合作项目开始,到最后一代安腾发布,整整经过了23年时间。这期间英特尔换了4个CEO,惠普换了6任CEO,可谓真正的“老不死”项目。

在科技产业日新月异的今日,很多项目几年就完成了从无到有再到无的生死循环,但安腾这样一个“失败”的项目,却支撑了这么多年,这其中又有些怎样的故事?

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1984年,一个名叫Josh Fisher的计算机教授离开了耶鲁大学而投身当时火热的科技创业大潮,他的公司名叫Multiflow Computer(多流计算机),生产小型超级计算机。

Josh Fisher从还是本科生开始就在研发了一种技术,让处理器可以一次处理多个指令,一直到他到耶鲁执教,他研究这个技术已经多年。

Josh Fisher想将自己的技术发扬光大:这个技术可以让处理器一次并行处理多条指令,而当时大多数的处理器一次只处理一条指令,他认为这个被称为VLIW(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超长指令字)的技术将大大提高计算机的效率,将带来产业革命。

Josh Fisher可能是认为学校无法完成其普及自己技术的使命,所以下海自己干。不过生意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做,1990年Josh Fisher关闭了他的公司,并加入了惠普实验室。

根据维基百科的相关词条,Multiflow Computer从创立到关门的六年中总共只卖了125台机器,可谓惨淡。

当时,还有另外一家从事VLIW相关研究的公司Cydrome,在几年的经营后,也发现无以为继。其首席构架师以及联合创始人Bob Rau也加入了惠普。

于是在惠普内部,两个对处理器发展方向有着相同看法的人碰到了一起,这两个人一起主导了惠普内部计算机结构的研究方向。

这两个计算机科学家一致相信,VLIW将成为未来主流的处理器指令集架构,所以他们在惠普内部大力推广这种技术,以完成他们自己在企业界未完成的心愿。

当时惠普内部开始觉得自己单独开发生产处理器的成本太高,决定将处理器的生产研发甩出去,便找到了当时如日中天的英特尔一起开发处理器。

虽然不想自己开发处理器,但在其他主要竞争对手都有自己处理器的情况下,惠普为了掌握合作的一定主动权,所以决定在新的处理器上应用VLIW技术,毕竟两个业界大牛都已经被惠普揽入怀中,惠普对VLIW的发展充满信心。

1994年英特尔和惠普签订协议,宣布共同开发面向高性能计算(HPC)的处理器,也就是后来的安腾。他们以VLIW指令作为基础,提出了显式并行指令集运算( Explicitly parallel instruction computing 即 EPIC )概念。

其实刚开始EPIC和VLIW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差别,但显然,EPIC这个和“史诗”同样写法的缩写足够霸气,显示了两个企业称霸行业的野心。

由于这两个企业影响力巨大,他们的联合引起了整个行业的关注,各大软硬件企业纷纷表示此后将支持这个新的构架。除了发起方惠普和英特尔以外,渐渐的包括IBM、Novell、微软、Sun、甲骨文、红帽、DELL等一众企业都纷纷表示将支持新的构架。

至此,Josh Fisher和Bob Rau终于完成了自己创业时未完成的使命,把自己的技术理想打造成了万众瞩目的工业标准。

三、强强联合,给钱所需

安腾处理器之所以能得以开发并获得如此大的支持,这和英特尔以及惠普当时的处境很有关系。

先看惠普这边,惠普在90年代初期,得了一般大企业都会有的毛病:官僚主义盛行,整个管理系统僵化,据说当时连雇佣一名秘书都得经过五个管理层的批准。

为了挽救公司,1992年惠普两个退休老人将“你办事,我放心”的老惠普人路·普拉特(Lewis Platt)推上总裁兼CEO一职。路·普拉特不负众望,上台后大刀阔斧精简机构,开源节流,很快让惠普的现金流变得好看起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惠普认为自己开发芯片消耗太大的研发资金,所以希望将芯片的开发、生产外包出去,这样可以大大的削减成本。当时惠普有自己的PA-RISC处理器,但惠普显然不想再大力发展自己的处理器了。

当时的英特尔虽然在PC市场摧枯拉朽,成为行业新星,但其PC通常被认为是“低端”计算机,主要用于终端市场,所以也被称为“个人电脑”。而传统的计算机厂商则更看重企业商用市场,它们的大型机、小型机被用来处理商业往来数据,虽然销量不高,但其附加值比英特尔高的多。

英特尔当然也想切入到商用高性能服务器领域,惠普作为老牌的商业设备提供商,英特尔非常期待和其合作打入到这个市场里去,所以和惠普一拍即合。英特尔希望可以在服务器领域打造类似PC的开放生态,由英特尔提供核心硬件,软件厂商提供配套,打破此前服务器领域软硬件一体化的模式。

当然除了对高端商业领域的觊觎以外,英特尔还有一个如鲠在喉的对手让其咬牙切齿——AMD(超微半导体),促使其想跳出自己的X86构架,另辟道路发展。

英特尔最早开发X86处理器是作为IBM的供应商,而IBM为了不被一家单一的供应商锁死,要求必须有第二家供应商生产可替代的产品。

于是AMD就趁这个机会拿下了IBM的订单,并和英特尔签订了一份技术交换协议,其中有一个条款写道AMD可以“对英特尔销售的英特尔微型计算机和周边产品种包含的微代码进行复制”。

这个条款成了AMD复刻英特尔技术的“尚方宝剑”,英特尔的理解是这个条款之限于签订当年的8086处理器,而AMD则认为这个条款适用于所有英特尔生产的“微型计算机”处理器。这惹恼了英特尔,因为这等于将自己的专利和市场拱手送给了AMD,于是两家公司展开了无尽的诉讼。

根据《三位一体:英特尔传奇》一书统计,到1994年时,英特尔和AMD两家公司一家花费了约2亿美元的法律费用,两家公司已经势如水火。

AMD的创始人桑德斯说:“我和安迪格鲁夫已经绝交太久……只要安迪在英特尔,这些案子就不会和解,因为我也不会投降。”

包括AMD在内的一票兼容处理器厂商,让英特尔大为窝火,因为当年和IBM的交易,让X86构架的专利存在大量的法律空隙可以钻。

此时惠普提出的新的处理器计划采用了和市场上其他厂商完全不同的方案,并且其应用领域也完全不同,也许当时的英特尔认为找到了新的市场来甩掉这些跟屁虫了。

在提防AMD之类的跟屁虫之类的同时,英特尔还要提防着微软这个老狐狸,虽然业界都把微软和英特尔成为Wintel联盟,但双方的结合完全是利益使然,没有任何的其他约束。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