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学习三星IDM模式 能否找到破局良方

近几年,人工智能热度有增无减,导致大量资本涌入该行业,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数量几何式增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同时,人工智能发展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国家层面会在资源、政策、技术都给予支持,单从人工智能行业(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来说,中国会在未来10到20年超越国外。但是,中国还存在薄弱处,AI芯片。

据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亿元,同比增长67%,预计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增速将达75%。截至2018年6月,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达到1011家,位列世界第二。

2007年-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论文中,中国占近20%,仅次于美国;深度学习领域的论文总量和引用量均居世界第一。此外,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授权量已居世界第二。需要注意,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应用技术分布主要集中在语音、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这三个技术,而基础硬件的占比很小。

笔者根据以上两组数据分析,中国在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与人工智能技术上发展迅猛,但美国依然稳坐世界头号人工智能大国。中国大多数人工智能企业研发方向普遍在技术层,涉及基础硬件的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比较少。

认清国内AI芯片形势 

国内涉及AI芯片开发较知名的公司有

初创企业厂商:

中科寒武纪、深鉴科技(现已被赛灵思收购属外资子公司)、地平线、黑芝麻智能、声智科技、商汤科技、比特大陆、云知声等;

国内芯片巨头:

华为海思、中兴微、瑞星微、海康威视等。

据统计,国内人工智能芯片企业仅45家,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总数1011家,占比不足4.5%,那大部分企业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人工智能产业链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基础设施层、应用技术层和行业应用层(应用场景)。

基础设施层:传感器、芯片、云服务、软件框架;

应用技术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文字识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

行业应用层: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驾驶,诸如“AI+其它”一类;

中国大多数人工智能企业挤在“应用技术层”与“行业应用层(应用场景)”,恰恰在人工智能产业链上游“基础设施层”的中国企业占比很少。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造成这一局面,其一、起初人工智能概念炒作,大量资本涌入市场,商业方面因素驱使中国企业扎根在产业链中下游,中下游应用层更靠近AI应用场景落地,投资周期短,收益见效快。其二、拿传统芯片行业来说,芯片技术上的壁垒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四大主流芯片,除了CPU以外,还有GPU、FPGA和ASIC。所谓现在五花八门的AI芯片最终的基础架构,均是在上述四大传统主流芯片基础架构上二次开发。

归根结底还是半导体芯片

以上两点分析,先从技术层面破局,芯片半导体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行业,前不久,英特尔迎来了自己成立50周年纪念日,国外芯片龙头企业“年纪”普遍在30岁左右,芯片行业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持续投资才能见成效,从一个投资人、一个企业出发钱砸了下去,很有可能连个泡都没冒,它需要国家的参与。当下技术壁垒上想在短时间在芯片技术领域突破可能性微乎其微。

商业方面待会再谈,近日《财富》杂志公布了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今年上榜的中国公司达到了120家,已经非常接近美国的126家,远超以52家位列第三的日本。京东、阿里巴巴、腾讯等中国互联网企业出尽风头,成绩上固然喜人,但却埋有隐忧。

在中兴事件发生之前,国内科技行业几乎都在一股脑涌入互联网行业,甚至有些自吹自擂“高铁、移动支付、网购、共享单车”俨然成为21世纪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暂且不论,名副其实是中国高科技领域进步的铭牌。“移动支付、网购、共享单车”三者是当下中国互联网企业用一堆一堆真金白银砸出来出的产物,在科技含金量来看并不高,反之中国半导体行业鲜有这样的热度。美国商务部一纸禁令猛然把仍“自鸣得意”的国内科技行业打醒。

放下姿态学习韩国三星

来看一组数据,2015年至2018年期间,投资进入中国半导体行业的资金规模为723.5亿,要知道国家曾经拨款2000亿扶持半导体行业发展也显得心有余力不足,三年时间投资723.5亿未免太“小家子气”罢。据2018年第一季度最新报告显示,在互联网金融和消费上,投资1000亿,而在半导体上却只有1.35亿,两者差距近千倍。至今为止,虽有中芯国际、紫光国芯、长江存储迎头赶上,但在中国半导体芯片行业也寥寥可数。

或许学习韩国三星半导体的崛起之路是个不错的选择,2017年三星登上世界半导体行业龙头宝座,首次将霸占宝座25年之久的英特尔拉下马,二者同为半导体行业IDM公司,三星在显示面板以及DRAM、NAND型闪存等业务可谓“独步天下”。2017年全球存储器芯片缺货的背景下,智能手机大容量化,数据中心用存储芯片需求也出现增长,价格水涨船高,三星全年营收612亿美元,同比增长52%。

从幕前走到幕后

不可否认三星顺应行业需求谋取到大量利润,同时也是企业转型带来的收益。2017年三星在消费类家电、移动通信等业务上有小幅下滑,将更多优质资源投入到OLED显示面板以及DRAM、NAND型闪存等业务中,显示与存储业务占总营收一半,可以看出三星的营收、运营重点已经从半导体产业链下游转移到上游部分,从消费类产品逐渐的转至“幕后”的原材料供给中。

三星将产业链重心调整到存储芯片获取巨大成功,三星虽然为IDM公司(从设计、制造、封装一条龙服务都能自己做)但是有自己的发力点--“存储芯片”,该领域世界能与之抗衡的屈指可数。

事实上国内半导体领域从设计、制造、封装、原材料等产业链上都有公司在做,但是都没做好,每一个部分都未真正触碰到顶点,距离世界顶尖技术从二代至六代不等。就像国内普遍存在业内“专家们”奔走相告说,“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IDM公司”,结果呢?目前国内95%的高端芯片依赖国外进口!发达国家的科技企业也不都是从原材料、芯片、制造、软件从头至尾一体化全产业链经营的,这样反而会使企业没有竞争力,我们更要找准发力点,知道重心放在哪个部分。

现阶段国内技术产业显然是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国外技术产业集中在中上游,并且我们距离核心技术还有较大差距,要知道国外半导体企业“年纪”普遍在30-50岁之间,国内不论在产业还是技术上还有较长的追赶距离。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在半导体产业,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挑战美国的地位,因此不能奢望一夜之间,中国企业能摆脱对美国高端芯片等核心技术的依赖,这种提法和说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在半导体技术产业,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挑战美国的地位(包括韩国三星,2017年用于购买芯片431亿美元),因此不能奢望一夜之间,中国企业能摆脱对美国高端芯片等核心技术的依赖,这种提法和说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话题又回到中国AI芯片方面,AI芯片的开发均是基于传统芯片的二次开发或者说优化,这有点像华为EMUI、小米MIUI等国产智能手机系统均是基于谷歌开发的安卓系统的二次开发,深鉴科技开发的AI芯片产品是基于赛灵思FPGA芯片的开发。因此我们不要因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一些成绩盲目自吹自擂,也不要因为中兴事件而恶意贬低,中兴只是一家通讯设备和器材制造商,不是芯片制造商。

最后,中国不久一定会有自己的IDM公司,并且屹立于世界之巅。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