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337调查又来了,这次大棒对准谁?
据商务部网站29日消息,8月26日,美国Globalfoundries公司依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规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两起337调查申请,指控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和在美销售的半导体设备及其下游产品侵犯其专利权,请求ITC发起337调查,并发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中国TCL集团、海信集团、联想集团和深圳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One Plus)等企业涉案。
定点爆破:337调查
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现被汇编在《美国法典》第19编第1337节)的规定,如果任何进口贸易中存在侵犯知识产权或其他不正当竞争的行为,ITC都可以进行行政调查。
如果ITC认定某项进口产品侵犯了美国国内知识产权,或虽未侵犯知识产权但其效果却破坏或实质上损害美国某一产业,或阻碍该产业的建立,或对美国商业或贸易造成限制或垄断,则ITC有权采取制裁措施。
中国已成为遭受“337调查”最多的国家,2018年涉及中国企业的“337调查”达到19起,占全年案件的比例为38%,创下2004年之后的新高。截止今年6月底,半年内,美国企业已经针对中国发起了12起“337调查”申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已经对华发起了9起“337调查”,337调查成了敲打中国企业的常规手段。
杀伤性武器:301调查
相比起“337调查”快节奏,小范围突破来说,美国的301调查可算得上是重型武器。337调查和301调查在内容和影响上有本质上的区别,337针对的只是部分企业,301针对的是整个产业。
301调查是美国《1974贸易法》的一项条款,根据该规定,美国贸易代表可以对外国法律、政策或做法进行调查,与有关国家进行磋商,并决定是否采取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停止执行有关协定等报复措施。对于遭受301条款贸易调查的对象国来说,他们可能面临着出口商品丢失美国市场份额的风险,进而影响本国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对中国的6次301调查
从1990年开始,美国就对中国开始了“特殊照顾”,将中国升级为为“重点观察国家名单”,截止目前美国已经对中国进行了6次301调查。
1991年4月,美国政府以中国专利法缺陷,美国作品著作权、商标秘密和商标权保护的缺乏对中国发起了第一次“301调查”。在经历9个月的商讨后,中美双方达成妥协,中美签订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中国对改进知识产权法律作出承诺。
1991年10月,对中国发起了市场准入的301调查,为期12个月,主要针对中国对美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设置不公平壁垒问题,中美进行了9轮谈判后,1992年10月签署《中美市场准入谅解备忘录》。
1994年6月,美国对中国发起了第三次“301调查”,要求中国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对美国知识产权产品开放,历时8个月。1995年2月,中美达成了第二个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1996年4月,美国以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为由,对中方发起第四次“301调查”。2月后,1996年6月,中美达成第三个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2010年10月,美国开始试图遏制中国在技术前沿领域的发展,美国针对中国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新能源政策和措施展开“301调查”,主要涉及限制重要矿产出口、提供出口补贴、歧视国外货物和企业、要求技术转让等。
目前“301调查”的重点就是通信设备、集成电路、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如果把时间线列出来,我们会发现,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已经呈现出由低端行业向高端行业过渡的趋势,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美国这类“小动作”不会消停。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301
事实上,美国的301不止是只针对中国,而是针对那些威胁到其地位的国家,除了中国以外,美国的盟友也遭遇过301调查,日本就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经历了24次301调查,而且几乎都是日本极具竞争力的产业。
30多年前,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牢牢占据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其经济以出口为导向,出口商品都以物美价廉取胜,对美国存在巨额贸易顺差。以丰田和本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份额一度达到20%,年出口额达到240亿美元,日本也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进口国家。单是美国汽车业,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6万工人失业。在日本厂商的冲击下,美国传统制造业基地五大湖区的企业出现破产,导致大批工人失业。
日本的芯片产业也迅速崛起,芯片巨人英特尔在日本厂商的价格打压下,一度出现了严重的财务危机。1983年,英特尔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时任总裁安迪·格鲁夫(AndyGrove)破釜沉舟,放弃了跟日本企业相比已经没有任何优势的存储芯片业务,全面转向集成芯片,方才起死回生。
1986年,世界半导体产业销售额居前三位的是日本电气公司、东芝和日立,前十位公司中有六家是日本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开始逐渐转向贸易保护主义,采取单方面贸易制裁等手段来应对日本的“经济威胁”。
20世纪80年代,美日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温,美国对日本产品的打压从纺织品、钢铁等扩至汽车、彩电等领域,总共24次对日本挥舞起“301调查”的大棒。
1981年,美国迫使日本主动限制汽车出口;
1983年,美国对日本摩托车征收高达45%的重税;
1985年,美国迫使日本增加进口牛肉和橙子等美国农产品;
1986年,美国迫使日本设置半导体对美出口价格下限,保证不在美国销售廉价芯片,还要日本保证进口半导体的市场份额;
1987年,美国对日本电视和计算机征收100%的关税……
回过头来看,美国的“301条款”打击的几乎都是日本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但是由于 “二战”之后日本不仅在军事外交上严重依赖美国,其出口行业也严重依赖美国,因此,在遭受美国贸易大棒时,日本政府选择了“让步保出口”。美国的施压,成功逼迫了日本限制对美出口、开放国内市场。
美国的焦虑
长期以来,中国处于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低端, 美国处于高端, 中美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大家在固有的世界分工中相安无事。但随着中国在产业链条中快速向上游迁移, 逐渐打破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垄断格局,所以美国必须对中国出手,如今不断来袭的贸易争端,投射出美国对全球化背景下发展的战略焦虑,当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芯片波澜之下的大国制造之忧。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的337调查会不断骚扰我国的企业,301调查则不断逼近我国的高科技产业链,当然,从福祸相依的角度来看,有人不断监督我们,这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1月9日立即预约>>> 【直播】ADI电能计量方案:新一代直流表、EV充电器和S级电能表
-
即日-1.1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ImSym 开启全流程成像仿真时代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