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苹果“变质”,换道变现为何广招嫌弃?

2019-08-09 16:00
智能相对论
关注

苹果最近的确跌跌撞撞,iPhone表现一直为人所诟病。而其股市表现也表明市场对其增长没信心。加上手机市场萎缩,iPhone销量大跌,唱衰之声再度泛起……最重要的是,苹果“落难”,其他人纷纷点赞。

1、苹果“变质”,但还没烂

苹果发布了上季财报,除了iPhone下滑,苹果的其他硬件产品以及服务都是增长的,其中iPhone的收入首次降到了苹果总收入的一半以下。于是,群情热烈,暗中叫好,高调唱衰的继续不遗余力——苹果不行了。

真的如此么?

目前,多数人认为苹果在产品上至少在三个方面出了问题:

第一,定价偏高。而市场上对手普遍成长起来,完全具有替代性,尤其是在高端领域,国内市场华为已经占优。2017年的iPhone X成为转折点,它的大幅提价,触发了“果粉”的愤怒,直接造成苹果掉进“钱窟窿”的不良印象——这成为一部分“果粉”抛弃苹果的主要原因。从这一年起,苹果首度采用双主机策略,也削弱了高端机的销量。

其次,认为苹果衰落的还来自于创新力不够。比如以前苹果的每次创新既敢勇担风险还能引领潮流,其他厂商跟着苹果学就是了,谁越像苹果谁就卖得好,而最近两年苹果的创新有点跟不上期望,用户失望,对手失望。用户失望是没有新意,对手失望是没有可追随的技术。

而且,在某些方面,苹果还落后了。比如快充、大屏、全面屏、折叠屏方面,其他对手还走在了前面——苹果的创新力还落在了供应链的后面。

第三,技术方面过于自以为是。在iPhone 7时代,开始采用Intel基带,但Intel基带性能略低,为了不让Intel基带和高通基带在手机上有差异,苹果对高通基带进行了人为限制,这让用户觉得受到欺骗。另外,iPhone 7的逻辑板有问题,有些版本会烧基带。

而2018年发布的iPhone Xs Max双卡双待信号不好,让iPhone的形象大跌。此时,华为、OPPO、vivo、小米大幅度赶上,跟上2019“果粉”换机潮,再度狠啃了苹果一口。

世界范围同样如此。iPhone的销量在2015年达到高峰2.31亿台,此后开始逐渐下降,到2018年已经降低到2.08亿台左右。需要注意,iPhone在2018的销售额也超过了2015年,也即iPhone在2018年的平均售价要比2015年高10%以上。

这证明了iPhone Xs/Max定价行为很完美,它从销售额的角度完美实现了苹果的期望,却让苹果跌入“钱窟窿”的形象强化。市场情绪则是,苹果涨价自然是其自由,但这么不顾吃相也得做好承担后果的准备。

此后,iPhone高价策略受到市场狙击,而高低搭配策略并没达到效果。2018年,iPhone销售额占苹果总销售额的63%,到了今年第二季度,这个比值下降到了48%,iPhone的销量跌得有点儿惨。根据IDC的数据,苹果市场占有率同比从12.1%下降到10.1%,年降幅高达18.2%。

这个时候,市场呈现了两种观点:一种是消费者角度,感觉是市场对苹果的报复,给用户出了口恶气;另一种是投资人看到了苹果摆脱iPhone依赖症,苹果变得更健康了。财报公布之后,苹果股票上扬了接近3%。但问题在于,苹果的新增长点在哪儿?谁来接替iPhone的地位?

苹果自己做了清晰回答:服务和内容。一方面是拓展服务种类,比如提供Apple Card这样的金融服务,将会成为苹果未来的增长点;另一方面是强化作为内容提供商的角色,通过参与剧集、杂志内容分发向发行商和提供商转变。但iPhone的继任者还没头绪。

虽然“果粉”有时候头脑发热,股市对苹果定位始终很清晰,以苹果目前的盈利能力,只有不到二十倍的市盈率,iPhone的成长已经早就见顶,现在只是惯性前进,如果再继续依赖iPhone,苹果将没前途。

苹果也很清楚,在硬件方面,苹果也在做摆脱iPhone的努力。但iPhone独大也限制了其在其他新领域的探索。苹果似乎被iPhone劫持了,导致苹果对新技术的嗅觉灵敏度大幅降低。不仅苹果本身的研发投入太低,而且收购新技术方面也不力。最近的几笔大买卖一是32亿美元买了Beats耳机,另一个是最近10亿美元捡了Intel的无线通信专利和2200名工程师。如果说收购Beats是乔布斯的遗愿,收购Intel的无线专利是发展需求,收购吴恩达的Drive.ai就有些趁火打劫,而苹果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投入并不积极,技术水平也在目前的智能驾驶大厂中居于末流。

苹果在努力转型,但其也在一步一步丧失自己的技术理想,在转型过程中看重市场超过技术。这是很危险的信号,对苹果这样的体量,任何大转变都是以技术的哲学化应用为前提,小打小闹没法让苹果这艘巨轮转向。二十多年前,苹果上演过没有目标导致的跌落,难道它还想再来一次?

苹果显然不想,但它对iPhone的态度是有意的还是顺应市场不做挣扎,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两种心态都有:一方面,智能手机已经是存量市场,自2017年后,每年销量还在下降,再去切蛋糕太难。另一方面,iPhone还有巨大惯性,趁机转型才明智。

所谓跌宕皆是命运,起伏方见人生。该来的还是会来。

2、追求盈利没错,但躺挣让人看低苹果

苹果贵了不是问题,没有追求才是问题。

苹果从来就不是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立足的。如果偏要说苹果从什么时候开始讲性价比,那是在乔布斯重回苹果,推出iMac之后才考虑这个问题。这个开创了苹果新纪元的产品,用i打头表示与网络密切相关,随后2002年用iPod让苹果走上了内容、软件、网络三位一体的发展道路,与iPod搭配的软件iTunes正是完全改变苹果的功臣。

而iPhone与iPod的成功有莫大的关系。看到iPod气势如虹,当时有点找不到方向的摩托罗拉考虑与苹果开发一款用于音乐播放的手机。尽管这个合作没有下文,却激发了乔布斯做手机的兴趣,直到2007年iPhone出世,一举改变整个手机行业。此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看到iPhone,时任摩托罗拉CEO的Ed Zander看着飘摇的摩托罗拉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长叹摩托罗拉真没智能手机基因。

我想指明的是,i系列是苹果的性价比产品,同为i系列产品的iPhone定价在苹果系列里并不高。苹果很高傲,定价一直偏高,属于小众产品,直到iPod和iMac才改变了这一切。但我们不能就此误读苹果定价策略——认为它很亲民,从某种程度上,iPhone价格拔高是苹果定价策略的回归。

高价从来不是苹果的问题,虔诚的“果粉”不是愤怒其高价,而是愤怒于被抛弃的感觉。另外也迁怒于苹果太看重钱了,有点损害苹果塑造的清高范儿,它的做法让人失望。现在苹果担心的也不是没钱,而是钱太多不知如何花?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用于资本支出和政府罚款和税收,花在这些方面的钱甚至比研发费用还要多——这多少有点打劫“粉丝”的意思。

苹果完全失去了方向么?某种程度上是。但要具体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不能把苹果当作普通的硬件公司来看待。“智能相对论”倾向于把苹果定位于软件公司而不是硬件公司,而且iPhone正是通过iOS和App Store,并结合“网络效应”的放大作用实现增值,顺利占领市场。“网络效应”同样解释了越卖越贵的缘由。

“网络效应”也称网络或需求方规模经济、需求方的范围经济, 是指产品价值随购买这种产品及其兼容产品的消费者的数量增加而增加。对苹果而言,用户的增加就是给其商业基础添砖加瓦;对用户而言,身份认同和更为方便和丰富的软件,提升了手机的价值。

用户和苹果达成双赢,iPhone也一度成为街机。

市场的苹果风让iPhone的存量用户一度高达10亿,成了苹果躺挣的基础,变现粗暴直接:苹果只是把2019年iPhone上的流量入口卖给了Google,就得到125亿美元。注意,这不是一口价,与Google的的协议是一年一签,每年上涨30%左右。目前,Google移动网络广告收入的一半来自苹果的手机用户,苹果手机用户的人均消费力是Android系统的2.5倍。

苹果另一部分服务的主要收入是App Store,现在苹果的每年分账收入达到了120亿美元。

这钱来得太容易了,怪不得对手机有些懈怠。有几种迹象表明,苹果无意在争取手机市场份额上再下大力气。苹果现在策略是尽可能压榨iPhone的价值——也即iPhone可能不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点,维持现状,只是还没找到一个能替换iPhone目前玩法的模式而已。

有人说,苹果降价就能改变销量大幅下降的难题,实则未必,iPhone SE失败在前,iPhone Xr不大成功在后,用户对低价苹果并不买账,用户需要的是低价的旗舰,而不是低价的入门。

如果真要拉低iPhone系列的价格,苹果还欠一长串机器,苹果目前做不到,供应链也不允许,实际上没必要。苹果没有生存危机,犯不着这么去抢占市场,它只要保证高端的占有率即可。

本质上,市场并非嫌弃其价格绝对高,而是觉得目前的iPhone产品力不配如此的溢价。而iPhone的定价不是简单的硬件成本加利润,而是已经把iOS和App Store的价值平均上去了。也即iPhone的用户身份就被卖了几次,如果没猜错,未来借助一些小的创新,iPhone的价格还会再探新高。

现在的苹果缺一个涨价的借口。另外目前没有高替代性的产品或服务出现,就开始在软件上做一些细枝末节的改进。

在今年WWDC上,表现尤其突出。比如重点修改iOS细节问题,并让iOS 13支持游戏手柄,让iPad OS支持鼠标等,苹果的多方向融合都是依靠软件实现的。尤其是与Airpods和Apple Watch之类的外设连接以及iPhone与iPad的连接以及与电脑和AppleTV的相互连接,非常方便,细节上相当体贴,真正实现了“软件即服务”的概念。

另外在内容方面,苹果自己参与内容创作,邀请知名的演员拍摄剧集,甚至斯皮尔伯格在今年的WWDC上也露了脸以示支持,同时提供News+的阅读聚合服务。

如果对此有怀疑,可回溯到iPod时代,我们能更清楚这一点。iPod依靠iTunes的音乐销售策略,把索尼音乐等打击得不行,成为最大的线上音乐销售平台,索尼想效仿都没戏。这个做法成功移植到了App Store,可以这么说,iPhone溢价有一半是App Store赋予的。

因而时下,再让苹果硬件有飞跃性创新,不现实,方向也不对。我们再把苹果当作硬件公司,也错在了九霄云外。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