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或是芯片自主的关键机会
前言:
在半导体的历史上,X86、ARM作为主流架构一直都占有着很大的市场。随着物联网时代的来临。
而RISC-V作为新兴架构,以其精简的体量,或许在未来的IoT领域中能取得绝对的优势,其他的应用场景还包括手机、服务器、存储等市场。
作者 | 方文
完全开源是RISC-V的初衷也是关键特性
2020年,芯片产业对自主可控的迫切需求,对垄断危机的担忧,让中国半导体从业者孜孜以求。
开源精神是 RISC-V 初衷,RISC-V的开发团队希望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指令架构,可以为任何组织机构和商业组织所使用。
越来越多的中国创业公司将目光投向RISC-V芯片的设计和开发,以期在物联网、AI等新兴市场取得突破性发展。
开源的特性让RISC-V的使用并不会受到单一公司的绑定,因此也一度被认为是我国实现芯片自主的希望。
如今,在芯片设计的核心环节就出现了这样的机会,即利用完全开源开放,可被自由使用的指令集架构RISC-V来设计处理器。
这一关键领域,长期以来都被x86架构和ARM架构主导,而RISC-V却因其在物联网、AI等新兴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被视为ARM的最强竞争对手。
RISC-V的核心特点
①完全开源:RISC-V是开源指令集架构(ISA),与大多数指令集相比,RISC-V指令集可以自由地用于任何目的,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RISC-V芯片和软件。
②架构简单:RISC-V的规范文档仅有145页,这意味着使用RISC-V进行软硬件研发的工程师们能更容易上手,更快进行开发验证,可以缩短芯片和软件的研发周期、降低成本。
而在处理器领域的主流架构的x86与ARM指令数目多、冗余严重、文档数量庞大使得开发人员在x86与ARM在这些架构上开发新的操作系统或者直接开发应用门槛很高。
③模块化设计:RISC-V还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其不同部分组织在一起,从而使得通过统一架构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成为可能。
但ARM却难以做到的模块化兼容,其架构中应用操作系统、实时和嵌入式三个领域,彼此之间并不兼容。
RISC-V拥有的四大优势
①设计优势:它降低了芯片研发门槛;
②技术上大家都是从零开始,没有任何历史包袱;
③市场优势,新的市场可以支持RISC-V发展;
④管理优势:现在没有第二家企业能打败RISC-V,同时也有利于规避其他发达国家的政策管制。
RISC-V受到中国厂商的大力拥抱
有能力购买Arm架构授权的高端客户,全球也不过十数家。
但基于RISC-V指令集的开源生态,企业可以根据应用场景或是客户的定制化需求,进行指令集级别的深度优化,实现技术上不断迭代。
RISC-V架构下,企业无需支付高额的架构授权费用,就可以进行定制优化,实现完全自主可控。
RISC-V在中国的成功,与我国芯片研发受制于人的现状不无关系。
基于开源的RISC-V,做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培养相应的产业生态,对于中国半导体来说无疑是沙漠中的一股清泉。
尤其是在政治环境不明朗的情况下,全球90%以上的服务器芯片市场都建立在英特尔的x86架构上。
而ARM已经被日本软银收购,虽然可以买到IP授权,但缺少了设计CPU的核心能力,授权基础上的产业能否长期稳固,也是一道未解之谜。
而RISC-V指令集本身不是商品,自然也就更少争议。
除了政策上的风险之外,中国如火如荼的AI建设,也进一步驱使国内厂商拥抱RISC-V。
比如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更需要边缘计算能力支撑的AI硬件,对架构的灵活性要求也更高,需要不断根据市场和技术的变化来进行调整。
全球/国内RISC-V产业的发展情况
Semico Research 预计到 2025 年,采用 RISC-V 架构的芯片数量将增至 624 亿颗,2018 年至 2025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46%。
根据Tractica的预测,基于RISC-V的IP和软件工具的全球收入将在2025年增加到11亿美元,高于2018年的5200万美元。
比如西部数据还宣布计划将高达每年20亿颗的芯片转向RISC-V架构;
英伟达也公开了其在RISC-V方面的研究,指出了在深度神经网络(DNN)中应用RISC-V指令集的可能性;
三星也披露了将推出多款采用RISC-V内核架构的芯片;
另外,Google、三星和高通在内的约 80 家公司将联合为自动驾驶汽车等应用开发新的 RISC-V 芯片设计;
GreenWaves推出了基于RISC-V开源处理器架构的低功率AI物联网(IoT)应用处理器。
2014年,芯启科技开始涉足了RISC-V领域,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陆续推出了SAR-T6系列、SAR-D9系列和TNA-300系列产品。
2018年4月,晶心科技推出了第一代基于RISC-V架构的AndeStar V5,成为了第一个采用 RISC-V的主流CPU IP公司。
2018年9月,华米公司发布了号称全球智能穿戴领域第一颗基于RISC-V的人工智能芯片——黄山1号。
2018年9月,飞利信以RISV-V指令集为核心的自主可控MCU芯片研发完成基础测试工作。
2018年10月,中国 RISC-V产业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芯原微电子担任联盟首任理事长单位,君正、晶心、芯来、致象尔微担任副理事长单位,截止 2019 年底,联盟已有 130 余家会员单位。
2018年11月,睿思芯科发布了一款基于64位RISC-V指令集的AI芯片——Pygmy。据悉,Pygmy可应用于各种物联网终端AI inference场景。
2019年7月,平头哥正式发布玄铁910(XuanTie910),称玄铁910目前业界性能最强的一款RISC-V处理器。
2019年兆易创新发布了GD32VF103系列RISC-V,采用了全新的基于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V的Bumblebee处理器内核,由兆易创新与中国RISC-V处理器内核IP和解决方案商芯来科技联合开发。
晶心科技又于2020年1月推出了AndesCore? 27系列处理器核心,该系列成为RISC-V指令集架构中领先支持向量扩展架构(RISC-V V-extension)的处理器。
2020年9月28日,赛昉科技发布了一款基于RISC-V的人工智能视觉处理平台惊鸿7100;随后的12月,发布了基于RISC-V的处理器内核天枢系列处理器。
开源架构≠商业成功
开源还是闭源,并不是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商业上的成功,才是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
商业化发展最为重要的关键,还是终端应用是否有意愿大量使用RISC-V架构的主流产品,例如智慧电表、智慧穿戴或是智能马达控制。
RISC-V在关键的生态系统问题上,有人认为相比Arm、x86这类生态已经十分成熟的商业架构,RISC-V的生态系统仍显脆弱;
但也有人认为在RISC-V最擅长的AIoT领域,生态链比较短,搭建起来其实容易的多。
生态的成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生态链培育过程。
RISC-V相对于其他老牌的处理器架构来说,从规范正式发布至今尽管只有5-6年的历史。
软件层面支持力度的继续加大,被普遍视作RISC-V生态系统搭建过程中的重大利好消息。
比如实时操作系统FreeRTOS/RT-Thread、Linux操作系统Fedora/Debian、编译器IAR/卡姆派乐、调试器Lauterbach/SEGGER等都开始全面兼容并支持RISC-V。
然而需要正视的是,在手机、桌面、平板、工控等领域,RISC-V获得的软件支持力度仍然较为欠缺。
只是,RISC-V是指令集开源,各个公司想要设计结构的话还是要自己出钱,而选择RISC-V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让过去那些无效的提高性能的方法得以实现。
而开源指令集方面,有MIPS与RISC-V较为相似,但也存在难以弥补的不足。
此外,成本优势很难成为其与ARM竞争的优势,因为虽然RISC-V核心指令集是免费的,但从设计工具、周边IP到制造服务等,没有一项是免费的。
结尾:
如果说x86时代WinTel拼杀的是PC和服务器,ARM+安卓争夺的是智能手机的江山,那么RISC-V与中国产业的拥抱将以AIoT为粘合剂。
RISC-V是本土集成电路产业振兴的最后一个时间窗口,是处理器产业最后也是最好的机会。
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发力RISC-V更有其特殊意义。尽管在中美贸易话题下,国产替代的话题日益突出,但RISC-V究其根本只是指令集,从指令集到完整设计,仍有一条长路要走。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ImSym 开启全流程成像仿真时代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即日--2.7了解详情>> 【森海塞尔】TeamConnect系列产品——提升视听之体验,塑造音频之未来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