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一文了解华为悲壮的战斗史

3

难熬的研发岁月

华为的艰难,不仅来自外部市场国际巨头的打压,还有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民营企业,却要挑战世界通信技术制高点带来的挑战和压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华为在无线模块(BTS20和单模块BSC)的研发充其量就是个“汉阳造”水准。等ETS推出后,总算是“鸟枪换炮”,具备了一定研发实力和规模。

这时候的华为已经盯上刚刚开始的GSM市场,相比正流行的CDMA技术,GSM以通话声音清晰稳定、频率利用率高等优势被业界所看好。

华为决心不惜人力、财力把GSM系统搞出来。可问题是,搞研发就得烧钱,而且还不是小钱。华为一度因为GSM的项目,耗费了大量资金,还到处欠账,包括供应商的、员工的等等。

时任深圳市长李子彬接受央视采访时曾说,那时有关部门收到关于华为和任正非的举报信数千封,说华为走私,说华为拖欠工资,还有说华为偷税漏税多达百亿。

巨大的负面消息使得华为在行业的名声也“臭”了,说好的订单飞了,正在谈的订单被竞争对手“截胡”,华为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之中。

任正非实在熬不住,主动找上级汇报,希望能尽快派调查组进驻华为,如果华为真的有问题,就趁早把他抓起来,如果没有问题,希望能还华为一个清白。

调查组也很快派来了,认真调查后发现华为确实没有任何问题,主要还是项目研发耗费太大,资金不足导致处境困难。可惜调查组的报告并没能给华为困境带来多大帮助,任正非也只能枯坐在办公室,内心满是凄凉地顶着压力奋战。

直到1999年10月,听到华为中了福建省一个数亿元的项目,50多岁的任正非喜极而泣,捶着桌子大喊“我就说我没问题!我要有问题,国家能给华为这么大的项目么!”

甚至就在华为与思科和解后,曾多次试图通过并购美方通讯企业重返美国市场,可次次都被美国政府否决,连相关的专利收购也被否决。

美国政府已将华为视为“眼中钉”,处处阻挠。可以说随后很多次针对中国企业的各种贸易制裁和禁令,有相当大的比例其实就是针对的华为。

至于后来美国伙同加拿大政府扣押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联合西方国家打压华为,再以贸易制裁手段禁止美国高科技企业和华为合作……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其实都是为了遏制华为,也同时想遏制飞速发展的中国科技。

但是,有一点很多人可能没想到,美国遏制华为还有个原因:华为的管理体系实在太像一家美国公司。任正非自己说过,华为过去20年的时间,花了10多亿美元,认认真真将西方的管理制度学习吸收了一遍。

如果沿着华为的管理体系深入探究,你会发现,华为的产品研发体系和供应链是IBM参与设计的,财务体系是普华永道帮助设计的,组织结构是Mercer咨询帮助设计的,妥妥的一家集西方先进管理经验于一身的国际公司。

这样一家掌握了西方卓越知识体系,又有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中国公司怎么能不让美国感到紧张和不安。但这也带来了华为要不断应对他们“盘外招”的挑战,注定了华为的“悲壮”宿命。

4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应该说当下的华为已经再次面临“绝境”:由于美国的断芯令,华为在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的渠道和代理商正逐渐分崩离析。谁都知道,渠道犹如企业的血脉,血管被堵住了,那生死只在一线间。

一旦华为苦心经营多年的全球渠道崩盘,就意味着华为花了十多年在全球的经营布局彻底打了水漂。这背后还牵涉着几十万的华为员工、代理商以及国内成百上千家的工厂和材料商。后果真的难以想象。

“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这是华为一张海报的宣传语,也是自己再次出征的豪情壮语。

饱受挫折的华为其实一直在规划新的“战斗”,内部启动了酝酿已久的“南泥湾”项目。“南泥湾”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曾是中国共产党党为了克服经济困难,为了实现生产自给的长期抗战目标而进行的大规模生产运动。

从这项目名字就可知华为是在努力“自力更生”,以“生产+自救”来积极找寻出路。从已获取的信息来看,华为希望依靠已有的技术,构建一套完全没有美国技术的生态系统,核心就是独立研发、生产的芯片。

在华为的“南泥湾”项目中,海外市场将只能做战略放弃,转回国内做多元化的智能生态体系的构建。

同时,华为的内部将“抱团取暖”,整合所有资源,集中攻坚,突破现有的专利技术屏障。尤其是鸿蒙系统目前不仅进入手机系统,更通过智能生态链进入到了汽车行业,已经拓展了进一步研发的空间。

按照项目规划,等时机成熟后,华为将完全依靠自身实力,打造一条完全与美国技术不同的芯片生产线,彻底结束被人“卡脖子”的历史。

实际上,从“南泥湾”项目运行之前,华为已经在12寸晶圆、光掩膜、EUV光源、AI智能等高科技设备和材料领域悄悄发力,很多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比如,华为对外发布不久的人工智能计算平台:Atlas 900,算力相当于50万台计算机,几乎达到全球智能计算机的巅峰。

如果“南泥湾”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将意味着华为实现了硬件、软件、系统、以及工业制造等全产业的自主化研发和生产,打破美国对华为的种种遏制措施。

这看起来很难,但不是没有可能,华为成立这么多年,研发实力一直超乎常人想象。当年,华为没有借助任何国外力量,自主研发出了GSM系统后,迫使摩托罗拉放弃自身研发,改为贴牌生产华为的产品。

摩托罗拉GSM研发的总工程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知道华为GSM总监王海年纪居然只有32岁,忍不住捂脸痛哭。因为他刚好搞无线研发30年,却就这样被中国的年轻人给打败了。

类似的例子在华为还有很多,遗憾的是,眼下留给华为的时间并不充裕。华为不仅需要加速提升研发的效率,还得想办法开拓新的市场完成自救,面临的压力非比寻常。

华为一路走来,所遭受的委屈和磨难也激发了企业奋进发展的动力。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华为即将展开的“战斗”必定很艰巨,但是除了直面困难,迎头奋进,已别无选择。

“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这是任正非面对封锁说的话。

不管前路多么艰难,华为只能义无反顾走下去。

我们祝福华为,更期待实现基础技术能力创新和突破的华为犹如凤凰涅槃,重焕新生。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