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失速,小米OV们能撑起高端手机市场吗?
文︱郭紫文
图︱网络
打开购物软件,华为旗舰店里的商品列表大多呈灰色,显示无货或预约状态,而其线下门店也正面临着无货可卖的局面。这并非市场供不应求,而是供应链的限制让华为手机出货量大幅减少。2020年底,美国对华为禁令生效,随后又三番两次打压华为,切断其供应链,这一举动严重扰乱了市场正常的发展规律,致使华为手机严重失速。
截至目前,根据多家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表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现变动,曾经雄踞前三的华为,已经失去阵地,跌出前五。据Omdia最新调研结果显示,在2021年上半年,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排名第六,出货量约2450万台,同比下降了66.9%。而小米、Oppo、vivo等国内品牌已经超越华为,位居前列。
图源:Omdia
这些数据似乎都在昭示着一个既定的事实,华为在这场智能手机市场大盘的争夺战中退败了。高端手机市场俨然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蛋糕,抢夺这块“蛋糕”成了2021以来手机市场的主基调。以小米OV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品牌纷纷布局高端战略,企图蚕食华为空出的高端市场份额。
对于面向高端市场的消费者而言,买不到华为,自然要转向苹果和三星,寻求同等标准的替代品。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中,三星因某些原因在国内市场占比极少,高端市场的手机品牌只剩下苹果能打了。
据Canalys报告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中,苹果市场份额同比增长了94%。信通院数据显示,同时期国内手机品牌出货量下降。可见,国内厂商并未能完全弥补华为空缺,反而是苹果成了受益者。在这种形势下,小米OV等国内厂商还有机会抢占高端市场吗?进击高端市场又需要这些企业具备哪些能力呢?
高端手机都是何种配置?
高端市场“唯价格论”的声音不在少数,持反对意见的也不在少数。高价并不等于高端,更不是冲击高端市场可钻的空子。在弄清高端手机定义之前,先来看一下市面上高端品牌机的配置及其性能参数都是怎么样的?
比如苹果,自2007年发布第一代iPhone开始,该公司引领了整个智能手机时代的诞生和发展。以iPhone 12为例,iOS操作系统自不必多说,硬件上搭载A14仿生处理器、高通X55基带、支持5G网络。该处理器由苹果自主设计,台积电代工,性能在手机处理器市场一骑绝尘。屏幕方面采用OLED全面屏,据悉由三星显示和LGD供货。另外,该机型采用美光LPDDR4 SDRAM、三星NAND闪存芯片、高通5G射频模组及芯片。
图源:Apple官网
再比如三星,该品牌旗下有Galaxy s系列和note系列两款高端机型。Galaxy s21系列全部搭载高通骁龙888处理器芯片,采用三星顶级AMOLED屏幕。虽然Galaxy s21/s21+被诟病减配,但Galaxy s21 Ultra 5G以2K分辨率加上120Hz自适应刷新率,依然保持超高水准,搭载首发1.08亿像素传感器ISOCELL HM3,摄影性能也达到顶配。
再看国产品牌华为,2014年,mate 7的发布让华为成功迈入了高端手机市场的门槛,当然这其中也有高通与三星翻车的助攻。之后,华为专注mate系列与P系列,积极开拓高端市场,其麒麟处理器也跟随着mate系列一路升级,到mate 20 Pro更是一度抢了三星“安卓机皇”的称号。最新版本的mate 40系列搭载了麒麟9000/9000E,采用5nm制程工艺。屏幕采用柔性OLED屏,刷新率90Hz,据悉供应商包括京东方、三星及LGD。前段时间,华为P50发布,操作系统已更换为华为鸿蒙OS,搭载麒麟9000或高通骁龙888处理器,遗憾的是处理器全是阉割版的,无法使用5G技术。
以上只是选取了三家当前最新的型号,无法得出具体详细的高低判别,但我们依然从中窥见什么才算是高端手机?高端手机定价确实很高,但这并非关键因素。高端手机必然从品牌价值、工艺、手感、设计到系统、整机水平等有所长、有所精。
冲击高端市场需要差异化优势
从各家定位的高端机型配置便可以看出,划分高端与非高端的关键因素是差异性。苹果独有的iOS操作系统、自主研发的处理器、用户使用流畅度等优势,注定了其能够独领风骚十几年。要知道,在苹果之前,老式手机还是物理键盘。
而作为顶级屏幕供应商,三星在屏幕技术上独占优势。此外,三星的业务涉及面非常广,拥有完备的供应链,在硬件配置乃至近年紧缺的芯片都可以自产自销,完全不用担心有卡脖子的风险。
华为算是高端市场的后来者,较之前面两家,明显略有逊色。但其自主研发能力却是国内手机厂商望尘莫及的,海思麒麟芯片是华为进军高端市场的利器。相比之下,单拿配置来说,小米11也搭载了高通骁龙888处理器,三星2K级OLED屏幕,已经算得上高配。然而从其供应链就可以看出,小米11摄像头模组来自舜宇光学和三星、摄像头芯片来自三星、镜头来自大立光,并未有自己的技术独创性,靠着堆料拼凑出来的高配,也将面临被取而代之的风险。
高端手机市场需要技术上的差异化优势,靠着纯粹的硬件堆砌,是无法真正走向高端市场的。占据技术高地,才是占领高端手机市场的唯一途径,而自主研发一直是国内手机品牌的痛点。
自主研发成为主流
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过于宽泛,整个半导体芯片产业链都处于阵痛之中。国内产业链上下游痛定思痛,加大自主研发投入,积极寻求破局之道。不过,造芯并非易事,芯片设计开发周期长、投入大、需要漫长的技术积累才能见到成效。
但论国内手机品牌,从麒麟芯片到如今的鸿蒙系统,华为的自主研发之路从来没有停歇过。小米早在2010年便开始布局自主研发芯片,随后于2017年发布澎湃S1处理器,成为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第四家拥有芯片自研能力的手机厂商。但这个能力显然要打了折扣,澎湃S1并没有令小米迎来高光时刻。雷军也在发布会上反复提到,做芯片,九死一生。
时隔四年,小米又卷土重来,转战影像芯片,于2021年三月份发布了澎湃C1 ISP芯片。业界不少人表示小米的表现令人失望,澎湃S2一鸽再鸽,如今却拿ISP当噱头。虽然外界并不看好,小米的造芯梦未曾熄灭,其先后已经投资入股了超过三十家芯片领域相关公司。
如今,造芯已经成为国内手机市场的主流。据消息人士透露,OPPO自研ISP芯片将首次搭载在明年年初上市的Find X4系列手机上,采用台积电6nm工艺。而vivo也传闻于2019年就已组建自研芯片团队,正在研发ISP影像芯片。国内多家企业优先选择ISP芯片入局,不失为一个理智的选择。
芯片研发困难重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更需要长期的技术经验积累。虽然国内品牌自研能力还不足以支撑起高端手机的差异化优势需求,但此举也是国内厂商提高品牌溢价,摆脱同质化竞争,冲击高端市场的发展方向。
总结
目前国内品牌走的都是贸工技的道路,这当然是无可指摘的。资金的积累、用户的积累、技术的积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技术无法达到独特性或超越同类的情况下,堆料来解决用户的痛点也无可厚非。但正如雷军所言,芯片是手机科技的制高点,想要成为伟大的公司,就必须要掌握核心科技。这句话对小米而言如此,对其他国内厂商亦是如此。
国产品牌抢占高端市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市场留给国产企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苹果市占率不断增长,三星也在试图重新进入中国市场。美国对华为的禁令仍未得到解决,从华为P50供应链就可以看出,华为已经开始布局国产供应链,但仍然力有不逮,缺少核心芯片的麒麟9000无法支持5G技术。
华为现状已经成为国产市场的警示灯,谁也不能保证等小米OV具备自主研发能力时,不会受到同样的限制。国产手机进军高端手机市场的难题,归根结底还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难题。自主自研道阻且跻,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亟需破局的钥匙。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2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村田用于AR/VR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1月9日立即预约>>> 【直播】ADI电能计量方案:新一代直流表、EV充电器和S级电能表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