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选择大于努力!又一“跟班小弟”市值超“老大哥”英特尔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当命运的十字路口出现,企业的生或死全在抉择一念间。

技术变革中的“奇招”,迈威尔市值逼近千亿美元

迈威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克拉拉。迈威尔的转型始于2016年,当时的CEO Matt Murphy接手公司后“大手一挥”,将公司的战略中心转向数据中心和AI芯片的研发,进军当时尚未成熟的人工智能领域,这在当时看来是个冒险的举动。

然而随着近几年来人工智能的爆火,迈威尔在AI浪潮中抓住了机遇,Marvell(迈威尔科技)凭借其在光学互连、以太网交换芯片、主动电缆(AEC)和定制ASIC领域的技术优势,迅速崛起为全球AI收入占比第二高的芯片公司,仅次于英伟达,营收和估值都实现了快速增长。

在刚刚结束的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三季度营收为15.2亿美元,同比增长6.84%,高于分析师普遍预期的14.6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部门表现尤为亮眼,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98%,达到11亿美元。预计到2024财年,数据中心业务将占总营收的72%,相比上一财年的40%有了显著提升。

截至发稿前,迈威尔科技以982.2亿美元市值收市,而曾经的巅峰芯片巨头——英特尔市值已缩水至902.2亿美元。


曾经的“芯片霸主”,如今到“吊车尾”的惊人转变

英特尔,2000年就曾市值高达3000亿美元的芯片巨头,凭借其强大的市场地位和与微软的联盟,几乎垄断了全球PC市场,从内存到个人PC和服务器CPU,英特尔在芯片设计和制造方面在当时是“霸主”一样的存在。

然而20多年过去,曾经英特尔的“小老弟”们却纷纷一骑绝尘,把“老大哥”远远落下。

当初500亿美元的台积电市值已超万亿美元,而只能“望其项背”的AMD,市值也来到2249亿美元,哪怕是后来仅50亿美元的迈威尔科技,如今也后来居上,来到千亿美元大关,而那时仅20亿美元市值的英伟达,如今市值更是高达恐怖的3.49万亿美元,是现在英特尔的30余倍。



有意思的是,2005年,英特尔时任首席执行官保罗·欧德宁曾向公司董事会发起了一个“大胆”的提议——以高达2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伟达。

那时英伟达的市值才仅仅百亿美元左右,收购英伟达,对当时的英特尔来说,价格不是问题,但据说当时的管理层或疑虑价格太贵,或对“该给黄仁勋什么职位”争执不下,无法达成一致,收购最终不了了之,这也可能是英特尔最后悔的决策之一。

其实直到五年前,英特尔还是全球市值最高的芯片制造商,然而近年来由于高层的又一错误决策——坚定不移地坚持IDM(集成设备制造商)模式,即自行承担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销售的全部环节,更是让市值在短短五年间缩水近千亿,如今沦落成为全球高端芯片厂商的“吊车尾”。

近日,英特尔前CEO帕特·基辛格在董事会的压力下最终决定“告老还乡”。但随着英特尔的18A工艺被曝出良率不到10%,基辛格仍然站出来为18A辩护,声称良率不佳是谣言。

基辛格在社交媒体上,回复了著名分析师帕特里克·穆尔黑德 (Patrick Moorhead) 的一篇文章,该文声称报告的良率数字如此之低,是因为英特尔的18A不是在PDK 1.0上测试的,而是在较旧的设计套件上测试导致的。

然而此时台积电却传出2nm良率已超60%的信息,英特尔在制程和良率上要和台积电“掰手腕”,恐怕短时间是无力回天。

不过有意思的是,最近曝出的小道消息,英特尔基辛格落幕后,外界猜测众多接任英特尔CEO的人选中,便有迈威尔科技首席执行官 Matt Murphy,不知道他自己是想继续全身心投入迈威尔科技,还是救大厦于将倾之际,接手英特尔这个“烫手山芋”。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