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LED产业观察(11月)
这一趋势持续2~3年后,带动市场的龙头估计会逐渐转向照明器具用途,市场将继续扩大(图3)。
图3:面向主要应用的LED芯片年需求量将超过1000亿个
各种液晶面板、照明器具、车载装置使用的LED芯片的需求动向如图所示。总数预计将在2015年超过每年1000亿个。照明器具和车载装置等其他用途也增幅巨大。
利用传感器和IT实现智能照明
获得低价且高效的白色LED后,过去没有从事照明的企业就有了涉足照明业务的土壤(图4)。
图4:LED企业的行业门类增多
把配备白色LED的装置和相关服务作为业务的企业越来越多。新进企业的行业门类繁多,从建筑商到IT类商社和企业、办公家具企业应有尽有。这些企业将把使用白色LED的照明装置与传感器、通信技术联动,实现开关灯、调光控制等功能。
从前面提到的电力短缺问题出现之前开始,除了装置企业之外,建筑商和IT企业就一直把用于温室气体减排的节能装置和系统作为新业务开展。这些装置和系统能够借助人体传感器和照度传感器等传感器与IT联动的亮度控制,使约占耗电量2成的照明实现节能。
LED照明推进协议会表示,以白色LED为首,LED“能够以毫秒和微秒进行控制。与IT的整合性好”。而且,亮度变化对于输入电流的追随性也公认较高。这一特征能够在与传感器联动和精密调光等方面发挥威力。
通过与IT联动,照明还有望进一步提高功能。利用LAN控制照明的举措也已经成为了IT类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热点。利用IPv6网络,除了LED照明器具外,还向作为光源的白色LED逐一分配IP地址,精密控制照明的研究开发也在进行。随着核心部件白色LED价格降低,利用这些特点的系统也就降低了实用化的门槛。
而且,对于光源的使用者,一个好消息是采购以薄型面光源为特征的照明用有机EL面板将更加容易。各公司计划从2011年开始,一齐向市场投放这种面板(表1)。按照目前的看法,到2014年,效率高于荧光灯,仅次于白色LED的有机EL照明有望投入实用,与白色LED分别应用于适宜的用途。
日亚到2012年使产能增加到500亿个
白色LED使用者的美好时代即将到来,而LED企业却处在微妙的立场上。因为除了扩大业务的机会,企业必须面临的,还有比以往更加严酷的竞争。
各家LED企业已经全部实施了产能强化措施。LED企业的生存竞争已经开始。
例如,LED企业份额居首的日亚化学工业公司将扩充以白色LED为基础的GaN类半导体LED芯片生产线,到2012年,把产能增强到年产500亿个,是2009年的4倍(图5(a))。首尔半导体日本公司称,韩国首尔半导体公司(Seoul Semiconductor)“2010年初的月产量仅为10亿个,但是,只要新建生产线顺利投产,月产量就能够在2011年内增至22.5亿个”。已经把产能加倍的德国欧司朗光电半导体公司(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也认为必须进一步强化,表示“如果在今后5年内不把生产规模增加1位数,就将无法维持价格竞争力”。
在抓紧强化产能方面,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同样如此。中国企业正在加快速度强化蓝色LED芯片生产装置的关键——GaN类半导体层成形使用的MOCVD装置。按照iSuppli Japan的估算,2012年,中资企业的产能将扩大到全球的40%(图5(b))。
图5:强化LED芯片产能
面对旺盛的LED芯片需求,LED企业正在加紧强化产能。例如,日亚化学工业将在2012年前,把产能强化到500亿个/年(换算成300μm见方的LED芯片)(a)。分地区来看,中国的年产能增长显著。(图:(b)为iSuppli Japan)
但也有不少看法认为LED企业强化设备的油门踩得过猛。丰田合成表示,因为从整体需求来看,LED企业保有的MOCVD装置数量“在目前也略显过剩”。
“韩国三星LED公司(Samsung LED)起初新订了150台MOCVD装置,但在这半年间取消了相当的数量”(Display Search),由此可见,供应过剩的风险已经成为了现实。
同时提高性能
面对陷入过度竞争的风险,LED企业为了把握市场扩大的商机,正在抓紧提高效率扩大产量、重审业务体制(图6)。
图6:LED企业生存的关键
在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LED企业为生存而采取的行动愈发活跃。生存的关键大致有二。一是通过扩大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二是重审业务范围、销路、产品开发等业务体制。
对于前者,在扩大生产线、扩大晶圆口径的同时提高生产线效率必不可少。其方式就是利用更小的LED芯片得到同样的亮度,增加1枚晶圆能够切割出的芯片数量,并且提高目前约为60%的成品率。与此同时,色调和均匀性等白色LED的课题也必须得到改善(注3)。
(注3)对于电池驱动的装置使用的光源,开发定制白色LED是有效方式。例如,丰田合成公司与大型装置企业进行探讨,通过采用正向电压不足3V等规格,取得了业务成功。
扩大业务范围意味着广泛参与LED照明的供应链以确保利润。就是发挥LED企业充分了解白色LED使用经验的优势,涉足直接安装在LED照明器具上的光源模块,乃至LED照明器具(图7)。
图7:扩大业务领域
LED企业除了扩充产能之外,还把业务领域扩大到了供应链下游。在照明LED市场的扩大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各企业希望借其东风,提高销售额和利润。
对于LED企业,这种方式存在与客户——模块企业和照明器具企业竞争的危险性。但美国安华高科技公司表示,从现状来看,“LED照明器具领域广泛,(我们)推出的是不与客户冲突的产品”,业务范围已经扩大到了LED模块的西铁城电子公司表示,“因为能够缩短LED照明器具的开发期,所以照明器具企业反而表达了善意”。
西铁城电子上市模块的特点是不使用ACDC转换电路,能够直接利用交流电点亮白色LED(图8)。对于照明器具企业,能够省去设计电源电路的工夫是其优势所在。
图8:能够利用交流直接驱动的白色LED模块
西铁城电子的白色LED模块不使用AC-DC转换电路。在此之前,不借助该电路,利用交流电力直接点亮也能够实现,但非点亮时间(关闭时间)占整体的50%,会发生“闪烁”。西铁城电子通过改进电路,使这段时间减半到了25%。
iSuppli Japan指出,扩大业务范围重要的是把合作也包括在内,进一步进行扩大,确保生产出的LED芯片都有销路。因为考虑到中国的新兴LED企业今后会扩大低价芯片的供货量,现有LED企业生产的LED芯片很可能在市场上出现过剩局面。
五、市场频现消极声音 LED恐陷“多事之秋”
LED行业每天都有人蜂拥而入的场景,曾经让不少人兴奋,也颇为担忧。资深LED人士施伟力从事LED行业十多年,他描述了当初LED行业的美好时光:“当时用暴利来形容LED行业,根本就不为过。货根本就不够卖,完全是卖方市场,随便一款LED产品都能卖得好价钱”。
曾几何时,凡是跟LED沾上边的产品都“赚翻”了。蓝宝石衬底卖到断货而且要加价甚至要排队才能够拿到货;MO源也曾经出现过“一气难求”;LED路灯的利润甚至一度达到200%。但时至今日,LED投资热引发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再加上终端市场需求惨淡,LED上游产品已经出现步入“薄利时代”的征兆。
蓝宝石衬底从最高峰的38美元/片跌破如今的10美元/片,LED蓝绿光芯片曾经供不应求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跌价的命运,封装的利润更是双面夹击被摊得很薄。
蓝宝石跌价幅度超出意料
“谁能料到蓝宝石衬底跌到这步田地?”,作为成都东骏激光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傅建伟近期还特意去了一趟台湾,拜访了台湾八九家专业做蓝宝石衬底的厂家,“当初进这个领域时有预料到蓝宝石衬底会跌价,但跌得这么惨重,完全是意料之外”,傅建伟长长叹了一口气,“现在市场非常低迷,都跌破10美金了。”
有着全球LED产业晴雨表之称的台湾LED行业尤其是蓝宝石衬底厂家的日子也不好过,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6至9月台湾主要几家蓝宝石衬底厂家营收一路直线下滑。
不过,蓝宝石衬底市场的波动并不是傅建伟最担心的事情,“暴涨是不正常的,暴跌也是不正常的,最终市场是波浪式的前进,还是要回归理性,回归合理的价格。”与其他同行不同的是,傅建伟庆幸的是公司的蓝宝石衬底技术有来自激光晶体的支撑,而且蓝宝石长晶炉也是自行设计研制,所以在成本控制上可以略胜一筹。
但让傅建伟最担忧的两个问题是:其一,国内近两年规划投资的MOCVD设备是否能够真正按时按量投产运转;其二,业界普遍期待的LED进入民用照明市场将会何时引爆。
有些台湾厂家今年亏损估计达到三四千万美金。正因为如此,傅建伟此前台湾之行还是忍不住问问各位台湾同行的老总是否看好LED的未来,得来的答案是一致的坚定:半导体照明是不可逆转的,未来肯定是发展很好的,春天肯定会来的。
只是,春天何时到来?这成为业内众企业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
“LED这口饭越来越难吃了,我们太需要一个兴奋点了”,业内人士表示。这个兴奋点就是国家层面对LED照明的财政补贴。但这一补贴具体何时出台,何时真正实施,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过,也有利好消息。11月4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召开了淘汰白炽灯路线图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关于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的公告》的相关内容。《公告》决定从2012年10月1日起,按照功率大小分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
受此消息影响,11月2日国内A股市场LED相关概念股全线大涨,其中瑞丰光电(300241)、三安光电(600703)、国星光电(002449)、鸿利光电(300219)、雷曼光电(300162)、士兰微(600460)强势涨停。而其余LED个股涨幅也均超过5%。
蓝绿光芯片量涨价跌也遭殃
眼下,LED产业不光是蓝宝石衬底遭遇此波“寒流”,LED芯片也难逃跌价的命运,此番跌价也是今年以来全球芯片厂家日子过得并不是很风光的主因。
对国内25家LED芯片企业产品出厂价格进行的调查发现,今年以来国内芯片的平均降价幅度要远高于进口芯片,平均降价幅 度为20.15%,而进口芯片平均降价幅度只有10.78%;进口芯片中以日本、欧美的芯片降价幅度较小只有5.18%,韩国、台湾的芯片降价幅度较大达 到12.48%,有的更是达到16.68%。
调查报告显示,影响白光LED芯片价格持续走低的因素有:中低端芯片供过于求、国内外中游封装企业订单不饱和甚至无单生产、中游产品降价要求芯片价格、技术进步各厂芯片相互可替换使芯片降价、国内高端芯片技术仍然空缺高端芯片仍依赖进口等。
而芯片价格下降背后的忧思是国内依然不容忽视的上游投资热潮。截至2011年9月30日,国内LED产业新增规划投资额为1467.86亿元,已经相当于2010年全年投资额的67.4%。
今年全球LED上游芯片毛利率出现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可以从多家芯片大厂的季度财务报表看出端倪。
科锐今年第二季度(4月-6月)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49.9%下滑至38.8%,低于上一季的42.4%;
美国旭明光电的毛利率在不断下降,今年第三季度毛利率已下滑至9%,去年同期为51%;今年第四季度(6-8月)毛利率为-93%,去年同期则为53%。而 近期公布的2011会计年度Q4(6-8月)财报,旭明光电今年6-8月营收530万美元,年减54%;旭明称主要受库存减值费用等因素影响。而2011 财年第三季度(截止到5月底)的业绩报告显示,其三季度的收入为560万美元,比上一季度996万美元的收入下降了43%,并低于预期收入600-700 万美元。
日本第二大LED厂商丰田合成上半年(4月-9月)光电事业部门(包含LED芯片/灯泡及其他LED相关产品)营收较去年同期下滑7.6%至180亿日圆(约合人民币14.6亿元),营益骤减93%至2亿日圆;
韩国第三大芯片厂商首尔半导体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下降40%,其业绩下滑的主因是高价LED电视和LED显示器的需求减少;
与此同时,台湾及国内地区的LED芯片企业也不能幸免。其中,台湾芯片大厂晶电第三季度毛利率降至16%,相比第二季度的27%出现不小落差,其蓝光产能利用率约8成,四元产能利用率6成;三安光电第三季度毛利率也比去年同期降低11.91%。
面对芯片市场的价格波动,国内某家外延芯片厂家的负责人似乎显得比较悲观,他表示,“现在做蓝光芯片的日子过得很惨,小功率芯片更加惨。而国内进入外延芯片基本上都是先从做小功率芯片开始打基础,更为槽糕的是国内多数芯片厂家的库存量都不小。”
该负责人还表示,近日某国际大厂的芯片已经喊出了促销价,这跟卖白菜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揪心专利战或成下一道坎
即便如此,对于LED来说,这还不是最坏的时候。专利战、人才战、上市战、洗牌战,一出出战役很有可能在今后不约而至,可谓战战揪心。
“等 猪养大养肥了再宰”,此语道破了国内LED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潜在的专利风险。半道出家涉足LED产业的澳洋顺昌,最担心的事情是来自国际竞争也就是国际 巨头的专利风险,因为作为新进入者,从未对LED专利有过任何布局。不过,即使有过专利布局的三安光电们,也不敢说自家的专利可以与国际巨头相抗衡。
以往IT巨头苹果、Google和微软掀起的抢专利大战,输家的代价不仅仅是赔钱,而是直接退市,此后全球IT产业俨然进入了一个“不比成本,不比产能,而是比谁的‘专利原子弹’多”的时代。
再细看目前国际五大LED巨头之间的专利互授网,交织得密密麻麻的一张大网,似乎让国内LED企业无法喘气。这些专利将成为国内中型规模LED企业的发展瓶颈,尤其是上市公司。
目前,飞利浦和欧司朗已经签署了LED技术的专利许可证;科锐与欧司朗就蓝光LED芯片、白光LED、荧光粉、封装、LED灯泡、照明器具、LED照明控制系统等项目达成了专利协议;
科锐和欧司朗还与日亚化学和丰田合成达成了LED专利协议。
然 而,五大巨头仍面对着诸如三星、LG等公司的挑衅。欧司朗首先在今年6月6日分别在美国、德国对三星、LG提起诉讼,认为三星侵犯了其LED专利,并要求 三星赔偿;三星LED今年7月17日开起反击战,称欧司朗侵犯其8项LED的核心专利,这些专利技术主要是用在LED背光液晶电视、手机屏幕的LED背光产品上。
最近,日亚化学对东贝生产的白色LED提出专利诉讼,并提出损害赔偿要求。对此东贝方面称,这应该只是日亚化学商业性的干扰手 段,是希望阻碍竞争者在日本LED照明市场出货成长的速度和规模。而早前,日亚化学没少惦记台湾LED企业的专利战,亿光就曾陷入日亚化学的专利争议多 年,并一度被挫败,直到今年3月才获得胜诉。
专利战是一种商业竞争的手段和策略,各家使出防御性或攻击性的专利武器来继续这场专利大战。而国内LED企业非常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应对专利纠纷的经验非常缺乏。
截至今年11月,以LED为主营业务上市的公司目前共有11家,其中2011年成功IPO过会的就有8家。而截止2011年7月31日,国内LED企业已经完成股改的达103家,正在进行股改的超过200家。
“国内LED上市公司越多,就意味着国际LED巨头可下手或可瞄准的对象越多,因为其市场规模已足够大。中国LED照明专利战将一触即发。”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苏州纳晶光电董事长梁秉文一语中的。
今年5月18日成功登录资本市场的鸿利光电(300219)对于专利战可谓深有体会,2008年美国发动针对LED产业的337调查,就曾经让鸿利光电很 “受伤”。至今谈起当年如何应对这场调查,鸿利光电董事长李国平还心有余悸。他表示,随着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市值越来越高,专利之争一定要引起企业乃至国家层面的重视。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ImSym 开启全流程成像仿真时代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即日--2.7了解详情>> 【森海塞尔】TeamConnect系列产品——提升视听之体验,塑造音频之未来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