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电子业一周要闻大事记:华为藐视小米魅族 大陆IC崛起

  紫光对展讯的收购已经完成,近期有传闻称紫光拟为展讯引入PE投资者,一方面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另一方面紫光集团也需要回收部分现金,缓解连续两次共27亿美元现金支出的压力。如果属实,我们建议有渠道的一级市场投资者积极接洽参与。

  中长期来看,展讯/RDA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拼杀出来的企业,未来将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崛起的生力军,我们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

  中芯国际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崛起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中芯国际的核心原因是:我们认为政府有可能会对晶圆制造环节进行强有力的扶持。我们的逻辑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要崛起,则晶圆制造环节是绕不开的坎;中国晶圆制造环节要崛起,则离不开政府的资金和中芯国际的技术和运营。我们预期,在本次半导体行业的千亿扶持资金中,中芯国际将是一个关键的受益者。

  除了政府帮助解决的大量资金外,晶圆制造产业的第二个关键壁垒就是技术、工艺控制和有经验的人才团队,而这些正是中芯国际能够提供的宝贵资源,这是我们相信中芯国际将在政府扶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核心理由。

  晶圆制造业是非常复杂的高技术制造业,并不是简单的建厂房、购置机器就可以开工生产的。在集成电路按照摩尔定律一代代演进的几十年中,晶圆制造环节积累了大量的专利、非专利技术、工艺诀窍等,同时对技术和管理人员有很高的经验要求,这使得从零起步建立能够运营的晶圆厂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事实上,2000年以后,全球再也没有出现任何新的成规模的晶圆代工企业。

  雪上加霜的是,海外包括台湾,都严格限制将先进的晶圆制程技术投资于大陆,这使得大陆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产业基础薄弱,晶圆制造产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2000年,因不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创办的世大积体电路公司被大股东卖给台积电,曾在德州仪器工作了20年、创建并管理过20座晶圆工厂的张汝京博士,从台湾来到上海创办了中芯国际。他不但带来了世大的旧部人才,还有当时世界一流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主流工艺技术。

  在经历了与台积电数年的专利纠纷和诉讼之后,中芯国际完成了与台积电的和解,拥有了合法、完备的知识产权,经营走上正轨。以此为契机,大陆晶圆制造产业有了一次长足的进步,获得了技术、人才团队、量产经验这些大陆急需的产业资源。

  我们看好的正是中芯国际的这些资源,如果政府要扶持并做大晶圆制造产业,那么政府的资金和中芯国际的这些产业资源缺一不可。事实上,近年武汉、成都、北京新建的晶圆厂均是与中芯国际合作的,合作模式本质上都是政府出钱,中芯国际输出技术和管理。

  从成芯和武汉新芯的结局来看,对于政府的资金和中芯国际的运营两种核心资源,“代管”模式整合的并不好;采用合资模式可以很好的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但中芯国际没有足够的可投资资金,也很难通过融资获得足够的可投资资金。

  未来这一问题将如何解决?我们认为,作为一家海外上市公司,政府不太可能像豁免华星光电51亿贷款一样直接给予大量资金补助,中芯国际内生的发展步伐可能是比较稳健不太激进的。

  如果政府要加快其发展速度,帮助其做大做强,那么大胆设想一下,像展讯一样先私有化然后回归A股可能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国内资本市场会给予较高估值,可以获得更有力的融资支持;另一方面作为国内上市公司,政府的扶持方式也可以更加灵活。但对于一个在香港、美国两地上市的公司,私有化的难度很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