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小米赴港IPO:凭什么估值近千亿
在2015、2016和2017年度,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贡献了80.4%、71.3%和70.3%的收入来源。而近年來发展势头迅猛的小米IoT生活消费产品,收入由2016年的124亿元增加了88.9%到2017年的235亿元。显而易见,手机业务+IoT等硬件业务占到总收入的90.8%,其它互联网服务的收入有多少也就不用分析了。另外,就目前情况看来,米家产品的热卖似乎并不是因为小米的物联网有多好用或者LoT生态有多完善,而是因为便宜?
在当前过度依赖硬件收入的前提下,小米将希望寄托于物联网和互联网服务,扩大收入来源。许多分析者对小米估值的判断,都将物联网所描绘的美好蓝图算在里面,有多少水分尚不得而知。小米到底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是否有可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千亿美元的的估值,待上市之后是否会变成泡沫?谁在裸泳,就要等大潮退去的一刻才见分晓了。
IPO后,小米还是米粉的小米吗
小米的IPO之所以受到广泛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它是中国新兴互联网公司中,难得一见的“独角兽”,另一方面是因为,小米手机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手机品牌,加上米家生态链的各式产品,不少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小米用户。
那么在小米成功上市之后,会不会在产品上带来什么变化呢?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从披露的小米招股书显示,董事长兼CEO雷军持股达到31.41%,但此次小米可能会成为港股首批“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公司,即一部分股票拥有超级投票权,决策占比会远高于普通股份,所以拥有公司近三分之一股份的雷军,在上市后依旧是小米最大的“话事人”。
对于小米来说,成功IPO意味着进入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有更多资本的参与,小米的国际化策略不用再单打独斗。进军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步伐会迈得更开。
产品方面,小米当前也只有MIX系列在准高端的行列竞争,虽然做工和性能都达到顶级的水准,但海外的认可度仍不如三星、华为、一加等厂商,销量甚至不如红米系列。所以成为上市公司之后,中低端的入门机型依旧会是小米手机在国内外的主打。
同时,小米高性价比的路线,也带来用户忠诚度的问题,无论是米家生态链还是小米手机,其吸引用户的主要还是来自于同级产品相对低廉的售价,所以一旦有更便宜的竞品出现,原有的用户就会选择用钱包“投票”,用户粘性与华为、OPPO这些拥有品牌凝聚力的厂商相比,略逊一筹。
无论上市与否,小米都还是那个雷布斯的小米,手机也依旧是那样,便宜却不好买,主流却不出众。距离真正冲击高端市场,让“小米”这个招牌可以为自家产品带来溢价,是IPO狂欢后留给小米最大的一个问题。
结语
一场IPO,让我们看到了两个不同小米。一家是米粉眼中,陪伴自己成长终于修成正果的老朋友,依旧“发烧”的小米科技。另一家,是倍受投资者瞩目的“独角兽”,资本市场的新入者,互联网公司小米。不知道在雷军的眼里,如今的小米又会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呢。
如何看待小米宣布IPO?我想一句老话最适合送给各位: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ImSym 开启全流程成像仿真时代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即日--2.7了解详情>> 【森海塞尔】TeamConnect系列产品——提升视听之体验,塑造音频之未来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