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不动的“苹果”和被牵连的“富士康们”
生活在产业链底层,转型成唯一救命稻草
这一次事件,因受波及,鸿海(富士康母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受害”代表,但郭台铭早就深知代工模式的利害,他也不曾停止过为鸿海的大转型铺路。
2016年轰轰烈烈的夏普收购案就是郭台铭极力转型的最佳印证。鸿海起步于七十年代的台湾,那是整个台湾电子行业开始大发展的年代,虽然其历史没有夏普来的久,对外形象也没有夏普来的光鲜靓丽,但它是全球3C(电脑、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评价最高的国际集团,集团旗下公司不仅在台湾、香港股票交易所挂牌交易,更囊括了当前台湾最大的企业、捷克前三大出口商、大中华地区最大出口商、富比士及财富全球五百大企业,及全球3C代工服务领域龙头等头衔。但想要收购百年老企夏普,这对鸿海来说并非易事,也因此,当年的收购可谓是一波三折。
鸿海与夏普的接触最早开始于2012年,一年后,双方签署合作协议,鸿海以每股550日元的价格收购夏普约10%的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随后,夏普出现业绩恶化,鸿海集团深受影响,两人开始在合作和业务发展上出现分歧,一度分分合合。直到2015年,鸿海决定收购夏普,在多次出价协商后,它将收购额加码至7000亿日元,报价达到日本竞争对手的两倍,并于2016年完成收购。
当时,鸿海执行收购是坚决的,郭台铭不仅承诺保留夏普品牌和不裁员,还放弃变更管理层。而这种强烈收购的背后正体现了郭台铭想要从产业下游往上游迈进的强烈转型意愿,背负着“血汗工厂”的骂名,却还要承受大陆工厂的用工成本和管理成本的不断攀升,转型确实迫切。
不难看出,鸿海收购夏普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获得夏普的液晶显示技术,鸿海一直有计划在中国大陆建设液晶面板工厂。显示屏是目前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毛利率也要比代工来的高的多,而且目前鸿海几乎统包了电子设备的所有组装部件,以及连接器、金属机壳、印刷电路板及触控面板等关键零组件,但独缺手机面板这一块,此举可以迅速完善填补鸿海在代工产业链上的最后一块版图,这也是鸿海如此钟情于显示屏技术的原因。
不出所料,收购至今两年里,夏普确实成长为鸿海最大利润来源。数据显示,2017年,夏普全年获利,盈利暴增9.6倍;在2018年上半年,得益于显示面板等部件,其运营利润也是持续走高,同比增长达45%。
收购夏普,进可以议价苹果,退可用于供应终端,与原有的代工业务相结合,深造产业链,郭台铭为鸿海的转型着实下了一颗好棋。
尽管如此,这一次苹果销量低迷和手机市场的整体疲软让代工厂出身的鸿海依然受累,对于郭台铭来说,加速转变业务也确实更为迫切了。
最后
对于这一次的产业大波动,郭台铭却也不是没有准备,这一次它一边裁掉非技术岗位,一边坚持研发投入,可见其转型决心的坚决。
类似鸿海,任何生活在产业链底层的公司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但不同于鸿海的是,很多公司没有这样的体量和财力去通过收购来获得新技术和市场份额,但有一点,一如郭台铭所坚持的,自己研发产品以丰富公司业务形态来平衡代工的被动才是王道。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ImSym 开启全流程成像仿真时代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即日--2.7了解详情>> 【森海塞尔】TeamConnect系列产品——提升视听之体验,塑造音频之未来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