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电动汽车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019-05-13 09:42
来源: 镁客网

卖出10辆电动汽车,召回1辆

此前行业内外就被众泰新能源汽车黑屏事件刷屏,而在去9月蔚来汽车车主爆料,汽车在正常使用的时候车载系统和车内的人工智能伙伴NOMI突然之间没有反应,车主尝试各种办法也没能让屏幕重新亮起来,虽然汽车可以正常行驶,但没有任何显示。

作为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当前一大卖点的辅助驾驶系统也存在着漏洞。前不久,腾讯科恩安全实验室就发现特斯拉Model S轿车的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版本2018.6.1)存在三大漏洞:

1、可通过外部手段激活车辆的雨刷功能;

2、通过在路面部署干扰信息,可导致车辆经过时对车道线做出错误判断,进入逆行车道;

3、能够利用已知漏洞获取Model S上Autopilot的控制器,从而借助该功能可以实现通过游戏手柄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等。

其中激活雨刷功能还算小事,但影响车辆对于车道线的判断、以及借助自动驾驶系统漏洞实现游戏手柄控制车辆行驶方向的漏洞对于车主和乘客而言事关人身安全,是非常吓人的。

后来特斯拉官方回应表示他们通过安全更新已经解决了黑客攻击Model S控制汽车行驶方向的系统漏洞,对于其他漏洞特斯拉则称不会构成实际的担忧。

如今伴随着政府对于电动汽车的补贴支持,以及电动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的供给和需求都在快速增长,但是电动汽车的质量问题也日益突显。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部公布的召回信息显示,仅在2018年,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累计达13.3万辆,占据了总销量的10.5%,也就是说,卖出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被召回。其中召回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在硬件设备、装置、供应商品质量、零件耐久、车辆系统等方面存在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那么仅凭一句“开过之后再也不想开燃油车”是难以真正获得用户信任的。

这些问题也并非完全无法解决。

如何才能信任电动汽车?

首先从工艺的角度看,汽车漏水显然是汽车在设计研发以及品控方面没有做到位。以前面提到的特斯拉为例,特斯拉Model 3漏水是由于密封胶没有打好的缘故,Model X漏水则是汽车尾部设计不合理所导致的。在设计方面,其他厂商为了防止积水进入后备箱,往往是通过开启最大角度的尾箱盖和尾窗玻璃尽可能靠近,从而使得积水滑落到斜面的玻璃上,引导水流进入到导流槽当中,然后从后备箱开口的两侧流出。

而特斯拉的尾箱盖铰链位置太过靠上,尾箱在被抬得过高之后导致打开尾箱,它上面的积水会有很长的时间落下,积水加速之后砸到尾窗玻璃上之后,水流其实已经失控了,因此改进车尾的设计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在软件方面,黑屏、AI助手没有反应、自动驾驶漏洞这类问题核心原因则是电动汽车搭载的智慧大脑存在问题。当下AI技术、车联网和自动驾驶的联合让汽车变得更加智能,但同时相较于原来传统汽车,对于所搭载的汽车智慧大脑的计算能力、系统的流畅度、硬件支持,比如GPU、CPU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类似于手机,集成了摄影、摄像、通话、剪辑、游戏等等功能后,手机系统的流畅度就非常重要,也很难达到持续流程不出现任何卡顿等问题。但手机卡顿是小事,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卡顿、黑屏情况,危及的可是生命安全。因此需要保证的是,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系统中的组件亦或者系统本身发生故障时,都能够正常行驶,有Plan B的方案。

前不久刚发布自研自动驾驶芯片的特斯拉就表示,其FSD系统能够保证,当任何一个组件、甚至整个计算机在发生故障的时候汽车都可能正常行驶。

此外对于系统漏洞等问题,也可以通过鼓励外界帮助找到系统漏洞、不断提升更新软件去解决。

话说回来,最难解决的还是电动汽车自燃。

尽管锂电池总会出现自燃,但无论从成本、续航等方面来看它都是目前最适宜的动力能源之一。对于整车厂来说,一方面需要不断研发更加安全的电池管理系统、更加安全的电池;另一方面提醒为消费者科普相关信息知识、以及自燃后的正确应对方式、提供针对自燃现象的车险等最大程度上降低车主的损失也是一种解决方式。

日前蔚来汽车就针对近期在西安发生的自燃现象最终调查结果做出了进一步的回应,表示将强化应急响应机制,增加检视电池板底板的单独工作项目,只要车辆进厂保养维修,一律增加以举升降机将车辆顶起检视电池板底板的单独工作项目,并且,当汽车每次进站换电时也将对车辆电池包底板进行人工检查,对电池其他电气性能进行全面检查。此外,蔚来还提出在检查发现有安全隐患后会免费更换同一规格的电池包。

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往往伴随着质疑,毕竟相较于已经发展成熟应用多年的事物,想要取代甚至颠覆本身就比较难,而在早期新事物也总会有许多不足需要去解决完善。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还需要在工艺、品质上多花费一些功夫。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无需因噎废食,其实当前大家已经习惯的燃油车自燃率比电动汽车自燃率还要高。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