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晶科技(2):道路坎坷,前景光明
纳晶科技一直在显示产品、照明产品、生物多个领域推进。但是,一直到2019年,除了显示产品有几千万的收入,其他领域只有一两百万的收入。
纳晶科技本应该在探索一年后,就砍掉还是商业化早期的应用方向,聚焦到商业化成熟的现实产品线上。但是,纳晶科技直到2020上半年,才将全资子公司北京纳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00.00%的股权转让,裁掉生物方向的研发人员,砍掉生物这条线。
具体原因公司解释的很清楚:公司全资子公司纳晶生物因商业化进程缓慢,不能形成稳定的营业收入导致收入成本倒挂,自 2012年设立起多年连续亏损,量子点生物检测业务已严重拖累公司业绩,面临破产的风险。因此,经慎重考虑本次处置以出售纳晶生物股权的方式进行。
对于一个创业企业,早期可以多探索下方向,但是一旦方向清晰了,就应该聚焦,毫不犹豫的砍掉其他杂乱业务。因为创业企业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应该把人才、资金等资源聚集到最核心的地方去突破。
纳晶科技如果可以早两年砍掉生物线,应该会发展的更好。
这说明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的实际运营,经验不是很丰富。
实际控制人是彭笑刚、高磊生,董事长彭笑刚是化学教授,专家型人才,技术厉害,管理方面应该还是欠缺经验;总经理高磊生是做投资的,没有实业运营经验。
因此,公司高管层缺乏一个有丰富企业运营管理经验,在把尖端技术进行商业化方面很厉害的人才。
这从公司2019 推出新产品量子点护眼平板PurePad也可以看出。
纳晶科技的优势在于上游量子点材料,核心应该是提高量子点材料的良率和产能。但是,目前纳晶科技的量子点材料还难以和国外同行Nanosys竞争,因为国内的量子点膜企业多数都是和Nanosys合作。
纳晶科技从上游进入了中游量子点膜领域,但是这个领域竞争激烈,门槛不高,有了上游的量子点材料、量子点胶水、阻隔膜,很多做光学膜的都可以进行生产,比如道明光学(002632)、激智科技、康得新、长阳科技(688299)、双星新材(002585)、惟怡科技、中科纳通、星烁
纳米、南京贝迪等等。因此,量子点膜的价格应该会下降非常快。同时,量子点膜的下游客户高度集中,目前主要是TCL和海信,单个客户的订单量较大,因此更具有议价权。纳晶科技在这个领域,面临着应收账款高、价格和毛利率下滑的困境。
2019 推出新产品量子点护眼平板PurePad,直接介入下游消费电子产品,更是一个败笔。因为消费电子是C端产品,销售渠道和方式和量子点材料、量子点膜完全不同,公司也没有任何的经验。单独一个量子点护眼概念的平板,靠一个创业公司,是推不动的。这个产品未来必然无法起量,然后慢慢消失。
这个从京东上惨淡的销量也可以看出,最多几千的销量,而且不少明显是刷量刷出来的。
从PurePad的定价可以看出公司的商业经验不足,新品牌的价格居然比同样产品的华为还价格高几百元。这怎么卖的动?
?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全球能量产上游量子点材料的主要是Nanosys、QD Vision、Nanoco 和纳晶科技。
量子点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是整个量子点显示产业链中技术难度最高、价值量最大的环节,目前全球仅有美国Nanosys、英国Nanoco、美国QD Vision(被三星收购)和杭州纳晶科技四家公司有核心专利。
美国 Nanosys 公司,2001 年成立,成立后融资超过 1 亿美元,2013 年与 3M 公司合作,发布量子点光转换膜产品。Nanosys 公司 2013 年的产量为每年 20吨(含量子点的浓缩液)。Nanosys是三明治结构量子点膜的发明者,薄膜式量子点背光源(QDEF)。QDEF主要由Nanosys公司主导,目前市面上所谓的QLED产品大多都是这种形式,很多量子点膜企业,都是采用 Nanosys 的量子点材料。目前,该公司经营着世界最大的量子点纳米材料工厂,2018年产能超过25吨。此外,Nanosys拥有全球600多个已发布和正在申请的专利或独家许可权,技术实力可见一斑。Nanosys控制着全球量子点市场的90%以上。该公司预计,其客户将在2020年根据其技术出货量超过1000万台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和电视。如今使用这种技术的品牌包括宏碁、华硕、惠普、海信、三星、TCL和Vizio。
3M公司与Nanosys公司合作开发出量子点膜产品。由于量子点膜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3M的产品价格、技术服务很难满足客户需求,已经退出。
日立化成与Nanosys合作,采用Nanosys的量子点粉体结合自主开发的树脂,加工成量子点膜产品,目前主要在日本本土和台湾地区推广。
激智科技与Nanosys合作,采用Nanosys量子点粉体涂布量子点膜,目前产品应用于TCL、兆驰股份等客户。
道明光学子公司华威新材自 2016 年起研发量子点膜技术,并在 2017 年与 Nanosys 达成合作,是国内较早一批进行量子点膜研发的企业之一。目前公司已初步具备了规模化生产量子点膜的能力,量子点膜的生产能力达到 300 万平/年。
美国 QD Vision 公司,2004 年成立,成立后融资 8000 万美元,2013 年发布的量子点背光管应用于日本 Sony 公司的电视机, 已经被三星收购,估值 4.5 亿元。QD—Vision于 2013年率先实现了量子点电视应用,采用的是量子点管技术,管式量子点背光源(QD Tube)。三星收购QD Vision以后,也进行量子点膜的加工,但基本都是内部供给三星。
英国 Nanoco 公司,2001 年成立,成立后融资超过 4000 万英镑。Nanoco从成立之初就致力于无镉量子点开发及应用,应用于照明、光伏和显示行业。Nanoco积极与日本、台湾、中国大陆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无镉量子点膜等产品,合作公司包括华宏新技股份有限公司、康得新等。2018年,Nanoco 年产能 4 吨浓缩液。
2014年,纳晶科技有一条量子点生产线,可年产10吨量子点浓缩液。
在2018年的国信证券的研报中披露,纳晶科技量子点浓缩液总规划 150 吨,可供应 55-60 寸电视 3600 万台,第一期预计建设 30 吨,对应 720 万台电视。另外还有100 万平米自建量子点膜产线。
2019年,纳晶科技的光学膜产能是50 万平/年,实际生产量子点膜 44 万平米,产能利用率是88%;量子点胶水是50吨/年,但是产能利用率非常低,才8%。2019 年
2020 年预计打样及生产销售量子点膜 135 万平米。
另外,国内还有其他量子点材料企业: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普加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北达聚邦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玻尔有限科技公司、张家港海纳至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公司。
最大竞争对手Nanosys专注量子点材料,积累了非常多的专利和技术,然后和中游的量子点膜企业进行合作,是一种轻模式。而纳晶科技是全产业链运作,既生产量子点材料,也生产量子点膜,还介入下游平板电脑,是一种重模式。对于创业企业而言,轻模式跑的更快,合作伙伴更多,竞争对手更少。重模式则相反。
量子点电视的两个主力选手:三星和TCL,也是全产业链运作,但是他们规模庞大,掌握着下游电视市场的高份额,垂直整合的全产业链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三星收购了量子点材料企业QD Vision ,还有自己的量子点面板。TCL有自己的面板企业:华星光电,在量子点显示领域的公开专利数量已居于全球第二,超过1200件,并形成了涵盖材料、器件结构、墨水和工艺的全产业链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因此,不排除TCL也会自己介入上游量子点材料的生产。如果那样,虽然量子点电视的增长很可观,但桃子会被三星和TCL摘了,纳晶科技并不会受益多少。
公司披露:2011年公司全资子公司纳晶(美国)公司支付1,400,832.87美元取得美国NN-Labs,LLC(以下简称“NNL”)100%的股权,自2011年8月31日起,本公司对该公司拥有实际控制权。2019年三星对QD-OLED启动大规模投资,基本实现了量子点显示产品的产业化,抢先占领了市场。三星、Nanosys等竞争对手对子公司NNL的市场份额形成极大冲击,原有客户几乎流失殆尽,业务极度萎缩,2019年NNL员工除个别员工转移到纳晶(美国)公司外,已基本全部离职,NNL不再开展生产经营业务,生产经营全面停滞,未能取得销售收入。基于此,公司对商誉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