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收购ARM,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020-09-14 14:38
镁客maker网
关注

这次收购,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美国当地时间9月13日,英伟达在其官方账号发布声明称:将以4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软银集团旗下ARM,这将创造芯片史上最大的收购案。

英伟达400亿美元收购ARM!芯片行业最大收购案

英伟达+ARM,AI时代的科技巨无霸即将诞生!

400亿美元,诞生AI时代的顶级计算公司

根据英伟达、软银集团和ARM董事会批准的交易条款,软银集团以及软银愿景基金的持有的ARM股份将全部出售给英伟达。英伟达将以215亿美元的英伟达普通股票和120亿美元的现金收购ARM,其中包括在签约时现金支付的20亿美元,以及最后履约合约时向软银集团以及软银愿景基金支付的100亿美元现金。

作为Earn-Out机制,如果ARM的业绩达到合同中规定的财务指标,软银可获得高达50亿美元的现金或普通股。另外,英伟达还将为ARM员工提供至少15亿美元的英伟达股份报酬。

值得一提的是,ARM事业中的IoT服务部门(Internet-of-Things Services Group)并不属于本次交易的范围,该业务将在交易完成之前就从ARM分离出来。

交易结束后,软银集团以及软银愿景基金将拥有英伟达约6.7-8.1%的股份,但英伟达不会成为软银集团的子公司或者关联公司。

英伟达400亿美元收购ARM!芯片行业最大收购案

人工智能是当今时代最强大的技术力量,并掀起了新的计算浪潮。在未来几年里,运行AI的数万亿台计算机将创建一个新的物联网,其规模是当今人联网的数千倍。”英伟达CEO黄仁勋在谈及这次收购时提到。

黄仁勋还提到:他很喜欢ARM的商业模式,希望扩大其广泛的客户基础,双方的结合将塑造出更强大的、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未来。

英伟达与Arm合并,双赢的结果

单从商业角度而言,此次交易达成无疑是双赢的结果。

对于软银而言,出售ARM可以帮助集团顺利度过难关。

据悉,孙正义最开始对ARM的预期交易价是520亿美元,最终在分离IoT部门以及多轮谈判后,价格最终定在400亿美元。而软银在2016年收购ARM的价格为320亿美元。

由于软银在投资优步和WeWork失利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软银在亏损数十亿美元后陷入了现金危机,此后软银方面一直在进行战略收缩,并为了缓解现金压力对部分业务和股份作出售处理,这其中也包括他拥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和无线运营商 T-Mobile 美国公司的大部分股份。

三月份,孙正义对外表示,将会在今年出售旗下大约420亿美元的资产,用来回购股票以及降低债务;四月份,就有消息爆料软银集团已经委托了高盛开始为ARM寻找合适的买家。根据报道称,高盛曾与苹果、三星等行业巨擘接触,不过均遭到了回绝,现在来看,只有英伟达坚持到了最后。

对于英伟达来讲,如果如愿完成对ARM的收购,ARM将改变英伟达目前过度依赖GPU产品的现状,而英伟达还能因此获得移动CPU或GPU IP,极大丰富自己的产品线,并将使其跻身移动处理器领域,同时有望将其显卡端的优势转移到在移动端。

一旦收购完成,英伟达会将领先的AI计算平台与ARM的生态系统完美结合在一起,正如其在官方推特所说的那样:创建一个AI时代的顶级计算公司。

收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目前,英伟达与ARM的董事会已经批准了此项收购,两家公司预计该交易将在18个月内完成。但前提是,此项交易必须获得中国、美国、欧盟和英国的反垄断审查,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后才算收购成功。

在被英伟达收购后,ARM势必会丢失其中立性,这对全国科技市场都会带来复杂的影响。

与其他芯片厂商不同,ARM是芯片架构的供应商,以手机芯片中使用的体系结构的设计闻名,自己并不生产芯片。

相关数据显示,ARM垄断全球95%的处理器架构授权市场,包括苹果、高通、三星、华为等世界大厂悉数为其客户。大多数安卓手机和iPhone手机中使用的高通芯片、华为的麒麟芯片,包括苹果未来Mac计算机的芯片,都基于ARM的架构进行设计。

过去,ARM只是一家日本/英国公司,不会受到美国的制裁和约束。一旦收购完成,ARM在未来可能会受到英伟达的影响,对中国的产业实行技术禁用。在美国对华为禁令愈演愈烈的影响下,ARM能否将其客户中立性贯彻到底,对中国芯片公司尤其是华为继续授权芯片架构,这是关乎英伟达和Arm能否得到中国监管批准的重要决定。

不仅是中国,英伟达作为芯片行业中的一大巨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如果说软银与其他芯片厂商并没有关系利益,那英伟达可就不同了。

如果它用ARM的技术为要挟,刻意不将ARM核心技术授权给英伟达的竞争对手,将非常容易形成科技市场的垄断局面。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英伟达收购ARM或许会导致越来越多ARM客户转向RISC-V阵营。

对于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作为英伟达的一部分,ARM公司将继续运营其开放授权模式,同时保持全球客户中立性,这也是其成功的基础。

但是在残酷的芯片市场面前,英伟达是否能一直保持初心还不得而知。

收购另一个不确定因素则来自英国方面。

身为一家美国公司,英伟达能成功收购ARM自然是美国政府最乐意看到的结果,这将进一步强化美国在芯片设计领域的领导力。

而对于ARM总部所在地的英国来说,这显然并不是能够接受的结果。此前ARM一直以来都与英国几所领先的大学保持着深厚的联系,被视为英国在计算机科学领域长期悠久的象征。

如果英国政府如果不进行干预,让这笔收购案达成,未来ARM的研发中心就有可能搬到美国,那么英国不但会被削弱科技实力,而且英国科技公司未来发展,可能还要看其他国家“脸色”。

尽管英伟达官方表示将ARM总部留在剑桥、 并且Arm的知识产权将继续在英国注册,但实际上英国方面还是会有所顾忌。

距离收购还有18个月,未来或许要有更多变数。

作者:家衡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