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尔反尔,印度再次不讲“武德”!
【印度究竟在干啥?】
“莫迪!莫迪!”
2015年5月,当莫迪身影在印度驻中国大使馆播放的宣传片中出现时,印度人欢呼雀跃。
彼时,莫迪刚刚上任印度总理一年,他最看重的就是印度经济发展,包括与中国的深度合作,甚至因此婉拒了美日两国关于军事方面的协议。
为发展印度经济,莫迪提出了“印度制造”的理念。希望将制造业占印度总GDP的比重,从当时的15%提升至25%,并为每年进入印度劳动力市场的超1200万年轻人创造就业。
但对于电力欠发达、基建水平差、工业底子长期薄弱的印度来说,快速提升制造业权重,几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想打铁,但自身不硬。这种时候,借助一个拥有完善供应链体系,充足人才储备,成熟基建技术的外部投资者(冤种),就是最好的选择。
举目四顾,最合适的投资者,正是北边的邻居中国。
于是,印度开启了一场面对中国的招商潮,莫迪公开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是值得印度学习的对象,中国的大量资本正是印度甚为看重的外部资源。
2015年5月,莫迪首次访华。在与中印两国企业高管会面时,莫迪特意介绍了“印度制造”,然后干脆直言不讳:
“我们非常迫切地希望发展那些中国十分强大的行业,我们需要你们的参与。”
这种开放的态度,赢得了印度工商界的广泛赞誉,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得到最稀缺的资源。印度商会的莫塔尔评价说:“他让来自底层的人们看到奋斗的力量和希望,目前人们渴望他带领印度走向世界。”
彼时的印度从上到下,对引入中国企业颇为热情,而面对印度的广袤市场,落后的工业基础,中企同样抱有浓厚的热情——“Love India,Love vivo”就是vivo在那一年提出的口号。
事后看来,无论是对这个口号,还是对“印度制造”,vivo都无愧于心。
除了多次在印度建厂,vivo更是积极培养印度当地供应链。根据vivo 2021印度影响报告显示:其中vivo印度选用的电池供应链有95%来自印度,计划2023年将显示屏印度供应链提高到60%,2024年将充电器印度供应链提高到75%。
八年间,vivo已经为大约140万名印度人创造了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并对160万名印度人的生活产生了社会经济影响。
在vivo走入印度之时,小米已经开始了对印度的布局。2014年,小米进入印度,第二年就拉来了富士康,在印度投资35亿美元设立了生产线。
2015年8月,小米在印度发布的红米2增强版手机,正是由富士康印度工厂代工生产的。
2020年,全球疫情导致供应链“宕机”,小米又不辞辛苦找来三家新的合作伙伴——比亚迪、DBG和Radiant,共同在印度建厂和生产小米设备。
截至当下,小米在印度拥有7家制造工厂,3/4的手机零部件做到了本土化,在印度销售的小米手机中,99%都在印度生产。
从vivo到小米、华为……称他们为印度精密电子制造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不为过。
中国的基建大军也陆续开往印度,铁路、电力、能源,到处都有中国人的身影。三一重工更是在2016年做出决定,每年都要向印度投资10亿美元。
当时的中国企业,颇有美国拓荒时期的味道,印度简直遍地黄金,中印两国媒体更是将“龙象共舞”捧上一个新的高度。
2014年以前,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额累计仅为24亿美元左右,而到了2016年,仅仅两年的“印度制造”计划,已经让这一数额翻了一番,累计超过48亿美元。
可惜,“龙象共舞”的“象”很快有了异心。
这个异心,是从一个名叫“分阶段制造计划”的政策开始的。
这是一个有蓄谋的计划。自2016年起,印度政府连续五年,针对不同手机零部件上调关税,最高税率达20%。
当时的中资企业在印度建组装厂,零部件大多是从中国进口,关税一提高,进口零件的成本就会跟着大大提升。
而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又是以中低端机为主,利润本就微薄,只要生产成本一上升,立刻就会掉到盈亏线下。
这只能让中资手机厂商将生产零部件的工厂,逐步迁移到印度本土生产。
用这一招,印度拿到了最想要的供应链。印度的电子工业配套因此飞速起步,从整机装配到元器件,印度的电子产业获得了一次大跃迁——根据印度手机和电子产业协会(ICEA)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9年,印度国内电子产业产值翻了一倍有余。
这背后,大部分靠的都是中国电子厂商的贡献。
到了2020年,印度的“分阶段制造计划”,又换了一个新玩法:“生产关联激励”。
在这个新玩法里,印度当局表示将投入260亿美元,支持14个关键行业的生产,包括半导体、光伏、电子设备、制药、医疗器械、汽车等领域,要在印度本土制造业中扶持出“本土冠军”,同时创造出6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印度的搞法,背后其实有三个心思:
第一个心思比较粗暴,既然有了自己的制造业底子,那就干脆扶持自己人。
第二个心思打的是未来的主意。全球制造业走过了漫长的“美国创造、中国制造”,印度想要实现“印度制造”,早晚要与“中国制造”直接竞争,索性早早下手。
第三个心思,既来自于自卑与危机感,又来自于“中国制造”的强大压迫。
现在的印度人已经很难离开“中国制造”,比如:中国制造的玩具占据了印度90%的市场;中国制造的自行车占据了印度市场58%;中国的纺织品占据了印度市场35%......
在印度智能手机领域,中国企业更是几无敌手,小米、真我、vivo、OPPO一共占据了印度64%的智能手机市场,印度本土的智能手机品牌则被归入“其他”当中,根本不值一提。
而在这项政策的背景中,还掺杂了一连串见缝插针、边走边看的观察。
2017年,特朗普上任,然后对中国发起贸易战。2019年,有部分行业评估数据称,因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至少已经有200家在中国的外企考虑将其部分或全部生产链条转移至印度等国家。
这让印度看到了希望。
2019年10月20日,印度财长西塔拉曼在世界银行年会上表示,要确定哪些跨国公司正在离开或考虑离开中国,要与这些公司展开接触,尽一切可能游说其去印度。
2020年4月,印度雷厉风行,主动联系千余家在华美企,放出优惠政策吸引其前往印度。随后的一个月,印军突然“两次越线进入中国领土”,将印度的民族情绪引燃。
同月,莫迪正式提出“自力更生”计划,计划显示政府部门将在未来五年内提供4000亿卢比的财政支持,用以刺激印度电子制造业的发展。
2020年8月,iPhone开始要求富士康在印度建厂。又是一个月后,班公湖的枪声响起。
军事、经济两条线并行,其中的缘由,不言而喻。也正是从这一年起,印度开始对中资企业百般刁难,频频施压。
2020年12月15日,印度信息通信技术部部长拉维·普拉萨德就在一场公开活动上表示,他的目标是让印度在手机制造领域“超越中国”。
此外他还表示,“政府要集中精力让印度成为全球电子制造中心,印度未来五年目标是年产10亿部手机、5000万台智能电视和5000万台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等。”
印度媒体的口风也随之而变,中国不再是“值得印度学习的对象”、“甚为看重的外部资源”,而是需要追赶的目标,需要提防的对手。
现在,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印度手机市场的大门,已经开始关上了。
2022年8月8日,据国外媒体报道,印度打算限制中国大陆智能手机生产商出售价格在12000印度卢比(约1026元人民币,150美元)以下的设备,以推动印度国产手机产业发展。
不仅如此,印度的手,甚至伸向了更多“中国制造”称强的产业。
2021年10月,印度交通和运输部部长尼廷·加德卡里在一场活动中喊话称:特斯拉要想拥有印度市场,就必须在印度建厂生产,避免在印度销售“中国制造”,并将“印度制造”的特斯拉向全世界出口。
为了显得更有说服力,加德卡里承诺,印度政府将会向特斯拉保证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并保证特斯拉在印度制造的成本将比中国还低。
“无论想要什么支持,我们的政府都会有求必应。”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0日火热报名中>>>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