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低迷,苹果自救?
消费电子的市场环境可能还在恶化。7月末,苹果官方在国内罕见推出打折促销活动,涉及手机、手表、耳机等产品。
这被外界普遍认为是去库存的必要手段之一,但苹果CEO库克后予以否认。仔细去看,这次打折优惠不仅时间偏短,而且只覆盖到苹果的部分产品。无论从体量,还是折扣上看,都远不如618、双11这样的大促。
苹果也因此引来“诚意不足”的质疑。要知道,今年618卖出的手机中,苹果可是占了一半。问题在于,618过去才不到两个月,而且电商大促中的出力方还有电商、经销商,此次是苹果独揽折扣活动,多少还是带有试水味道。
在非大促时期主动进行促销,这比促销本身更值得挖掘。苹果对于降价的态度一直比较模糊,甚至比较排斥和打折促销这样的字眼有关联,比较有象征性的事件就是苹果一直未在有着最便宜正版iPhone手机的拼多多设立官方旗舰店。
恶化的外部环境也在持续刺激着苹果。IDC、Canalys、Omdia几家的调研数据显示,2022Q2,全球智能手机、PC出货下滑趋势没有改变。
强悍如苹果,也难独善其身。根据IDC,2022Q2苹果智能手机出货仅同比增长0.5%,平板全球出货同比下滑2.9%,PC全球出货同比下滑22.5%。虽然手机业务相较OPPO、vivo、小米,苹果出货表现更为强势,但增速疲软亦肉眼可见。
不过,与不乐观的外部环境相比,真正让苹果感到压力,必须要做出一些改变的原因,其实是苹果自身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支出压力大
作为消费电子巨头,苹果在业务扩展上一直比较克制,更多还是围绕手机、电脑、平板和可穿戴等消费电子硬件进行布局。早先谈到的自动驾驶、企业云计算、AR和VR,甚至包括可折叠手机,苹果的动作对比华为、小米、三星,或Meta、腾讯等其他科技巨头,显然慢的多。
没有积极开疆拓土的苹果,似乎钱包不会紧张,但事实可能恰恰相反,苹果对钱的渴望正在不断膨胀。
第一,新业务提速。虽然进度明显慢于同行,但今年苹果在VR、AR、自动驾驶等新业务上有显著的提速。一方面,迫于手机、电脑等传统消费电子业务的低迷,苹果必须寻求更多变现来源;另一方面,新业务具备更好的利润前景。
有消息称苹果的首款AR或VR设备有望在年底启动量产,并最早于2023Q1面世。此外,兰博基尼高管最近也被爆正式加入苹果的造车项目。
2021年,Meta为元宇宙花了100亿美金,通用不久前将自动驾驶业务截止2025年的投入预算从270亿美元提高到350亿美元。无论是XR业务步入量产期,还是造车项目加速落地,都会给苹果带来相当大的资金压力。
第二,补全技术图谱。为了掌握核心零部件的绝对控制权,苹果多年来一直坚守自研战略,从电脑CPU到手机基带芯片,苹果的目的都是换上自家的东西。5G时代到来后,基带芯片一直是苹果自研的痛。
最近媒体报道苹果花了4.45亿美元盘下了惠普园区,有意加速基带芯片研发,以替换高通。虽然苹果有大量成功的自研经验和技术储备,但基带芯片难度很大,在业内普遍看来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不少科技公司抢先布局6G的背景下,苹果必须加速相关核心技术的布局和商业化,更快树立5G时代的核心竞争优势,全面向自研生态靠拢。
第三,订阅服务支出增加。为了提高内容订阅服务的变现能力,苹果在内容端的支出正在加速。6月份,苹果与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签订了长达十年的流媒体合作。
Q2财报显示,苹果各类付费订阅用户总数达到8.6亿,过去12个月增加1.6亿。和赛事、影剧相关的内容布局,正在成为苹果为提升付费订阅用户规模的重要手段。苹果极力向迪士尼、Netflix等内容巨头看齐,后续的内容支出速度会只快不慢。
第四,新诉讼不断。因为过高的佣金提成,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地开发者近期向苹果提起诉讼;因为垄断,苹果也面临德国、俄罗斯等地相关机构的起诉;因为键盘问题,苹果近日已支付数千万和解费用。
从过往案例来看,苹果这样的大公司最终都要以一笔不小的费用终结各种诉讼,某种程度上,这些都是业务模式所带来的法律风险,苹果可能会长期受此困扰,付出更多的金钱代价。
除此之外,计划放慢招聘速度,也从侧面反映出苹果资金变得更加紧张。
利润垫变薄
除了打折促销,苹果也在想方设法增收,比如售卖翻新机、推出闪送服务。因为苹果意识到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即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影响,过去很厚的利润垫正在变薄。
首先,硬件吸金能力下滑。从毛利和毛利率来看,财报显示,2021Q4、2022Q1、2022Q2硬件业务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8.4%、36.4%、34.5%;毛利分别为401.2亿美元、281.7亿美元、218.7亿美元。
原因有不可抗力,比如汇率,美元走强不利于苹果的海外业务,也有运营策略调整,比如促销打折,推出更多型号的低价手机。
其次,服务吸金动力衰减。财报显示,2022Q1、2022Q2,苹果服务业务的营收分别为198.2亿美元、196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3%、12.1%;毛利分别为143.9亿美元、140.2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5%、14.8%。环比维度看,2022Q2服务业务的营收、毛利、毛利率均有所减少。
从苹果此前的策略来看,服务业务的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两方面。第一,订阅费促销活动,比如Apple Music此前推出的“10元畅听3个月”活动;第二,硬件新用户增量,在Q2财报电话会,苹果高管提到几个数据:iPad安装超一半是新用户,购买Mac用户中接近一半为新用户。
但服务业务也存在隐患,一是数字广告业务因大环境表现疲软,二是付费订阅用户规模增速可能见顶,2021Q2到2022Q2的五个季度,苹果付费订阅用户总规模分别为7亿、7.45亿、7.85亿、8.25亿、8.6亿,季度新增呈下降趋势。
对苹果来说,躺着赚钱可能也不太现实了,硬件业务作为苹果的赚钱大头,已经相当长一段时间处于被动成本叠加上升的状态,软服务虽然毛利率高,但驱动效果在减弱。Q2电话会议上,苹果对Q3的综合毛利率预期是41.5%到42.5%,比Q2低,意味着苹果的利润垫还要承压。
舍“硬”求“软”
面对变薄的利润垫,苹果的选择是舍“硬”求“软”,通过打折促销或推出低价产品来推高手机、电脑、平板等产品的出货,从而为音乐、影剧、游戏、售后、个人云服务等付费订阅服务引入更高基数的消费人群。
更准确地说,是苹果舍弃了硬件业务的部分利润,转而去换取软件服务的利润增量。从持续增长的付费订阅用户规模来看,苹果这种交换比较成功,至少目前是如此。
苹果之所以会选择这样的业务增长策略,有三个重要原因。第一,订阅服务的基础是硬件产品,或者说,硬件产品是订阅服务增长的前提。
订阅服务的消费特点是强周期性,比如一个月或一年,所以如果在一个订阅周期内没有新增硬件用户,订阅服务增长基本会停滞或大幅减速。
第二,订阅服务有更高的毛利空间。以2022Q2为准,苹果硬件业务的毛利率是34.5%,服务业务的毛利率是71.5%。
用硬件撬动服务,从毛利水平看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而且高毛利率业务收入占比的提高,对苹果的综合毛利率也会有正面作用。
第三,新兴市场给予正反馈。通过战略聚焦低渗透率市场,今年二季度苹果营收在印尼、越南实现两位数增长,在印度几乎翻倍。
虽然营收占比偏低,但这些市场的高速增长仍对苹果具有特殊的价值。第一,相对更高渗透率的其他市场,这些低渗透率市场的硬件业务更容易实现增长。根据CRM,苹果手机Q2印度出货约120万台,同比增长94%;第二,低渗透率意味着更高的未来成长空间,可以成为苹果未来增长的核心引擎。
保守自救
没有人知道消费电子的拐点何时到来,从整个产业链来看,上半年的情绪普遍不太乐观,终端厂商要么砍单,要么加大促销力度。
理性看待,疫情、通胀、能源紧缺的综合扰动下,消费电子的低迷可能还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苹果选择主动促销,也是一种保守自救。如果市场环境没有改善迹象,苹果的促销频率应该会进一步提高,从而换取更多的软收入。
和亚马逊、华为等科技巨头相比,苹果可以拿得出手的自救手段其实并没有那么多,一是因为苹果的战略主场始终围绕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业务布局单薄,To B基因比较少,二是因为苹果的高端化标签,决定其较难开拓收入水平较低的市场。
其实折叠屏手机、元宇宙计划的进度已经证实,苹果断然属于战略保守派。但苹果也在尝试改变,强化企业服务基因,比如把苹果iPhone和Mac以更低的价格批量卖给一些大型企业。
苹果需要更加激进,即使不去面向企业拓展业务边界,也可以通过拓展更多个人化的软件服务来实现增收,比如社交、出行等。
回头来看,促销并非长久之计,苹果现在的症结是传统业务乏力和新业务难产,只有在战略层面坚决跳脱消费电子的束缚,苹果才能真正实现自救,完成蜕变。
原文标题 : 消费电子低迷,苹果自救?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1月9日立即预约>>> 【直播】ADI电能计量方案:新一代直流表、EV充电器和S级电能表
-
即日-1.1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ImSym 开启全流程成像仿真时代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