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芯片巨头联手英伟达:AI“火热”,但要“降降温”!

坊间隐隐听闻,为了迎合AI市场所带来高速运算下的散热需求,高力、技嘉、双鸿等硬件厂商可谓拼尽全力,在散热领域埋头深耕发力。而在这“炙手可热”的AI服务器市场中,台积电可不甘寂寞,不仅在疯狂推进AI服务器的应用,还在散热技术上下了一番苦功夫。

据供应链的密切人士们透露,台积电正在与高力、英伟达通力合作,打造一个超霸气的“AI GPU”浸没式系统,将给散热领域带来了一轮前所未有的变革。

“爆火”的AI市场,带来了“火辣辣”的AI服务器

台积电首席执行官魏哲家上周表示,台积电现无法满足AI热潮推动下客户的“火热”需求,并计划将其先进封装能力提高约一倍。为了满足市场上日益增长的人工智能(AI)产业对芯片的需求,台积电正计划在中国台湾地区投资近900亿新台币(合28.7亿美元)建设一座更为先进的封装工厂。

现在可是算力热潮,然而各位AI产业的大佬们都知道,要想突破算力的天花板,算法和数据当然很重要,但是,得靠AI服务器这个“大个子”来撑场面。AI服务器不仅运算速度快得让你眼花缭乱,还产生热能和能耗大到让你“目瞪口呆”。

AI芯片诞生以后,CPU和GPU的平均功耗从300W一下子暴涨到1000W以上。面对如此“火辣辣”的服务器,传统的风冷技术就像现在小鲜肉面对“高启强”一样,只能望尘莫及啊!

要想吃下“AI”这块大鱼,传统的“吹风扇”“吹空调”在散热方面已经力不从心,散热技术的提升是大势所趋,深谙行业套路的业内人士们纷纷表示,液冷服务器是数据中心在这AI大趋势中的一个不二选择,尤其是在如今的“双碳”背景下!

液冷服务器有多给力?服务器:如同“泡在冰泉”里干活

当下,液冷服务器是大势所趋的“冷”选择,在这个AI的舞台上,它将引领数据中心迎接未来AI带来的“热”挑战。

台积电与高力、英伟达通力合作打造的“AI GPU”浸没式系统,直接将流体介质引进系统,并巧妙地将热量集中冷却,不再浪费大量能源在整个数据中心的空调制冷上。而且,液冷系统与服务器完美结合,不多占空间地盘,空间利用率大大提升。此外,噪音还大幅度降低,不再有那些吵人的风扇声,给“AI”一个宁静工作环境,更加方便高效。

让AI服务器犹如浸泡在冰山中的“北极熊”,哪怕自身散发再多的热量也能惬意自然地进行算法工作。全球第五大板式热交换器制造商高力已确定取得台积电150台液冷式分配器订单,后续北美服务器大厂也有其他合作案正进行中;计算机冷却模块供应商双鸿方面,消息人士称公司内部有专门的团队与台积电进行研发与合作;技嘉已在2022年打入台积电散热供应链; 针对AI服务器,英伟达正在努力为GPU提供浸没式芯片保固(类似保修),相关试验正在进行中。

液冷市场前景广阔

与传统的风冷技术相比,液冷系统具有更高的导热能力,可节省30%~50%的电力消耗。如今液冷市场正迎来爆发式的发展,成为数据中心行业降低能耗的重要方法。随着国家“双碳”政策的推动和高算力IT设备的广泛应用,液冷行业正在迅速发展壮大。

根据工信部文件,到2023年底,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将通过降低PUE至1.3以下来实现能耗的有效控制。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提出到2025年超过50%的数据中心项目将应用液冷技术。

预测显示,到2025年我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达1200亿元以上,年均复合增速约达25%。上市公司如浪潮信息、中科曙光和中兴通讯等公司纷纷加大对液冷技术的布局:

浪潮信息在其2022年年报中披露,公司将液冷技术作为发展战略的重点,全面地布局液冷领域。中科曙光早在2011年就开始积极研究和探索节能液冷技术,并于2013年率先推出了全球领先的“浸没相变液冷”技术。而中兴通讯在其全液冷数据中心项目中,液冷散热已经占比70%。该公司于今年1月发布的G5系列服务器新品支持液冷散热技术,并采用冷板式液冷散热系统。

液冷领域的上下游产业链也存在积极布局的迹象。英维克、佳力图、高澜股份、同飞股份和申菱环境等中游温控系统供应商都积极参与液冷技术的发展。由于英维克在温控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去年该公司机房和机柜相关温控节能产品的营收占比超过86%。今年5月31日,英维克发布了新一代的X Space冷力方微模块,实现了机房能效由二级上升到一级能效标准。

佳力图提供了一体化的水机+末端+RDS系统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包括风冷直膨氟泵系统、风冷冷冻水系统、水冷冷冻水系统、间接蒸发冷系统、智能冷站等。高澜股份已成功开发液冷服务器热管理解决方案和集装箱液冷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并已实现了样件和小批量供货。同飞股份的数据中心液冷分配装置(CDU)产品已进入设计验证和确认阶段。

网宿科技的数据中心运维总监徐明微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得益于国家“双碳”政策的推进和高算力IT设备的普及,液冷行业增长迅猛。未来,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行业的应用将持续增加,并为相关企业和供应商带来巨大商机。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电子工程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电子工程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