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的五年之约
上周查资料,发现大基金三期成立了,目前尚未投资任何一家企业,为了的投资方向会引导资本翩翩起舞。
昨天查资料,发现梁孟松最近更低调了,除了任职联合CEO外,查不到任何消息。
比较搞笑的是,我查到一篇有关梁孟松的文章很好看,看到一半才发现居然是我写的。
我预言到极端情况下,先倒下的会是苹果、英特尔、高通,现在英特尔已经摇摇欲坠了。最近外媒称,ARM拟取消对高通的授权许可,这也是一个信号。
2024年的手机芯片市场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手机芯片第一名是联发科,第二名是高通,第三名是苹果,第四名呢?
不是三星,而是紫光的虎贲(虎贲的最大客户是传音),三星被虎贲踢到了other。
2020年6月,在中国芯片行业的至暗时刻,我写了这篇文章。当时认为5年后(2025年左右)会有突破,事实证明,比我想象的还要乐观。
附全文如下:
2017年12月27日,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应询表示,据了解,目前大陆有关部门已核发269万本卡式台胞证。
之后,官方不再披露台胞证数量。保守估计,如今至少有300万台湾省民众取得了台胞证,也就是说,超过十分之一的台湾省民众在大陆学习、生活和工作。
其中,最优秀的,应当是梁孟松、高启全和张汝京。
梁孟松,现任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原台积电研发部领导人,原三星研发部总经理。
高启全,现任长江存储(紫光集团旗下)执行董事长。原台积电第一个晶圆厂厂长。
张汝京,中芯国际创始人,现任青岛芯恩半导体董事长。原世大半导体(被台积电收购)创始人。
在时代的洪流中,聪明人会选择追随历史的车轮。
可以说,在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退休后,台积电的半壁江山,已经来到了大陆。无论国际风云变幻,现在多么阴云密布,但未来的曙光,已经无比清晰。
一、从港积电到中芯国际
张忠谋曾经和英特尔创始人之一、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杰克·基比英一起在德州仪器共事并成为朋友。后来杰克·基比英创业成立了英特尔,张忠谋被提拔为德州仪器消费电子的总经理。
一心专注芯片的张忠谋不愿意继续负责消费电子,于是1983年回到台湾,创立了著名的台积电。
如今,全球一半以上的高端芯片都在台积电代工。
1997年,同样也在德州仪器工作的张汝京,因DRAM部门被砍掉而回台湾创业。他创立了世大半导体,很快成为台湾第二大半导体公司。
2000年,张忠谋斥资50亿美元在资本市场收购了世大半导体,当张汝京得知该消息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他凭借个人号召力,带领300名台积电和世大半导体的经营北上,到上海创立了中芯国际。
在去上海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
当时董建华先生任香港特首,张汝京找到董先生,想在香港投资建一家半导体公司。
董先生正在因为香港过度依赖房地产而头痛,和张汝京相谈甚欢,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连名字都定下来了:港积电。
没错,就是对标台积电。
可惜,著名的李嘉诚先生插手该项目,硬生生把一个高科技项目做成了房地产项目。
与此同时,上海开出了优异的条件。2000年4月,张汝京带着他的团队创立了中芯国际。
谈及此事,张汝京说,以做中国人为荣。我们就是中国人,如果还不够好,我们努力让中国变得更好。所以我很愿意回来。
二、官司缠身的张汝京
三年后,中芯国际就成为世界前三大半导体厂之一。2003年,发展迅速的中芯国际在美国和香港上市。
中芯国际的崛起之路并不顺利,首当其冲的就是台积电。
张忠谋当然知道张汝京的威力,否则不会在世大半导体成立三年半就出血本去收购。所以隔着海,张忠谋就把火力发射过来了,办法是:起诉。
在中芯国际忙着香港上市的时候,台积电在美国加州起诉中芯国际,就商业机密等问题要求赔偿10亿美金。后来,双方达成庭外和解,又过了不久,台积电再次起诉。最终,2009年9月台积电胜诉。中芯国际付出了2亿美元赔偿金、10%的公司股权的代价,以及,张汝京离职且终身不得从事半导体行业。
老谋深算的张忠谋,把张汝京逼到了绝境。
不过,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不是豪宅,而是年龄。
2018年,87岁的张忠谋在台积电股东大会上宣布退休,廉颇老矣,此时的张汝京"才"70岁。
离开中芯国际后,隐忍十年的张汝京在青岛创立了芯恩半导体,从事诉讼官司许可的光伏半导体行业。
随着芯片产业科技的高速发展,光伏半导体也是半导体,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因为经历坎坷,张汝京非常低调,关于芯恩半导体的消息很少见。
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大致得知:
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于2018年4月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经济开发区注册成立,项目总投资150亿人民币。
公司将新建8英寸和12英寸集成电路工厂,以及光掩模板工厂。一期占地面积约373亩,配套有生活园区和双语国际学校。
三、梁孟松的中芯国际
张忠谋老了,台积电也老了。
在和三星的厮杀过程中,台积电有胜有负,以胜居多。
三星也从未认输,甚至一度挖走了梁孟松。当时梁孟松主导的三星直接绕过20nm技术,从28nm直接升级到14nm技术,几乎吊打台积电。
梁孟松的职场故事,其实非常简单。他个人对自己的职场规划非常乐观,但张忠谋并没能让他成为想要的部门负责人职位,反而是空降了一个,2009年,梁孟松出走三星。
三星给梁孟松的待遇是三年拿台积电十年的薪酬(约7000万人民币),并用专机从台湾接送到首尔上下班。
PS,中芯国际给予梁孟松什么待遇呢?
5月26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联合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梁孟松,被授予659117份购股权。拿出计算器算了下,按照当时的股价,大致相当于1100万港币。
和对付中芯国际一样,台积电抡起了专利官司的大棒,法院判定梁孟松2015年底之前不得为三星工作。
2016年,梁孟松已经悄然进入中芯国际。
所以,当中芯国际宣布量产14nm技术的时候,星空君内心毫无波澜,这是梁孟松差不多十年前做过的制程。
星空君所期待的,是梁孟松故技重施,直接跳过7nm直奔5nm甚至3nm。
唯一能挡住梁孟松的步伐的,是光刻机。
众所周知,如果没有ASML的顶级EUV光刻机,7nm及以下制程无从谈起。
中芯国际在科创板的招股书显示,12 英寸芯片 SN1 项目的募集资金投资额为 800,000.00 万元,用于满足建设 1 条月产能 3.5 万片的 12 英寸生产线项目的部分资金需求,生产技术水平提升至 14 纳米及以下。
也就是说,中芯国际对于自己生产14nm信心十足,并且对更先进制程还有所畅想。
根据公司之前的公告,中芯国际可以利用现有的设备,实现7nm的技术。
还有个好消息,上海微电子实现了28nm光刻机的技术突破,基本实现了除手机芯片以外的全部芯片的国产化技术储备。
四、又不是不能用
表哥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14nm甚至28nm的技术,在极限情况下,又不是不能用。
注意,此处说的是极限情况。
关于极限情况,有两点说明。
第一,表哥并不认为极限情况会真的到来。
从这届美帝的表现来看,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大,反而是教员早就有预言: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
现在纸老虎逐渐显现出原形了。
限制华为也好,把诸多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也好,都在彰显四个大字:色厉内荏。
表哥认为这不过是用来谈判的砝码,你要真想掐死华为,还会给它那么多机会嘛?许可证一而再再而三的延期,导致2019年华为营收和净利润再创新高。
至少到目前,我们还没看到有什么决定性的后续手段。
第二,即便是极限情况到来,先倒下的可能是苹果、英特尔、高通… …
我们经常谈制度优越性,什么是制度优越性?
地摊经济来了,一声令下,腾讯、阿里、美团、京东纷纷发放优惠券,拉动经济。
如果美国对中国全面禁止出口芯片,英特尔怎么办?高通怎么办?苹果、IBM怎么办?
据商务部数据,2018年,美国企业在中国的销售额高达7000亿美元,这个市场不要了?
华尔街的资本家们同意不?股民同意不?选民同意不?
要不,再来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如今的龙芯,大致相当于10年前Intel的水平;现在的景嘉微,大致相当于8年前英伟达的水平;现在的统一操作系统,已经可以运行WPS、QQ、微信… …
至少在办公和学习场景,没有任何障碍。
所谓的极限情况,就是这种情况。
五、中芯国际的野心
能吸引梁孟松加盟的中芯国际,肯定不仅仅满足于14nm甚至7nm技术。
毕竟,梁孟松这种神级选手,能在旧的设备上做出什么新的突破,都很难讲。
招股书显示,公司有两条生产线实现了14nm及以下技术,这个"及以下"的表述方式非常具有想象力。
梁孟松发布了N+1技术和N+2技术,中芯国际的N+1工艺和现有的14nm工艺相比,性能提升了20%,功耗降低了57%,逻辑面积缩小了63%,SoC面积减少了55%。N+1代工艺在功耗及稳定性上跟7nm工艺非常相似,性能稍微不足,主要面向低功耗设备,但成本低。
N+2则是性能较高,但成本也较高。
总体来说,即便是没有EUV光刻机,中芯国际也可以基本实现相当于7nm的技术。
又不是不能用。
全球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设立专门的半导体基金,撬动数千亿资金,源源不断的投入半导体行业。
众所周知,日本的高科技行业曾经遭受灭顶之灾,现在的国际形势,让很多人担心中国刚刚起步的先进制造行业会不会重蹈覆辙。
星空君可以负责任的说,不会。
和当年的日本半导体企业相比,和台积电相比,和三星相比,中国最大的优势是14亿内需,这里有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
也就是说,即便是关起门来搞我们自己的,市场空间也完全没有问题,这是和历史的先例最大的区别。
说起市场需求,不得不佩服郭台铭的精明。早在毛衣战之前,郭台铭就发表过一个演讲,其中提到:全世界开车都有两套系统,一个左边开的,一个右边开的,其他的规则,也会逐渐出现两套系统,这看来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中国的市场够大,科技实力也越来越强,那站在我们台湾的角度,我们可以做大陆的,也可以做美国的,我们半导体公司,没有道理把华为推掉,所以我说,台湾的机会是左右逢源。
至于台湾最终能不能左右逢源,另当别论。但他说的这句"一个世界,两套系统"非常经典,这说明了未来世界的实质。
对此,郭台铭还举了个例子,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做两套准备,就是为了应对以后世界上出现的两套规则,一套大陆规则,一套美国规则,日本在做,韩国在做,德国做的更早,德国汽车工厂,在规格问题上BMW在美国设厂,在中国也设厂,这两地方的规格就不一样,BMW的车厂规格将来就会出现两套标准,据我所知BMW的设计研发团队已经在拆分了,一个专攻美国市场,一个专攻中国大陆。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称,欧洲人应该承认中国的领先地位。
对于半导体的未来,郭台铭认为:只有倾全国之力,将一个产业做到全世界都无可替代的时候,你才能活得下来。
所以,能够打赢这场战争的,不是单枪匹马的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而是国力。
豁然开朗。
原文标题 : 国产芯片的五年之约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26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村田用于AR/VR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1月9日立即预约>>> 【直播】ADI电能计量方案:新一代直流表、EV充电器和S级电能表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24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